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礼仪教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1-03-01高绚丽
高绚丽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在礼仪教育研究领域,使用可视化分析技术分析研究热点相关文献较少,多数是对现实教学的理论解释与指导建议,难以准确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以及研究热点等潜在信息。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主要载体,其质量受期刊载文数量、载文质量、作者队伍等诸多因素影响。[1]通过可视化技术对学术期刊进行分析,能直观和形象地展示礼仪教育研究的整体状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载文年度分析
每年发文量的时间分布图可直观地体现出该领域的研究学者在不同时间段对研究的冷热程度。[2]
图1 礼仪教育的载文年度分布(单位:篇)
(二)载文基金资助分析
论文的基金资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质量。[3]对礼仪教育论文资助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能明确我国礼仪教育论文作者的研究层次。
图2 基金分布图
图2结果表明,近年来共有447篇论文得到基金资助,约占论文总数的15%。其中国家资助37篇,约占资助总量的8%;教育部资助16篇,约占总量的4%;省级资助177篇,约占总量的40%;市厅级资助87篇,约占总量的19%;校级资助95篇,约占总量的21%;其它资助35篇,约占总量的8%。由此可见,我国礼仪教育论文主要来自省级资助。
(三)作者分析
运用Ucinet 可视化软件,对礼仪教育研究领域的第一作者和合作作者的相关数据绘制网络图谱,并依据网络图谱,对研究主体中的第一作者和合作作者进行全面分析。
根据普赖斯定律,即“高产作者集合的数量上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4]计算得出发文量3篇以上的56位作者为高产作者。
表1显示,近年来我国礼仪教育研究汇聚了蒋璟萍、龚展和刘娅凤等56位高产作者,累积发表论文共202篇,为我国礼仪教育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洛特卡定律,发文量为 1 篇的作者数占作者总数的比重低于 60%时,会形成核心作者群。[5]经统计发现,第一作者共2556人,发文量为1篇的作者有2324位,不符合洛特卡定律,说明近年来我国礼仪教育领域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表1 第一作者频次表
通过Ucinet合作作者分析,高产合作作者的合作密度为0.0026,说明礼仪教育研究领域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非常低;图中的节点越大,表明与该高产作者有合作关系的高产作者越多;线条越粗,则表明被连接两高产作者的合作次数越多。
图3 高产作者合作图谱
如图3所示,我国礼仪教育研究的13个人形成了一个合作群体和5个合作对,21位高产作者没有建立合作关系。其中龚展、谭泽晶和袁媛淑研究的是湖南女子学院中《现代礼仪》教学中出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傅琴琴与张建宏合著了两篇论文,均是大学教育中的利益研究,朱红华和梁冰著的文明礼仪教育要符合职业教育的内在和外在要求。结果显示,合作作者之间的整体合作联系较少,合作次数最多只有3 次,关系紧密度不高,合作规模也较少。此外,合作多是单位内部之间的合作或老师与学生间的合作,跨区域夸领域跨学科之间的联系较少。不利于礼仪教育研究整体的发展,也不能较好地促进研究新领域的拓展。
德国工业4.0被众人熟知,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其实质,工业4.0的核心是高度个性化定制、高度智能化生产,最终体现的是高度个性化服务。汽车维修服务同样可以实现真正个性化的服务。所以我们可以对车辆进行全方位的表征检测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提取分析,这就形成了科学检测—根据检测报告结合车主提供的车辆信息制定科学的一对一养护方案,执行科学的养护工艺及检验策略。这样既突破原有的套路,又突出了个性化技术服务,同时与其他维修企业实现了差异化。 科学检测方案列于表3。
(四)热点分析
高频关键词可以揭示研究热点,因为高频关键词是被研究者集中研究的主题内容。[6]高频关键词可以根据齐普夫第二定律进行提取。根据齐普夫第二定律,计算得出T=50,即频次高于此数值的关键词为该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共25个(具体数据详见图4)。
图4 高频关键词统计图谱
对图4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高频关键词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体系,如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高频关键词涉及到礼仪教育研究的诸多内容,如体育礼仪和社交礼仪等;高频关键词涉及到与礼仪相关的研究,如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高频关键词还涉及到礼仪教学的现状研究。毋容置疑,关于礼仪教育的研究范围广,内容丰富,表明该研究领域的复杂性。
频次分析只从数量上显现了我国礼仪教育的研究热点,研究热点之间的关系需进行共词分析。运行Ucinet6绘制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谱(见图5)。该网络图谱由二十五个节点及相互间的连线构成,正方形代表节点,一个正方形代表一个关键词,图中正方形所处的位置和大小反映该关键词的影响力,正方形越大越靠近中心说明该关键词的影响力越大。[7]
图5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图5展示,“礼仪文化”的节点最大且处于整个网络的中心位置。“重要性”“途径”“问题”“对策”和“文明礼仪”等的节点相对较大,位置接近网络中心,说明这些节点的影响力较大。关键词的分布特征表明,我国礼仪教育研究呈现出较鲜明的广泛性和实证性,注重学校中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尤其针对大学以及高职教育。从广泛性看,我国礼仪教育研究“多点开花”,研究视角多样,对礼仪教育的现状进行不同视角的剖析;从实证性看,我国礼仪教育研究注重对学校礼仪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的研究。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只表征高频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热点外显的特征,其内在的潜在关系还需通过共词聚类分析后显现。共词聚类分析指将关系密切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归类,达到挖掘隐含信息的目的。[8]运行Ucinet6 的 Non-metric MDS 程序绘制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研究结果详见图 6)。
