APP下载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分析

2021-03-02汪渊文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4期
关键词:矿产环境治理矿山

汪渊文

(山西省宁武县自然资源局,山西宁武 036700)

0.引言

矿产资源为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的矿产开采中,容易导致很多环境问题发生,进而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需要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的分析,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土地的正常使用。

1.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采矿工作时,会有很多有害物质产生,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酸性的矿井水流往地面,进而导致地下水被污染,影响我国的水资源质量。在进行矿产作业中,由于采矿会使用大面积土地,会导致土壤的结构被破坏,采矿产生的废石堆也会对土壤造成影响。如果水土资源环境遭到了破坏,周边的植物和生物也会因为生活环境的恶化而受到影响。因此,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开垦工作不但可以促进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保障动植物的生活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使动植物健康生长。与此同时,土地的质量也可以得到改善,加强了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不但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强,还加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是建设绿色矿山的必然举措,需要不断对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作进行落实,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1]。

2.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恢复的障碍

在目前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大多数企业对于矿山的环境问题很难有清晰的保护意识,只顾着眼前的矿山开采利益,因此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很难落实到位。目前我国的相关立法只规定了企业是矿山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的最主要承担者,但对于政府和社会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没有严格要求,因此,造成了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生态环境和土地复垦的意识,部分企业为了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的任务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使得收入进入负增长状态,一旦企业无法再承担起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面的亏损,很容易造成矿山环境持续恶化的恶劣局面。除此之外,生态环境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是生态环境建设无法快速恢复的原因之一。目前在我国的生态环境恢复中,由于政府的资金补贴较少,主要的资金来源是矿产企业自行筹备的资金,而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增长,更加注重矿山的开采,只能把少量的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中。即使部分企业设置了生态环境恢复的设施,但面对巨大的资金损耗,企业也难以在日常进行设备的使用。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是出于政策的要求,对于企业自身来讲,并没有环境恢复治理的意识,因此,所做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也较为浅显,难以产生有效的环境恢复作用。另外,社会的资金对于生态环境恢复的工作不太认可,普遍认为生态环境恢复投入大,难以快速产生效果,进而降低资金的投入。

2.2 土地复垦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关土地复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直以来,矿产开采工作都是粗放型管理模式,很难有效进行管理,进而对我国的土地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坏,造成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到周边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土地的质量。矿产企业的矿产开采活动主要集中在地表,很难在采矿之余对土地环境加强整治,以至于我国的矿产土地情况逐渐恶劣,影响到人们的居住和生活[2]。我国目前的矿产土地存在着废弃土地多、植被率低、土地部分功能流失和水资源涵养能力不足的情况,矿山的土地资源已经难以满足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针对于矿产资源的情况,相关人员需要加强矿山土地恢复工作的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促进矿产开发和土地复垦的工作协同进行,开创新的矿产开采模式,降低采矿工作对土地的损害。目前,我国矿山的土地复垦工作还缺乏一定针对性,难以根据实际的土地情况进行合理的土地复垦计划的制定,进而影响土地复垦工作的效果。

3.基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的有效方法

3.1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3.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让生态环境更好地恢复,完善相关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环境治理工作仍然采取行政命令方式,很难促使企业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3]。因此,需要坚持新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的方式,并在生态恢复的治理措施中加入高级技术和科技手段,加强多种技术的合作,用综合治理的手段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不断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全过程监测,促进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监测,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日常活动。在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降低传统的行政干预和管理模式的作用,促进新型的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再结合当下的生态管理模式现状,对旧的不适宜的政策法律进行更新,加强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更好地保障生态环境系统的恢复。

3.1.2 拓宽生态资金渠道

为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充足的生态资金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应该加强创新思维,对生态资金渠道进行扩充,使多种渠道的资金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之中。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使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生态环境资金制度的建立,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标准,用生态环境治理的实际效益成为吸纳资金的参考和依据,避免用资金的行为,加强相关人员的管控,防治因私事挪用资金的事件发生,以免因资金问题而对生态环境建设造成影响,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必要的资金损耗或浪费。除此之外,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宣传举措,加强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度,促使生态环境治理有着充足的资金依靠,进而更好地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在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时,应该留有部分资金存放,以便后续出现了生态环境问题后可以更加快速地进行治理。

3.1.3 物理恢复治理技术

在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中,需要加强物理力的治理技术的运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在企业的采矿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在土地和水资源还没有被矿产中的金属元素污染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快对矿产环境的恢复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矿产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矿产工作的物力治理方法的运用。通过使用专业的机械,将采矿挖空的土地填充,再对土地进行翻耕,使底部的土地翻转至表层,进而使土壤中轻微污染的部分扩散开,进而提升土壤的自净能力,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除此之外,矿山中含有许多金属元素,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植物可以更好地吸附金属元素,相关人员应该根据当地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植物的载重,进而减少采矿工作对环境的影响,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

