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2’-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2021-03-01冯小琼王婧怡张佳旭刘哲段迎春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化工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联苯聚酰亚胺偶联

冯小琼,王婧怡,张佳旭,刘哲,段迎春(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0 引言

芳香聚酰亚胺具有优秀的物理化学性能,如热稳定性好、强度高、高绝缘性、介电损耗低等,这些优良的性能使得此类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分离膜、纳米、液晶、微电子等诸多领域。然而,由于大多数的芳香聚酰亚胺不溶于有机溶剂,并在分解温度以下其是无流动性的,因此芳香聚酰亚胺加工比较困难。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们对芳香聚酰亚胺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工作。在近两年,美国的CA化学文摘每年还会刊登数百篇与芳香聚酰亚胺有关的文摘,主要集中报道芳香聚酰亚胺的结构改造工作。结构改造工作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通过结构改造,研究中一般是在有机链中嵌入醚键、酰胺键、酯键、脂肪烷链,从而改善芳香聚酰亚胺的加工性能。二是通过在芳香聚酰亚胺主链中嵌入羟基、羟甲基等极性基团,增强其与金属表面的粘接性,使得此类芳香聚酰亚胺多用于高温粘接剂。三是通过在芳香聚酰亚胺主链中嵌入偶氮制备光敏性聚酰亚胺。四是在芳香聚酰亚胺主链中引入氟碳链,增加聚酰亚胺的溶解度。虽说芳香聚酰亚胺已经不再是研究的热点,但研究工作仍在进一步开展,而2,2’-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简称:TFDB)是一种最具特色的芳香聚酰亚胺。2,2’-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原是Rogers等人为了制备可作为光学薄膜而合成的加工性能好、高度定向、无色透明、光学单轴的聚芳酰胺。Rogers等人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联苯二胺和联苯二酰共聚合成聚芳酰胺,虽然没有达到完全定向的目的,但也达到了高度定向。而近几年,关于TFDB的工作都是聚酰亚胺的研究,它的结构式可以预测,2,2’位置的三氟甲基具有位阻作用,且三氟甲基的存在使得氟含量也随之增加,让研究者们对聚酰亚胺产生了其他的期望。

文章深入分析了含TFDB聚酰亚胺的特性,系统阐述了其在当前工业生产的合成方法,并结合相关的专利介绍了它具体的制备方案。

1 2,2’-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聚酰亚胺的特性

为了介绍含TFDB聚酰亚胺的特性,本文分别将其与2,2-二(3,4-二羟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酑(简称:HFDA)和1,2,4,5-均苯四甲酸二酐(简称:PMDA)进行共聚反应形成聚酰亚胺酸溶液,并将其摊开形成薄膜进行测试。在研究中,将HFDA/TFDB和PMDA/TFDB分别进行粘度、含氟量、分解温度、DSC测试等,并进行了对比研究,见表1。

表1 含TFDB聚酰亚胺的特性数据

根据测试数据可以发现PMDA/TFDB的粘度比HFDA/TFDB高了75%以上。在含氟量方面,HFDA/TFDB比PMDA/TFDB约高了8%,达到了31.28%。PMDA/TFDB在氮气气氛中重量损失10%时的温度是606 ℃,与普通的聚酰亚胺相类似。而HFDA/TFDB的分解温度是566 ℃,比PMDA/TFDB低,但接近于普通的聚酰亚胺。此外,两者的玻璃化温度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得出。吸水率则是裸露在空气中三天后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可以发现,不同的TFDB聚酰亚胺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分子结构存在着差异,但TFDB聚酰亚胺通常具有热稳定性好、强度高、高绝缘性、介电损耗低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得其应用极其的广泛[1]。

2 2,2’-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TFDB的合成方法大体上是相同的,主要的原材料是2-溴-5-硝基三氟甲苯以及一些催化剂和还原剂。一般是2-溴-5-硝基三氟甲苯在一些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偶联,生成了相应的联苯化合物,再利用还原剂将联苯化合物进行还原制备得到TFDB。在TFDB的合成方法中主要是通过改进催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反应的具体环境来优化制备方法。文章具体举例了五种合成方法:

第一种合成方法:2-溴-5-硝基三氟甲苯在Cu粉的催化下进行偶联,生成了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再将其放置在乙醇中,利用SnCl2进行还原得到TFDB;

第二种合成方法:2-溴-5-硝基三氟甲苯在Pd粉的催化下进行偶联,生成了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再将其放置在乙醇中并处于氢气氛围下,利用铜的氧化物作用进行还原得到TFDB;

第三种合成方法:2-溴-5-硝基三氟甲苯在Ni粉的催化下进行偶联,生成了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再将其放置在乙醇中并处于氢气氛围下,利用铜的氧化物进行还原得到TFDB;

