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研究

2021-03-01孟秋菊徐晓宗

重庆社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现代化

孟秋菊 徐晓宗

摘 要: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但目前缺乏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内涵的研究。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是以我国地少人多的资源禀赋为前提,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根本,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领,以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经营行为融入小农户为关键,以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有效分化为核心,以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为本质,以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结构优质化、农产品品质化和农产品流通顺畅化为目标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深入剖析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根本、引领、关键、核心、本质和目标,有助于弥补目前学界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有助于提高相关职能部门与农业经营主体的认识水平,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一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农户;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现代化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基地重大资助项目“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研究”(SC19EZD018)。

[中图分类号] F325.2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1)001-0024-01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1.001.002

地少人多的资源禀赋注定了小农户在我国存在的广泛性和长期性,也注定了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不能忽视更不能抛弃小农户的存在与发展。为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一目标。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小农户如何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这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愈发感觉到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内涵的凝练与解读尤为紧迫,这是与此相关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拟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进行较系统深入的解析,以期能有助于弥补目前学界相关研究的薄弱内容,提高相关部门和相关主体的认识水平,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与简评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小农户的主体地位,尽管小农户曾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但20世纪末以来,小农户的局限性开始日益显现,学界出现了“小农衰亡论”和“小农稳固论”两种观点[1]。“小农衰亡论”认为小农户已难以契合现代农业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改造小农户甚至消灭小农户[2-3]。“小农稳固论”则认为消灭小农户的农业现代化是激进主义,实现小农户的现代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应该提高小农户地位,建立与小农户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小农户兼业化经营,走中国特色的小农户现代化道路[5]。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了“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一论断。至此,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问题成为学界的研究重点。目前学界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小农户的定义和作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载体和路径等方面。学界普遍认为,目前的小农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小农户,是以家庭为单位主要在自家承包地上进行农业经营的微观主体[6],现阶段能被纳入小农户范畴的有小纯农户、农业兼业户和非农兼业户[7]。小农户目前还发挥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稳定器”作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人力支撑作用、传承农耕文明的载体作用[6,8]。因此,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忽视目前小农户的主体地位和主要作用,要在尊重小农户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9]。而且现实操作中通过土地流转培育而成的大规模农业经营主体也常面临较大经营风险和负面经济效应,使得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实现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更具可行性[10]。通过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提高农业经营效益[11]。但小农户的分散小规模经营也具有经营弱势、市场弱势和金融弱势等局限,使得小农户的农业现代化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有人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有效组织和服务于小农户的经营活动,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12];也有人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相对雄厚、经营理念相对先进,是带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13];也有人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有优势,都是带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力量[14]。对于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研究文献相对较丰富,典型的观点认为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农户的差别化政策需求,加快培育适度经营规模的“新中农”,努力强化小农户和其他主体的利益联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并创新体制机制以支持城镇人才、资金回流农业农村[15]。还可以通过兴办家庭农场来提升小农户,组建农民合作社来组织小农户,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来带动小农户,以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来服务小农户等,促进小农户的农业现代化发展[8]。

综上可见,20世纪以来,学界存在“小农衰亡论”和“小农稳固论”两种观点, 两种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对我国的政策主张产生了重要影响。只是“小农衰亡论”更强调小农户的局限性,“小农稳固论”更强调小农户的合理性。事实上,小农户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这一论断,根本意图就是要吸收小农户的合理性,克服小农户的局限性,使小农户能尽快跟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目前学界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小农户的定义与作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载体、路径等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也为本文撰写提供了养分。但由于学界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时间还较短,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面临现实困境还缺乏有效研究,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还缺乏富有针对性的研究。而准确凝练和正确理解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无论是对学界的深化研究还是对业界的实践探索,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两大关键词,所以,剖析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需要首先准确界定“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内涵。

二、小农户的内涵

小农户的内涵很丰富,可以从各个层面来分析,本文主要从小农户的界定和小农户的特征两个层面来剖析。

(一)小农户的界定

要界定小农户,首先就得界定农户、农业经营户、非农经营户、普通农业经营户、规模农业经营户、纯小农户、兼业小农户、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诸多概念及其关系(见图1)。