3.1.4 化学恢复治理技术

在矿山的采矿工作中,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很多废水和矿物废渣,如果不对这些矿产废水进行化学处理而直接排放,很容易对当地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矿山周边的土壤、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都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这就要求相关矿产人员需要加强对矿产废水和废渣的管理,在废水废渣产生时,进行化学治理技术的使用,使矿产的废水和废渣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弱,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恢复。例如,针对酸性较大的矿山土壤,工作人员应该根据酸性强度加入适量的碱性化学试剂,进而中和土壤的酸碱性。在日常的化学土壤的保护中,需要根据化学土壤的实际情况,加入适量的氮肥、磷肥进而增强土壤的肥力,促进矿山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如果矿山的水中检测出了大量金属元素,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水中加入活性炭和银离子,进而通过化学手段的治理减少水的污染程度,促进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恢复。

3.1.5 生物恢复治理技术

除了以上的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也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有很大作用。在实际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加强生物恢复技术的应用。例如,某地在进行矿山周边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中,如果矿山中存在较多的金属元素和有害物质,工作人员应该通过生物治理的方式进行环境的恢复。根据当地的植被情况和适宜生长植物情况,工作人员需要在矿山的周边栽种植被,在矿山周边还可以加强微生物的引入。例如,在矿山周边进行刺槐、旱快柳等植物的大面积种植,进而促进当地矿山环境的优化。在工作人员种植了植物种子之后,还应该在矿场周围的种植区添加少量的石灰或硅酸钠,这些化学药品的加入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尾砂散沙飞扬的现象发生,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促进生态环境尽快恢复。

3.2 矿山土地复垦技术

3.2.1 明确土地复垦方向

土地复垦方向不明确容易影响土地复垦的效果,造成资金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损失。土地复垦应该加强设计和规划,明确土地复垦的方向,以治理生态环境为首要任务,将土地复垦和当地矿山的基本情况进行融合,建立起独特的矿山休闲公园,进而使人们可以优化矿产资源开采模式。首先,在土地复垦中,应该促进“边采边复”的方法的实施,分段来进行矿山的开采计划,在前面的土方开采结束后,及时用挖出的土方进行填充,减少了土方运输的成本损耗,还减少了土方坍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很大程度地避免了对地质原貌的损害,进而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在土地开垦中,需要进行水体的恢复。水体恢复主要是采用多种生物及人工结合的方式,通过提升O2在水体中的含量,来清除有害的杂质[4]。需要加强对当地地质条件和水体的污染程度情况的了解,进而选择相应的修复手段,完善相关的排水体系,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水体恢复可以促进植被更好地生长,对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起到了良好作用,进而促进生态环境在人工干预结束后可以良好运转。最后,土壤的恢复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污染较小的土地,由于污染还未深入地底,因此只需对表层土壤进行翻松和耕种,进而将污染物分散,方便土地进行自身恢复。对于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壤,应该加强化学药剂的使用来消除污染物质。如果土地污染严重到无法进行治理,那么需要挖出污染土壤并加以更换,进而实现土地的复垦。

3.2.2 复垦废弃地区土地

复垦废弃区域的土地十分重要,可以降低土地的污染,促进当地矿山的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地复垦工作时,应该遵循相关规定,在采矿工作完成之后,及时进行后续的排土造地工作,之后再进行土地的复垦工作。例如,在对矿山中的废弃土地进行复垦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运用采矿结束后废置的石块和尾砂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填充,在填充一段时间过后,沙石已经完成基本沉降,工作人员再对土地进行压实工作,保证土地的平坦和完整。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可以进行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的使用,使地表沉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土地复垦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可以在土地上种植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植物,进而促进环境的恢复。

3.2.3 复垦塌陷地区土地

在采矿工作结束后,由于采矿工作的性质,导致采矿结束后,矿产位置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的肥力和水分都大幅度降低,地表也会随之产生塌陷或开裂的现象,为土壤复垦工作增加难度。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着眼点是矿山土地复垦问题,因此,在土壤复垦工作开展之前,工作人员应该先做好塌陷地区的相应处理工作[5]。例如,在矿场工作中,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地复垦之前,先对地表沉降不均的区域实施井下填充技术,运用矸石和粉煤灰混合进行土地填充,使土地可以更好地恢复原本面貌。除此之外,工作人员需要在综采工作面进行充填支架的设置,在进行矿产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同步进行土地的填充工作。在土地的填充工作进行完毕后,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后续的植被的种植工作,为了阻截矿场在采矿过程中的有害物质,需要加种人工灌丛和沙棘等复垦植物,进而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

4.结语

在矿场的资源开采过程中,会对周边的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生态环境和土壤状态恢复,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资金的获取渠道,采用物力、化学、生物的恢复治理技术,再明确土地复垦方向和进行复垦工作,进而促进生态环境和土壤状态的良好恢复。

猜你喜欢

矿产环境治理矿山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