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2021-03-02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 阳
一、CCS与CCUS概述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简称CCS,主要包括碳捕集、输送和封存3个环节,是通过碳捕集技术,将工业或相关能源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输送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使其与大气隔绝,是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方法。但CCS建设及运行成本高昂,且无经济收益,直接封存成本十分巨大,制约了CCS的发展。
我国科技界提出碳捕集、碳资源化利用及碳封存并重发展的思路,形成了CCUS的理念,目前这一理念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CCUS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英文缩写,是在CCS的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CCUS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措施和应用模式,对人为当期或历史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埋存和转化利用,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CUS与CCS相比,加强了对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地质利用、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等),将碳转化为能源或物质,实现了碳的循环再平衡,增加了CCUS的经济收益,降低了投资成本,更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使其成为未来30年最现实可行的大规模快速减少碳排放的技术解决方案。
二、我国发展CCUS的战略及现实意义
2020年9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对中国来说减排时间紧、减排强度大、化石能源占比高,因此必须采用组合技术保障碳中和目标实现。CCUS作为可以大规模减少化石能源燃烧和工业过程碳排放的减碳、负碳技术,可以使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实现竞合关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支撑。
CCUS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技术保障。预计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的10%-15%,CCUS可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富有韧性的能源体系。
CCUS可助力电力、钢铁、水泥等难以减排行业深度脱碳。据国际能源署报告,预计到2050年钢铁行业采取工艺改进、效率提升、能源和原料替代等常规减排方案后,仍然剩余34%的碳排放量,就算氢能直接还原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剩余碳排放量也超过8%,水泥行业采取常规减排方案后,仍剩余48%的碳排放量。因此,可以说CCUS也是这些行业净零排放的必然选择。
CCUS可有效降低碳减排成本。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如果不采用CCUS技术,全球减排成本将成倍增加,增幅高达138%。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年轻的煤电机组存量,2020年总装机达12.5亿千瓦,服役年限平均仅11.6年。据估算,如果不进行CCUS投资,煤电搁浅资产规模可能高达3.1-7.2万亿元。
CCUS可以实现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油气安全。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高,2020年我国石油、天然气依存度分别达到73%、43%。且未来一段时期油气仍将维持主体能源地位,到2040年占一次能源比重仍保持在50%左右。CCUS与驱油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油气增产和碳封存的双赢。据研究,我国适合二氧化碳驱油地质储量近200亿吨,可以增加原油产量超过20亿吨,埋存二氧化碳超过100亿吨。
三、CCUS发展现状
从当前技术发展来看,CCUS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到各行业中的技术可行性。碳捕集方面,已形成针对不同浓度排放源的捕集技术,技术成熟度快速提高、能耗成本逐渐下降,在煤电、石化、水泥及钢铁等行业开展了大量示范应用。驱油利用方面,是目前最为经济可行的大规模的利用和埋存方式,技术已经成熟(美国CO2驱提高采收率产量每年超过1500万吨,其中来自工业的气源占总量的30%)。碳封存方面,开展了百万吨级咸水层埋存示范(挪威Sleipner项目已累计埋存2000万吨)。碳利用方面,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新技术不断涌现。另外,工程化、规模化项目快速增长,2021年全球新增71个CCUS示范项目。可以预见,随着CCUS技术快速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驱动,CCUS将迎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石化较早地开展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埋存技术研究与示范,目前已进入全技术链研发和大规模示范阶段。2021年7月5日启动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建设,这是我国首个百万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也是我国石化企业全流程CCUS项目。
中国石化主要从捕集、输送、利用、封存和安全性5个维度开展系统性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首先是形成针对燃煤电厂、炼化厂及高碳天然气3种主要排放源捕集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应用,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具备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二是形成了高压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中国石化已在苏北盆地建成52公里二氧化碳集输管线。三是形成了低渗透、高含水油藏驱油、封存技术体系,并建立了碳封存潜力评价及减碳核查、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技术。四是二氧化碳矿化转化技术。其具有多种应用场景,既可以对固废处理利用,也可以进行特殊资源提取,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和高值化产品生产。中石化在普光气田开发了二氧化碳矿化磷石膏技术,将普光气田产生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磷石膏反应,转化为碳酸钙和硫基复合肥,实现磷石膏中钙、硫资源的高值化回收利用。
四、CCUS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CCUS技术和示范项目建设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但大规模部署CCUS仍然面临诸多制约。在技术方面,捕集技术能耗和成本偏高,驱油埋存一体化优化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技术存在转化能耗高、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封存安全性的监测和评估技术体系尚需建立,全生命周期量化核查方法学有待研究。
在工程示范方面,为石油、煤化工、电力行业小规模的捕集驱油示范,利用封存方式单一,缺乏大规模的多种技术组合的全流程工业化示范。
在标准规范方面,未形成碳捕集、输送、利用、驱油及封存的标准体系,碳减排量化核查和监测标准缺乏。在体制政策方面,未形成相互有效衔接的规划体系,缺乏税收减免、差异化财政补贴等有助于CCUS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创新性激励政策,商业、金融生态建设有待创新,投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五、CCUS发展前景
目前国家已陆续发布了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CCUS作为碳中和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其产业化发展前景巨大。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预计,全球碳捕集能力将从2020年的4000万吨/年,增长至2050年的76亿吨/年。中国石化课题组在研究实践中建立了中国能源生产、消费及CCUS之间的交互关系模型,综合考虑能源结构、技术条件、产业结构以及数据来源等因素,构建了CCUS固碳计算方法和模型,预计到2060年,CCUS技术减排贡献量10.4亿吨,迫切需要CCUS规模化发展。
2020年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加快CCUS技术和示范项目部署,美国计划在未来25年累计投资1750亿美元,CCUS规模达到5亿吨/年;欧盟计划投资100亿美元,用于碳捕集封存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英国计划至少投资8亿英镑,建设2个碳捕集封存项目群。预计2060年,全球CCUS产业规模可达数万亿美元,中国CCUS投资规模将达到数万亿元,CCUS市场需求及前景十分广阔。
总之,双碳时代,CCUS将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六、CCUS产业发展建议
CCUS具有跨行业、跨地区、产业链长、运行周期长、投资成本高、技术风险大等特征,未来产业化发展需要国家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推进体系协同发展。从构建技术体系、创新产业模式、做强基础设施、强化政策支持4个方面联合推进,推动CCUS产业发展。
一是构建CCUS全新科学技术体系,突破关键技术。CCUS已成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前沿领域,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创新的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体系,突破碳捕集、利用、封存及监测等各环节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
二是创新“C→U”有效连接的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统筹产业群的发展和布局,构建基于源汇匹配的含油盆地碳利用埋存产业集群、基于工业流程再造的碳转化利用产业集群、基于多种技术组合的碳循环利用产业集群。
三是做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CCUS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源汇匹配优化及输送管网建设,要促进基础设施共享、项目系统集成、资源交互利用,以降低减排成本。
李阳(右二)在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CCUS示范项目现场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CCUS碳减排量纳入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制定我国CCUS产业激励政策。加快技术标准以及环保、安全评估等体系建设。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融资、绿色信贷融资、风险投资基金和信托基金、国际融资为核心的多元投融资体系,形成良好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