农户主要是指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拥有农村户籍和自家承包耕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社会组织。农户分为非农经营户(离农户)和农业经营户。

非农经营户(离农户)是指虽然拥有农村户籍和自家承包耕地,但没有在耕地上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农户。虽然非农经营户未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但由于其拥有农村户籍和自家承包耕地,能享受一些国家惠农政策,因而能获取一定的农业收入,只是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较小,约10%以下而已。非农经营户(离农户)又可分为稳定非农经营户(稳定离农户)和不稳定非农经营户(不稳定离农户)。稳定离农户是指在城镇有固定住所、有稳定职业或收入来源,几乎不会再返乡务农的农户。不稳定离农户是指在城镇没有固定住所或没有稳定职业或收入来源,在谋求非农收入困难情况下,随时可能返乡务农的农户。

农业经营户是指拥有农村户籍和自家承包耕地,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农户。农业经营户可分为规模农业经营户和普通农业经营户。规模农业经营户是指具有较大农业经营规模,商品化、盈利化较显现的农业经营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分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普通农业经营户是指从事小规模农业经营、商品化、盈利化不太显现的农户。按2016年年底我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标准,种植业经营耕地50亩以下的为普通农业经营户,普通农业经营户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农户。

小农户又可分为纯小农户和兼业小农户。纯小农户是指几乎全部家庭劳动力主要在自家承包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大约90%以上的小农户。纯小农户主要以老弱病残等贫弱家庭为主,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多为农村中的贫困户。纯小农户占小农户的比重较小,在农村的社会影响较低。兼业小农户是指部分家庭劳动力从事农业经营活动,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大约10%~90%之间的小农户。兼业小农户又分为兼业1型小农户和兼业2型小农户[16]。兼业1型小农户是指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经营活动,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大约50%~90%之间的小农户。兼业1型小农户一般会流转一些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因此农业收入较高,占家庭收入比重较大,是农村中的“新中农”,是村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最热心的倡导者和最热情的参与者,是农业新技术、耕作新方法最主动的采用者,是村庄社会秩序最有力的维护者[17]。虽然兼业1型小农户占小农户的比重不大,但在农村的社会影响较大。兼业2型小农户是指家庭老人或妇女主要在自家承包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大约10%~50%之间的小农户。兼业2型小农户一般只耕种自家承包地,由于经营规模有限,农业收入不高,占家庭收入比重不大。他们是村庄公共事务、社会秩序和农业新技术的被动响应者。虽然兼业2型小农户占小农户的比重较大,但在农村的社会影响一般。

概言之,我国目前的小农户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拥有农村户籍和自家小块承包耕地,从事小规模农业经营的普通农业经营户。小农户可进一步分为纯小农户和兼业小农户,兼业小农户又分为兼业1型小农户和兼业2型小农户。纯小农户的比重较小,在农村中的社会影响较低;兼业小农户总体比重较大,但在农村社会影响较大的兼业1型小农户比重较小,而在农村社会影响一般的兼业2型小农户比重较大(见表1)。

(二)小农户的特征

当今,小农户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主要有:小农户占比大且主体地位突出、小农户自家承包地规模小且细碎化、小农户兼业化程度较高、小农户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小农户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小农户参与分工协作程度日益提高等。

1.小农户占比大且主体地位突出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耕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到农户家庭以来,小农户在我国农业领域的主体地位就开始确立。经过约40年的发展,尽管我国农业领域出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存发展的格局,但小农户占比大且主体地位突出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2015年底,我国经营耕地面积10亩以下的农户2.1亿户,占总农户79.6%;30亩以下的农户 2.55亿户,占总农户96.1%,经营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87%。按照世界银行户均耕地面积30亩以下为小农户的标准,显然小农户是我国农业领域的最大主体。根据2016年年底第三次农业普查以經营耕地50亩来划分规模农户和普通农户(小农户)的标准,2016年年底,我国经营耕地50亩以下的农户约2.6亿户,占总农户97%左右,经营耕地占总耕地面积82%左右[18]。