图6 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
通过对图7结果进行解读,可发现我国礼仪教育研究呈现出“矩阵”特征(具体内容如图7所示)。
图7 礼仪教育研究“矩阵”图
关于礼仪教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体育礼仪、武术礼仪和社交礼仪。体育礼仪领域,学者关注的是将礼仪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中,以此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体育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者王世芳就指出体育礼仪具有塑造形象、增进友谊、促进和谐等的作用;[9]体育教学贯穿整个教育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过分注重比赛成绩而较少关注竞争礼仪等。体育礼仪的关键词有体育礼仪的缺失、体育教学和作用等;武术作为体育教学中一种特殊的门类,在中职以及高职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者注重研究武术礼仪所承担的文化使命及其外在的实践表现,[10]武术礼仪的关键词有武术教学、传统礼仪和武术道德等;社交礼仪作为思想品质的外显品质之一,经常被纳入到其他的教育内容中,学者李琳认为社交礼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包括理解、仪表和仪式三部分,着重描述了大学生社交文明礼仪的作用;[11]其它学者则注重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下的社交用语的表述,尤其在高等院校中旅游与管理等专业的教育方面。社交礼仪的关键词有现状、社区和服务业等。
根据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近年来礼仪教育体系研究主要是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礼仪教育贯穿我国的教育体系研究,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作为一个人吸收能力最强的时期,容易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这一时期关注的是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特别关注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在游戏与舞蹈中形成礼仪;中职教育关注的是在体育教学中体育礼仪的实施;高职教育和大学教育关注的是传统文化在礼仪教育中的继承、发展等问题,特别指出,部分高校着重描述了女子礼仪教育,从礼仪文化的女性视角入手,将礼仪文化与传统伦理教育结合起来。
礼仪教育现状的研究从三个方面提出: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对于“礼”着重要求的背景下,“礼”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礼仪对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提高社会风气都具有重要意义。学者孟引变从宏观上指出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开展途径。[12]礼仪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有些学校将礼仪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学中,一些学校还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部分学校则将礼仪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对待,包括礼仪教学内容与礼仪课程开发。
礼仪教育的途径:对礼仪教育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学者们强调要形成三方合力,学者金东海等认为应该加强学校礼仪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家庭支持体系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13]
礼仪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关于“礼仪失范”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对出现失范的原因和解决路径提出了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关注点各有侧重。从宏观上出现的问题有:礼仪教育方法陈旧而形式化、礼仪教育内容偏离、[14]礼仪教育流于形式[15]等,具体表现在:自私自利,做事情以“自我”为出发点,不关注集体,违反社会公德,随意破坏公物,等等;[16]学者们指出了其背后的原因,应试教育的狭隘性、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17]针对出现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注重礼仪文化课程的开发、丰富礼仪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礼仪活动等。[18]
礼仪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学校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条件,礼仪具有自身独特的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特点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更有学者专门论述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具体体现在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19]第二,素质教育:礼仪教育强调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素质教育强调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与礼仪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使礼仪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突破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从一个自然人逐渐转化为社会人的教育,它的关注点在于养成的过程,通过学校中的礼仪训练,使得学生不需要规训就可以表现出来社会人所需要的道德素质等。不少学者提出应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中,注意与其他方面结合,提出要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学者巢卫平特别指出要注意社会舆论对于养成教育的导向作用。[20]第四,传统礼仪:大力开展礼仪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将中国传统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途径。