第四种合成方法:2-溴-5-硝基三氟甲苯在Cu粉的催化下进行偶联,生成了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再将其放置在丙醇中并处于氢气氛围下,利用金属Pd进行还原得到TFDB;

第五种合成方法:2-溴-5-硝基三氟甲苯在Ni粉的催化下进行偶联,生成了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再将其放置在丙醇中并处于氢气氛围下,利用金属Pd进行还原得到TFDB。

合成的TFDB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当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分离膜、纳米、液晶、微电子等诸多领域。

3 2,2’-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的具体制备方案

为了深入的研究TFDB的制备方法,文章深入分析了由尚振华等人发表的“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通过其中描述的具体方法对TFDB的具体制备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3.1 TFDB的制备方案包括以下两大步骤

第一步: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的制备,即利用2-溴-5-硝基三氟甲苯在有机溶剂中,在过渡金属(Cu、Ni、Pd)的催化下,与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发生偶联反应而获得;

第二步:利用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获得TFDB。在含有金属Pd等过渡金属或Cu的氧化物的作用下,在醇类溶剂中,以氢气作为还原剂,使得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得到TFDB。

3.2 TFDB具体的制备方案

根据上述的制备步骤,文章接下来讨论TFDB具体的制备方案[3]。

制备方案1:取1 mol 2-溴-5-硝基三氟甲苯、4 mol Cu粉和1 L N,N-二甲基甲酰胺,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55 ℃并保持10 h让其反应充分得到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后进行降温,降温至120 ℃后过滤,再利用100 ℃的N,N-二甲基甲酰胺洗涤滤饼。N,N-二甲基甲酰胺可以通过减压进行有效的回收。取反应得到的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2 mol、2 L甲醇和100 g 10% Pd/C,在室温和1 MPa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0 h后倒出清液并回收溶剂。在室温中过滤得到粗品,再经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从而获得TFDB;

制备方案2:取1 mol 2-溴-5-硝基三氟甲苯、2 mol Cu粉和1 L N,N-二甲基甲酰胺,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55 ℃并保持10 h让其反应充分得到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后进行降温,降温至120 ℃后过滤,再利用100 ℃的N,N-二甲基甲酰胺洗涤滤饼。N,N-二甲基甲酰胺可以通过减压进行有效的回收。取反应得到的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2 mol、2 L甲醇和200 g 5% Pd/C,在室温和1 MPa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0 h后倒出清液并回收溶剂。在室温中过滤得到粗品,再经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从而获得TFDB;

制备方案3:取1 mol 2-溴-5-硝基三氟甲苯、5 mol Cu粉和1 L N,N-二甲基甲酰胺,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55 ℃并保持10 h让其反应充分得到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后进行降温,降温至120 ℃后过滤,再利用100 ℃的N,N-二甲基甲酰胺洗涤滤饼。N,N-二甲基甲酰胺可以通过减压进行有效的回收。取反应得到的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2 mol、2 L甲醇和240 g铜氧化物,在室温和1 MPa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0 h后倒出清液并回收溶剂。在室温中过滤得到粗品,再经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从而获得TFDB;

制备方案4:取1 mol 2-溴-5-硝基三氟甲苯、5 mol Ni粉和1 L N,N-二甲基甲酰胺,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55 ℃并保持10 h让其反应充分得到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后进行降温,降温至120 ℃后过滤,再利用100 ℃的N,N-二甲基甲酰胺洗涤滤饼。N,N-二甲基甲酰胺可以通过减压进行有效的回收。取反应得到的2,2’-二(三氟甲基)-4,4’-二硝基联苯2 mol、3 L乙醇和200 g 5% Pd/C,在室温和1 MPa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0 h后倒出清液并回收溶剂。在室温中过滤得到粗品,再经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从而获得TFDB。

4 结语

2,2’-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是一种最具特色的芳香聚酰亚胺,由于其优秀的物理化学性能,如热稳定性好、强度高、高绝缘性、介电损耗低等,已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本文利用2-溴-5-硝基三氟甲苯在一些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偶联,生成了相应的联苯化合物,再利用还原剂将联苯化合物进行还原制备得到TFDB,并提供了大量的具体制备方案。

猜你喜欢

联苯聚酰亚胺偶联
国家药监局关于联苯乙酸凝胶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1年第148号)
200℃耐辐照电机用聚酰亚胺电磁线的辐照试验研究
甘薯解偶联蛋白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气质联用仪测黑塑胶中十溴联苯醚含量的不确定度报告
具有酰胺键和不对称邻位侧基修饰的聚酰亚胺合成
聚酰亚胺基气体分离膜的专利技术研究进展
光催化乌尔曼型偶联反应研究进展
聚酰亚胺纤维研究进展及应用
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多溴联苯醚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