2.小农户自家承包地规模小且细碎化

家庭承包责任制分配耕地时,为了公平起见,普遍遵循了耕地肥瘦远近搭配分配的原则,把数量有限的耕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到农户家庭,形成了农户自家承包地规模小且细碎化的状况。据统计,我国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农户的自家承包地平均约为7.5亩,而且还平均被分隔成 5~7 块[19]。自家承包地规模小且细碎化成为小农户的突出特征。

3.小农户兼业化程度较高

由于耕地有限,农村人口较多,家庭承包责任制造成了大量小农户在小块土地上分散经营,也造成了小农户从事农业经营难以发家致富。因此,理性的小农户自然不会只以小规模农业经营为专职,会不断找寻其他赚钱工作,因此,小农户兼业化经营和兼业化收入普遍,而且非农收入越来越构成了小农户家庭收入的主体部分。2016年,仅有12.8%农户的农业收入多于非农收入,87.2%农户非农收入多于农业收入,其中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超过80%的农户比例高达64%[15]。

4.小农户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

随着农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小农户兼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阶段很多小农户的农业经营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单纯依靠人力和畜力的劳动工具,而是转向人力、畜力、机械并用且呈机械化工具为主的趋势。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一些小农户退出了劳动强度较大的耕、种、收的具体劳动,而主要从事一些相对较轻松的田间管理劳动。

5.小农户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

现阶段的小农户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其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主要表现为小农户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生产要素需要通过市场获取,其劳动成果大多数也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小农户的市场化程度有很大提高。

6.小农户参与分工协作程度日益提高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现阶段大多数小农户参与社会分工协作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分工协作程度也得以提高。一方面,大多數小农户积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择优选种各类农产品,并加以精耕细作。另一方面,大多数小农户也愿意融入各类农业经营组织,利用各类农业经营组织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劣势,或者提升自己的农业经营能力。

总之,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小农户是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者。现阶段的小农户数量众多,承包地拥有量较少,土地经营规模较小,但他们已基本褪去了传统小农户落后、封闭、自给等元素,而注入了现代、开放、商品等元素,其生产经营活动已置于现代农业阳光的普照之下,内在基因中已经融进了不可切割的现代元素[16]。

三、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的内涵也很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本文主要从现代农业的界定和现代农业的特征两个角度来剖析。

(一)现代农业的界定

要界定清楚现代农业,必然涉及与之关联的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界定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方式,实现以农业为基础,农业纵向横向功能拓展而成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是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利用资源而形成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形态;是由传统农业量变到质变后的新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现代农业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业现代化,是指运用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方式,不断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结构优质化、农产品品质化和农产品流通顺畅化的过程。

可见,现代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发展)是实现或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二者是目标与过程的关系[20]。

(二)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

1.现代农业是涉及多个领域的大农业

现代农业是一个突破传统农业单一生产功能而拓展到观光、休闲、教育、文化、生态等多功能的大农业;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涉及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的大农业;是一个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服务半径不断扩大的多元化大农业。

2.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农业

新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并运用于农业领域,必然会引起农业的聚变与新生。当今传统农业的不断蜕变和农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日益科学化、农产品营销日益智慧化和农产品消费日益个性化,正是各种新兴技术在农业领域不断渗透的显现,这些都表明,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农业,农业现代化要依赖于农业科技化。

3.现代农业是发达商品农业

现代农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而要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依赖于有效的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和利益刺激机制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立足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是按要素贡献大小来分配利益,因此,市场经济体制能大大调动农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发农业经营者为实现农业经营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而不断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不断创新各种经营模式,不断拓展各种业态,进而使现代农业成为发达的商品农业。