广义的传统礼仪指的是在五四运动之前的人们在社会中遵循的礼仪规则、礼仪制度等,以及与其联系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称。[21]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在于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重要影响等,侧重对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第五,礼仪素养:素养强调的是人经过后天修习或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涵养特性,是人们在一定环境影响下通过自我教育获取的知识、才能和品德等,关注的是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规则等。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礼仪素养的形成问题,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素养的培养。[22]
图 7的“矩阵”是动态的,即我国礼仪教育研究是礼仪教育的相关研究、内容研究、教育体系研究、现状研究之间形成的相互交织的“矩阵”。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礼仪教育。
聚类分析是根据关键词之间的相似性,将关键词进行聚类。而战略坐标分析能呈现聚类关键词(热点主题)的研究发展状况。战略坐标的横轴(X 轴)表示向心度,纵轴(Y 轴)表示密度,原点是向心度和密度的平均值。向心度表示某主题与其它主题联系的外在强度,密度表示和主题有关的关键词联系的内在强度。向心度越大则该主题越趋于中心位置,密度越大则该主题越趋于成熟研究。向心度X轴和密度Y轴将整个图形分成四个象限,其中右上角的第一象限表示核心且成熟的研究领域,左上角的第二象限表示核心但不成熟的研究领域,左下角的第三象限表示边缘且不成熟的研究领域,右下角的第四象限表示边缘但成熟的研究领域。[23]
图8 热点主题战略坐标图谱
图8显示,位于第一象限的热点主题,密度和向心度都高,表明该象限的热点主题不仅内部联系紧密,而且与其他热点主题存在较强的联系。礼仪教育的相关研究和礼仪教育的内容研究位于第一象限,证明与礼仪教育相关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问题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二象限有一个热点主题分布,表明关于礼仪教育的体系研究是我国礼仪教育的研究重点,但还不够成熟,还需学者继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加以研究。位于第三象限的热点主题,向心度和密度都低,表明该象限的热点主题不仅内部联系松散,具有不稳定性,而且与其他热点主题的联系也不紧密,对外交往能力差,第三象限存在礼仪教育的现状研究,表明我国还需要继续培育现状研究,逐渐形成可持续研究的良好局面。第四象限没有热点主题分布,表明近年来我国礼仪教育研究没有形成新的热点主题,不利于我国礼仪教育研究热点主题的拓展。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近年来CNKI礼仪教育研究的分析,不难发现,近来对我国礼仪教育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潜力不容小觑。礼仪教育研究主要来自于省级资助,并且汇聚了蒋璟萍、龚展、刘娅凤等56位高产作者,形成了一个作者群和五个合作对,研究结构内部合作较为紧密。
我国礼仪教育研究热点众多,可归为 4 个主题:礼仪教育内容的研究、礼仪教育的现状研究、礼仪教育的相关研究、礼仪教育体系的研究。其中,现状研究包含了现状调查、对策研究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证型和问题意识的特点;教育体系研究涉及中小学、中职、高职、大学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4 个主题形成了相互交织的“矩阵”,表明我国礼仪教育热点研究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我国礼仪教育研究极具吸引力,在高等教育院校、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校,培育了一批高素质研究群体。
不可否认,我国礼仪教育热点研究依然存在一些短板,理论研究欠缺,体现为关键词礼仪文化理论出现的频次较少,现有的论文、著作和期刊中,没有对礼仪素质与礼仪教育等名词进行明确的概念界定,很少有人对礼仪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仅有少量学者利用书中一章或一节的内容介绍礼仪与道德的关系;[24]将五千年的传统礼仪文化转化为适合新时代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基金支持性不够,体现在基金的分析中。总体基金资助较少,在资助总体中,省级基金占有很大的比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一批作者的成长。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资助,才能造就更多的礼仪教育研究专家;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紧密性不强。近年来我国礼仪教育领域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合著论文作者之间的合作规模较小,合著强度较低,合作率不高。应进一步打破“院校围墙”和“学科领地”,加强不同领域作者间的信息交流共享,实现礼仪教育知识的传播与创新。
另一方面,礼仪教育内容拓展性不足。热点关键词集中在特定的专业,如体育、武术、舞蹈等专业,我国礼仪教育博大精深,礼仪教育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挖掘;位于第三象限的现状研究与其他研究内容关系不密切,有“就事论事”之嫌,既要从理论上加强与其他教育的联系,又要在实际操作中加强联系。研究主题针对性不强,学者们探讨了礼仪教育的问题,提出了原因及相应对策,针对改善礼仪教育的对策思考,尚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具体的现实操作建议较少;对礼仪教育的缺失问题的研究大都是从理论上提出建议,缺乏量化研究。应深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运用问卷和参与式观察等形式掌握礼仪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礼仪教育的开展提供可实施可操作的策略。除此之外,研究可持续性不足。未能衍生研究热点主题,体现在第四象限热点主题的研究中。近年来,没有衍生出新的主题会影响到我国礼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有所欠缺,中西方礼仪文化交流较少,体现在“中西方文化”关键词较少,我国礼仪教育研究应将对发达国家教育的研究与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研究结合起来,以实践需求为基础及时调整研究主题,结合我国教育国情,动态调整研究的主题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