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课本素材 夯实基础知识

2021-03-01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实验学校邱春林

中学政史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旷课陈某漫画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实验学校 邱春林

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并渗透其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材知识不重要。展望2021年中考,在备考策略中,我们仍要固本强基,重视理解记忆。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联系实际,制订全面、适切、具体的目标,重视教材,科学、精准地研读教材。

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则“探究与分享”为例,提醒备战2021年中考的考生重视教材,注重一题多变的训练,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

教材链接: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教材设问: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此设问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总结出陈某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从“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我们可以提炼出:陈某因为交友不慎,结交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从“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我们可以提炼出:陈某沾染了不良习气,违反校规校纪;从“经常偷窃财物”“拦路抢劫”我们可以提炼出:陈某从严重不良行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陈某因为交友不慎,结交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沾染了不良习气;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后,陈某又没有及时改正,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在复习训练或中考备考时,我们可以尝试变换设问,并以此夯实《做守法的公民》中的有关知识。

变式一:(1)陈某的经历中,他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列出身边部分同学存在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例子。

(2)结合材料,针对陈某的不良行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写在下表中。

不良行为产生原因整改措施

此变式设问中,第(1)小题是比较简单的简答题,只要认真阅读材料,就可以分清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或犯罪行为。①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是不良行为。②经常偷窃财物是严重不良行为。③拦路抢劫是犯罪行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故意损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等属于不良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第(2)小题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内容,学会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我们在填写表格时要找准陈某身上沾染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如:

不良行为产生原因整改措施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识到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偷东西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经受不住不良诱惑、交友不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金钱的获得需要取之有道打骂同学不能做到文明有礼、明辨是非能力差团结同学,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变式二:陈某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后来却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还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陈某一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回答“启示”或“警示”类问题,应针对材料中某人或某组织错误的行为,反思我们应吸取的教训,进而答出正确做法。解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案的针对性。如:①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我们也可结合材料中陈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刑”,梳理出这样的警示: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生活素材是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的源头活水。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加强知识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课堂学习回归生活,注意关注生活、参与生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要善于捕捉生活话题,搜集、整合相关文字、图片素材创设主题情境,巧设问题,主动思考,围绕问题对生活素材进行深度探究,进而实现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变式三:漫画《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中未成年人的经历对我们青少年有何警示?

回答漫画类试题:一是要分析漫画。漫画的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通过它可以判断整幅漫画的主题。结合画面和漫画的语言文字,如“上网”“抽烟”“吸毒”“抢劫”“监狱”可知,本题漫画反映的是一个未成年人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最终走向犯罪的案例。二是审设问。本题要求回答漫画中未成年人的经历对我们的警示。三是联系教材,回归课本,解答问题。解答本题,运用加强自我防范、增强法治意识、预防违法犯罪的知识作答即可。如:①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②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④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将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猜你喜欢

旷课陈某漫画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高职辅导员对旷课学生的管理初探
六旬保姆上班第一天腰椎骨折索赔近9万元
强行求欢致女子跳车身亡如何定性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美国推出“每名学生,每一天”倡议 以解决学生旷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