4.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依赖于农业结构优质化。根据资源禀赋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产品结构,才能实现供求平衡。二是依赖于农产品品质化。打造农产品品牌是适应人们生存质量、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必然要求。三是依赖于农产品流通顺畅化。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把有安全有品质的农产品顺畅地送至消费者手中,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四是依赖于农业的生态化。农业发展对自然依赖性强,自然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对农业发展将是致命打击,因此,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绿色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永续发展。

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尤为丰富,需要我们在准确凝练其内涵的基础上,多角度辩证解读。

(一)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凝练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是以我国地少人多的资源禀赋为前提,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根本,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领,以现代经营理念与现代经营行为融入小农户为关键,以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有效分化为核心,以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为本质,以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结构优质化、农产品品质化和农产品流通顺畅化为目标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21]。

该内涵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义进行了简洁且全面的高度概括,认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其实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具有农业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但更具有中国现阶段的特殊特征。所以,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控好其前提、根本、引领、关键、核心、本质和目标等构成要件(见表2)。

(二)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解读

立足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内涵凝练出来的前提、根本、引领、关键、核心、本质和目标等构成要件,本文进行解读。

1.前提:我国地少人多的资源禀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究竟以小规模经营为主还是以大规模经营为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资源禀赋是地多人少,意味着人工劳动的使用成本较高,用机械劳动替代人工劳动的动力很强,使得主要依靠机械劳动的大规模经营能快速发展成为主要农业经营模式;若资源禀赋是人多地少,意味着人工劳动的使用成本较低,用机械劳动替代人工劳动的动力不强,使得主要依靠机械劳动的大规模经营难以快速发展成为主要农业经营模式,在相当长时期内小规模经营仍然会是主要农业经营模式,此时作为小规模经营模式的主人——小农户在农业经营主体中会占较大比重,这决定了此时的农业现代化应是包容小农户、服务小农户的农业现代化[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和基本农业情况,为了解决温饱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分散小规模经营小农户的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农户经历了不断演变和分化的过程,时至今日的小农户,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已注入了现代、开放、商品等元素,但数量众多、家庭承包地少,经营规模小仍是小农户的现实写照。目前,我国仍有 2.6亿农户,6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其中 2.3亿户是小农户。依据农业农村部测算,到2050年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时,城镇化率达到70%的水平,按人口峰值15.34亿计算,农村人口4.6亿,劳动人口1亿以上,按18亿亩耕地红线计算,每户大约也只有18 亩耕地。按世界银行30亩以下为小农户的定义,小农户仍将长期占据我国农业经营的主体地位[1]。小农户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优势,可有效克服农业经营管理和计量监督困难等问题,有效调动农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实现农业经营的精耕细作,有效契合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小农户的这些优势已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农业经营实践所证实,小农户的这些优势也正是目前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经营所面临的劣势,这说明目前小农户小规模经营仍具有较强生命力,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可见,我国地少人多的资源禀赋现实决定了小农户存在的合理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小农户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小农户合理存在和发展基础上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根本: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

舒尔茨指出,改造传统农业关键是在保留或者建立小农户经营的前提下进行技术变革,而技术变革的关键又在于制度创新[23]87。这些理论已被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经济实践所证明。制度是引导、调节、规范行为的准则,政策是为实现国家的某些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制度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从生产关系层面看,农业现代化过程(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也是不断变革、调整各种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规范和政策规范,建构起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制度规范和政策规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已有的制度规范和政策规范的变革调整和新的制度规范和政策规范的建构都是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的过程。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过程,是基于我国地少人多的资源禀赋使得较长时期小农户都会居于主体地位的现实状况而实行的一种农业现代化模式,这决定了这种农业现代化模式没有可复制的经验借鉴,需要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其过程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更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以引导、调节和规范相关部门与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和经营行为,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

