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高职基础护理学教学诊断与改进中的应用
2021-03-01张瑜,冯利
张 瑜,冯 利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中指出,“职业院校诊改工作要从‘细化方案、试点引领、全面培训’出发”,[1]湖北省教育厅制定了高职院校的内部诊改实施方案。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变革,探索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新路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内容,也是全面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2]PDCA循环是由美国工程师、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提出的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后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的倡导,被广泛应用到企业质量管理领域,故又称其为质量环或戴明环。[1]PDCA分别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处理)四个单词的首字母,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它分别代表了质量管理的四个阶段。[3]
目前,我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仍然存在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工作机制不合理和评价机制相对滞后等问题,[4]亟需更新并建立教学动态诊断和改进机制,而PDCA 循环理论强调全面及全过程管理,能为现代教学改革提供方法和路径,部分高职教育工作者将PDCA模型与课程改革结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5-6]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基础,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 一,其中的实训操作技术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7]将PDCA 循环应用于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诊断与改进过程中,有助于完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水平。
一、P阶段: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管理目标
培养护士熟练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护理问题是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培养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通过对护生循序渐进的培养,最终形成“四层次、六类别”的教学新体系,包括基本技能、临床思维、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发展思维新四个层次,基本实训、基本实验、高仿真模拟训练、创新项目、学科竞赛、临床实习六个类别。其中影响教学质量管理的因素包括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和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五个纵向层面。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标准是达成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前提,前期已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规范教师岗位职责、制定教师讲授质量标准和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方式等,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经过现状分析,资料的收集,明确了相关问题,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主要原因,依据基础护理学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计划和措施,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管理目标
二、D阶段: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诊断和改进的实施
为确保教学活动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进行运作,整个实施过程坚持“8字质量螺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决策、运作、监测三个层面的质量螺旋,[8]其中各层面互相关联、互为整体,构建符合PDCA要求的“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层级联动体系。[9]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诊断和改进的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PDCA小循环,与大PDCA循环相融合,包括教学计划和设计、实施教学、教学测试阶段、问题反馈和阶段教学改善措施。
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是一个PDCA小循环,其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课前研究需要分析学情,找准要点;课中,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情境、协助学生探究问题、分享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感悟、用感悟回归实境;课后进行总结和反馈。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诊断和改进的“8字质量螺旋”如图1所示,该实施循环为每一步的教学行为制定了具体明确的导向,单个 PDCA 循环过程和 PDCA 循环螺旋上升相结合的方式是课程诊改标准化实施的保障,实现了教学潜在问题的循环式动态纠正和螺旋式上升提高。
长江职业学院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大部分为双师型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有序的开展教学活动,基础护理学专业教学小组的成立也便于进行教学的实时诊改。
图1 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诊断和改进的检查
三、C阶段: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诊断和改进的检查
运行预定的基础护理学教学计划进行的过程中,为保障教学实施按照计划进度实施,对其过程进行监测,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在教学分阶段实施后,依据预先设立的教学质量标准进行对比诊断,检查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在教学诊改的检查过程中引入网络监测平台,对各种考核、考评、学生在线评价等平台数据进行总结和阶段性考核活动。在教学检查的过程中,注重监测和评价主体来源的广泛性,包括学校及院系督导组成员、同行专家、教师和学生等;检查方式多样性,包括评讲评课、专项检查、领导评价、同行评议、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等;反馈上报形式的多元化,包括定期面对面反馈、网络(微信、QQ)日常反馈、会议座谈反馈以及随机书面反馈等,最后整理反馈信息,制定整改措施,为下一步的教学诊改的处理阶段奠定基础。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诊改的检查阶段如图2所示。此外,有效的检查和反馈依赖于完善的教学课程诊改保障体系,如意识层面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信息保障、教师队伍保障和教学督导保障,有了这些“全主体,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质量保障体系,才能完成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图2 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诊断和改进的实施
四、A阶段: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诊断和改进的处置
此阶段诊改工作的重点为处理总结,将已得到的反馈检查报告进行处置,把其中有意义的经验转化为标准、章程和制度,便于教学诊改工作的推广和下一轮PDCA循环的使用,必要时对教学计划和措施进行一定的调整。
使用《护理教学考核表》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由授课老师共同填写,考核内容包括学期课堂表现、学习考核成绩和操作技术掌握程度三个方面。该调查表共18项,评分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以“非常好”、“好”、“较好”、“一般”、“较差”这5个等级,程度越高,评分越高。《护理教学质量反馈表》收集学生对于课程诊改的反馈结果,满分为100分,配合教学诊改的进程,分阶段进行测评。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护理教学考核表和护理教学质量反馈表均采用x ±s的形式进行描述,使用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从表2中不难发现,护理学生的教学考核分数和护理教学质量反馈分数随阶段的变化而呈递增趋势,对不同阶段的教学考核分数和护理教学质量反馈分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灌输式的吸纳,而是发挥创造能力,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也推进了护理教学质量的改革。
长江职业学院将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诊改的成效作为目标管理和诊断的重要依据,以PDCA的闭环管理模型应用于学科课程诊改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不断修正偏差,形成及时诊断持续改进的递进式循环,提升了基础护理学质量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助力差异化诊改措施的运行,是一种高可行性的教学应用模式。教师在教学课程诊改的过程中能不断反思学习,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促进学生学法的关键,这也是教学诊改取得的理想效果之一。
表2 护理专业学生教学考核评价和护理教学质量反馈评分变化(x ±s)
表2 护理专业学生教学考核评价和护理教学质量反馈评分变化(x ±s)
项目学生教学考核评价护理教学质量反馈评分期初51.42±5.8168.67±2.19期中62.35±5.3771.55±5.65期末68.37±3.0678.67±5.39F值6.473.74P值0.00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