当前,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存在一些制度约束和政策支持障碍。制度约束主要表现为农村土地产权法律制度不健全,使得土地承包期与土地流转期存在一定冲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继承、抵押受到诸多限制等[24]。政策支持障碍主要表现为政策支持偏好障碍、农村金融支持障碍和农村保险支持障碍。政策支持偏好障碍即目前支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存在着支持大规模农业的偏好;农村金融支持障碍即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小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突出;农村保险支持障碍即农业保险滞后,农业保险的“安全阀”和“减震器”作用尚未有效发挥。为此,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制度创新主要是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政策创新主要包括农业财税支持创新、农业金融支持创新和农业保险支持创新,以充分发挥制度和政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根本性、规范性和引导性作用。

3.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不可否认,小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日益暴露的局限使小农户难以契合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要求,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一是分散小规模经营导致小农戶整体素质较低。耕地的分散化、细碎化、插花化使得小农户农业经营投入大、产出低,使得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主要是老弱病残者,导致目前经营农业的小农户的认识水平、文化水平和风险意识整体较低,这不利于支撑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分散小规模经营导致小农户出现农业经营弱势。耕地的分散化、细碎化、插花化使得劳动、技术、资金等资源难以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难以实现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推进农业经营的现代化。三是分散小规模经营导致小农户出现市场弱势。耕地的分散化、细碎化、插花化使得在家务农的小农户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缺乏商品意识,更缺乏利用市场的能力,导致其出现对接市场能力低下、市场谈判能力低下、市场交易成本过高等市场弱势,限制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四是分散小规模经营导致小农户出现融资弱势。耕地的分散化、细碎化、插花化使得小农户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而且资金需求量少且分散,导致金融机构开展小农户贷款成本高、风险大,贷款动力弱化,进而导致小农户贷款难和贷款贵问题突出[25]。

小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的这些局限制约了其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也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整体节奏,因此,小农户的农业现代化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小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局限。而要克服这一局限很难只通过小农户自身努力来解决,还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的引领和带动。而外部力量的引领和带动需要一个有效载体,这个有效载体就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业务是经营农业,是小农户熟悉的领域,而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示范作用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对小农户来说更具吸引力、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可成为组织小农户、带动小农户、服务小农户的重要载体,具有带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和能力。国家要大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好组织小农户、带动小农户、服务小农户的条件和能力,充分发挥其对小农户的载体作用和示范作用,引导小农户尽快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尽快跟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4.关键:现代经营理念与现代经营行为融入小农户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农业经营管理者要有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经营行为,只有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经营行为有机统一,才能转化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小农户是我国体量最大的微观经营主体,目前小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的局限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难题,解决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小农户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使小农户成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经营行为的新型经营者。这既需要顶层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加以引导和规制,也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以示范和带动,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培训和服务,通过多方努力,使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经营行为能内化于小农户的思想和行为当中,使小农户能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经营行为来发展农业,积极主动地融入现代农业的分工协作体系中,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替代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不断提高自我生产经营技术,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使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日益拓展为可以进行生产、加工、销售、观光、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的产业;使农业插上科学技术的翅膀,日益成为科学化、智慧化的产业;使农业日益成为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调整资源,可以带来较高利润的产业;使农业日益成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5.核心: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的有效分化

经济学理论认为,理性的经营主体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行为理智,决策精于计算和判断。我国地少人多的资源禀赋和耕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造成了小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的占比大,小农户从事农业经营难以发家致富,导致小农户兼业化甚至离农化普遍。为数众多的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是农村人口中相对素质较好和能力较强的人,现代农业的发展、乡村的振兴更需要他们的回归予以支持与努力。这取决于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是否有意愿、有能力经营农业,需要对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做出区分。而且随着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经营行为融入小農户,必然会带来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技术化发展趋势,在有限耕地分散化、闲置化于众多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的情况下,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必须对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做出区分。所以,推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对为数众多的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进行分类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到他们的意愿和诉求,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做好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的有效分化工作。

为数众多的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有意愿且有能力经营农业型。这类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对农业农村充满深厚感情,且具有发展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潜质,只是由于小规模分散农业经营的收益太薄而不得已暂时成为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只要条件具备,经营农业有利可图,他们可能随时会回去经营农业,建设家乡,而且可能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头羊。这类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数量有限,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这类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成为家乡现代农业发展的先锋和骨干。第二类是有意愿但欠能力经营农业型。这类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对农业农村充满深厚感情,但缺乏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潜质,只要条件具备,经营农业有利可图,他们也可能随时会回去建设家乡、经营农业。这类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数量庞大,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这类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成为家乡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第三类是无意愿经营农业型。这类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对农业农村感情淡薄,总是想方设法离开农村和农业,很难成为家乡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这类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数量也有限,可通过建立有效退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促进这类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有序退出耕地和农业。只有做好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的有效分化工作,才能促进小农户的现代化,才能有效解决农业经营老龄化、土地荒芜化、农村空心化问题,因此,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的有效分化成了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

6.本质: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

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融合共生、合作共赢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规律,农业发展也不例外。当今我国农业领域中并存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对于小农户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虽然不算多,但他们却是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宠,具有小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所不具有的规模化、专业化、技术化等优势。而数量众多的小农户小规模经营也具有能有效克服农业经营难管理、难计量、难监督等难题,能有效实现精耕细作和生态作业,能有效契合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也正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缺乏的优势。因此,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优势互补关系,如果二者做好了功能定位,可以实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融合共生、合作共赢。

在小农户还要长期大量存在的条件下,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恐怕很难成为主流。所以,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不是让小农户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的独立个体,而是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小农户经营规模结构、提升小农户的经营能力、改善小农户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让小农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找准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基于此,我们认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本质不是要重视小农户小规模经营,轻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更不是排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而是要充分发挥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自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与我国资源禀赋状况和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农业经营主体格局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

7.目标: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结构优质化、农产品品质化和农产品流通顺畅化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更高程度的农业现代化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而农业现代化具有多层面的目标要求,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结构优质化、农产品品质化和农产品流通顺畅化则从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结构、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流通四个层面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农业经营现代化是从农业经营方式层面体现的农业现代化目标要求。农业经营方式是农业经营的方式方法,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最能体现农业现代化程度。农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协作化程度、规模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是农业经营现代化程度的主要衡量。所以,不断提升农业经营的专业化、协作化、规模化、规范化构成了农业经营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农业经营专业化要求农业经营主体要适应社会分工与协作日益深化的发展趋势,打造农业经营的产业集中化、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化和农业经营服务的专业化。农业经营协作化要求小农户之间、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要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抱团发展。农业经营规模化要求农业经营主体要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农业经营规模的适度化。农业经营规范化要求农业经营主体根据精细农业的要求,实现农业经营过程的精准化、品质化和规则化。

农业结构优质化是从农业结构层面体现的农业现代化目标要求。农业结构优质化是由农业自然属性多样化和消费者消费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农业对土地、气候、地理等依赖性较大,自然属性较强,而各地的土地、气候、地理具有多样性,使得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具有多样性,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适应农业自然属性多样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時而异地优化农业结构,切不可盲目跟风,造成农业结构雷同。而且消费者众多,偏好各异,也要求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要多样化,只有适应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才是合理的、优质的、有效率的。

农产品品质化是从农产品质量层面体现的农业现代化目标要求。农产品品质化包含农产品安全化和农产品品牌化两个方面,农产品安全化是农产品品质化的基础和前提,农产品品牌化是农产品品质化的核心。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呈现升级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应消费者消费的发展趋势,打造安全可靠、质量上乘、富有个性的农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升级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农产品流通顺畅化是从农产品流通层面体现的农业现代化目标要求。农产品流通是农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该环节是否顺畅关系着消费者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更关系着农业经营者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农产品流通顺畅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又一目标要求。农产品流通顺畅化依赖于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和培育强有力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主体。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需要社会各方努力畅通农产品市场信息、完善农产品销售渠道、统一规范农产品的包装、统一打造农产品品牌等。培育强有力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主体也需要社会各方努力打造农产品流通服务主体,努力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主体的服务能力。

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结构优质化、农产品品质化和农产品流通顺畅化是农业现代化基本层面的目标要求,而目前小农户离农业现代化这四个层面的目标要求还相差甚远,这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推进,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各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农户不断缩小与目标要求的差距,才能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五、结语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农业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特征。由于缺乏可复制的经验借鉴,使得我国这一农业现代化道路更具复杂性和长期性,有关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深化研究和实践探索定会成为今后学界和业界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前提、根本、引领、关键、核心、本质和目标七个方面高度凝练和解读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认为地少人多的资源禀赋是其前提,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其根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其引领,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经营行为融入小农户是其关键,促进兼业小农户和离农户的有效分化是其核心,促进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是其本质,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结构优质化、农产品品质化和农产品流通顺畅化是其目标。准确把握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是学界深入研究和业界实践探索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内涵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水平,引导他们探索建立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尽可能避免国家相关政策在实践中的“一刀切”“花架子”和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  姜安印,陈卫强.小农户存在的价值审视与定位[J].农业经济问题,2019(7):73-83.

[2]  赵磊.“三农问题”的市场经济理论解析 [J].学术研究,2005(5):36-42.

[3]  罗浩轩.中国农业资本深化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9):4-14+110.

[4]  贺雪峰,印子.“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兼评农业现代化激进主义 [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2):45-65.

[5]  杨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J].农业经济问题,2016(7):60-73.

[6]  张红宇.大国小农: 迈向现代化的历史抉择[J].求索,2019(1):68-75.

[7]  陈航英.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基于组织化的小农户与具有社会基础的现代农业[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2):10-19.

[8]  熊磊,胡石其.小農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找寻:重庆案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9(7):31-37.

[9]  阮文彪.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经验证据、突出矛盾与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观察,2019(1):15-32.

[10]  孔祥智,穆娜娜.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J].农村经济,2018(2):1-7.

[11]  宋建平.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理论与政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9(10) :53-60.

[12]  张曾,甄华杨,乔玉辉,等.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桥梁——基于有机农业合作社的分析[J/OL].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0[2021-01-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3.S.20190909.0910.002.html.

[13]  杜翠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基于福建调研[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5):36-39.

[14]  范云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转型发展的现实性及其路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1):58-65.

[15]  刘同山,孔祥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意愿、实践与建议[J].农村经济,2019(2):1-8.

[16]  郭庆海: 小农户: 属性、类型、经营状态及其与现代农业衔接[J].农业经济问题,2018(6):25-37.

[17]  贺雪峰.小农立场[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65.

[18]  魏后凯,闫坤.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66.

[19]  胡华浪,郭君,曾宪玲.互换并地观察[J]. 农村经营管理,2014(8):32-33.

[20]  孟秋菊.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概念辨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3):267-271.

[21]  何永林,曹均学.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22-25.

[22]  贺雪峰.保护小农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兼论射阳的实践[J].思想战线,2017(2):101-111.

[23]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87.

[24]  崔红志,刘亚辉.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相关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5) :34-41.

[25]  刘卫柏,徐吟川.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理论探索,2019(2):86-91.

The Connotation of Small Farmers Linking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eng Qiuju1   Xu Xiaozong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chuan-Shaanxi Revolutionary Old Area,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635000;2.School of Marxism,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 Connecting small peasant househol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country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mall peasant household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The connection of small peasant househol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premised on the resource endowment of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in our country,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policy innovation as the foundation, 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body as the guide, the integration of small peasant households with modern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modern management behavior as the key, the effective differentiation of part-time small peasant households and out-of-farmers as the core,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small peasant households and new-typ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s the essence,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goal of modernizing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structur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mooth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emises, fundamentals, guidance, key, core, essence and goals of small peasant households' conne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will help to make up for the weak links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and raise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functional departments an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organically connecting small peasant household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Key Words: small peasant households; modern agricultur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entitie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猜你喜欢

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现代化
适合小农户的滴灌自动控制系统的推广应用
“小农户”与“大市场”
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生产效率的比较
巴彦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维发展探究
农地三权分置视域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要求和培育途径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