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热点、进程与展望

2021-03-01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队伍文献辅导员

高 成 瑨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如何建设一支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点。本文拟对1990—2020年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探寻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与思路,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些许支撑与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

1.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文献计量法,统计分析30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文献的特征指标,使用CiteSpace(5.6.R5)软件绘制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趋势演进图谱及关键词突现检测,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果进行系统回顾,探寻研究热点与趋势变化。

1.2 样本数据

鉴于研究数据的质量、权威性、代表性,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1990—2020年间公开收录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核心期刊论文作为计量研究样本。相较于普通期刊,核心期刊的文章质量较高,摘要和关键词拟定严谨[1],能够较好地反映文章研究重点与主题。设置时间为1990—2020年(1)因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文献收录问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北大核心级别论文通过检索最早为1994年,故本文样本分布在30年中有断层年份。,以“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或“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关键词进行并列搜索,共查找到北核、CSSCI、CSCD文献584篇。人工剔除会议论文、题录索引、书评等关联性较弱的论文后,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540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2 样本文献的特征分析

2.1 发文机构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机构层次较高,以“双一流”高校为主,部分综合性实力较强的院校为辅,地方院校与高职院校居于边缘化地位。发文数量前十位均为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见表1)。所有127个发文机构中仅有15所高职高专院校,占比仅为10.5%,合作地域性与内部性特点明显。此外,合作单位集中于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党委等,侧面说明该领域方向交叉、多学科视角研究相对欠缺。

表1 研究机构发文量排名

2.2 发文期刊

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的刊文期刊,便于文献信息集中收集,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刊物指向[2]。统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发文排名前十的刊物(见表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占样本总量的19.1%,排名前十的核心刊物以408篇刊文量占总样本量的75.6%。可见,该领域论文呈现较高的系统性与积聚性。

表2 期刊刊文量排名

2.3 引用文献

引文分析可反映文献被其他学者或研究机构认可的效度和广度,被引频次越高,文献被认可程度越高[3]。对540篇样本文献进行被引频次排序(见表3),被引用50次以上的文献共有17篇。论文被引用次数居前三的童静菊和冯刚所著的两篇文献相距10年,属于综述性的文章。从时间上看,2006年教育部24号令发布,童静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历程进行了回顾与展望。24号令执行10年后,冯刚对10年来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成就进行了全方位阐释。从作者身份看,童静菊曾任湖北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处长,冯刚曾任教育部思政司司长,他们对政策把握更强、解读也更权威。随着政策解读的深入,研究逐渐向专业化、职业化纵深发展。

表3 文献被引频次大于50的文献

3 研究热点与进程

3.1 研究热点

关键词的词频是剖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的重要指标[4]。使用CiteSpace软件以1年为时间切片生成关键词图谱。1990—2020年国内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词频率排名前十的分别为:“辅导员”186次、“队伍建设”165次、“高校辅导员”127次、“专业化”81次、“职业化”64次、“高校”62次、“辅导员队伍”58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37次、“辅导员队伍建设”35次、“建设”33次。此外,“队伍建设”词频中心度高达0.64、“高校辅导员”为0.46、“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0.44、“辅导员队伍”为0.41。词频与中心度较好地反映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现状与重要节点。学者们通过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的探讨,力图引起社会及高校重视,以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进程,适应社会、学校、学生的发展变化。

使用可视化软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5个聚类,可细分为4个研究热点(见表4),涉及主体、目标、路径、价值四方面。

表4 图谱研究热点聚类模块分类

热点1:队伍建设的主体研究。一是研究辅导员群体对象,如辅导员的结构层次、性别差异、专职与兼职数量配比、团队搭建等方面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的问题;二是对辅导员隶属单位的研究,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通高校与“双一流”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侧重点与建设模式;三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畴,侧重研究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块工作分工等方面。

热点2:队伍建设的目标研究。一是培养发展目标。有学者认为辅导员可通过博士学习深造,或通过获取技能证书成为“双师型”辅导员,亦或通过职位晋升成为院级管理干部;二是职业建设目标。学者普遍认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需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建构,培养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三是在新时代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支学习研究型辅导员队伍。

热点3: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学者们首先关注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学科化建设路径,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发展培养路径及个人的工作胜任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其次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优化建设、组织支撑的系统性研究,学界力图从组织、制度、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进行改革,以支撑辅导员队伍的多样化发展路径;最后是辅导员队伍自身能力的建设,研究人员期待辅导员能够强化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育人本领,从思想素质、价值建设、技能提升等方面促进个人内涵发展,探寻辅导员队伍的多元化建设路径。

热点4:队伍建设的价值研究。学者们从政策文件精神角度对高校辅导员提出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悟重要会议精神等价值建设要求;同时要求辅导员不断优化工作理念,把握时代与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学生发展层面探索培养具有仁爱之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

3.2 研究进程

使用CiteSpace软件,按照时间段对主题词进行划分并生成时区图,根据图谱可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划分为积极探索、快速发展、调整适应三个阶段。

3.2.1 积极探索建设阶段(1990—2004年)

该时期文献数量较少,1990年到2004年间中国知网共收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文献16篇,年均1.07篇,研究进展缓慢。学者们探索了辅导员的选拔与定位、管理培训、功能价值、职称评定、保障待遇等,并关注到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认为体制机制建设、观念更新、专业化建设、辅导员出路和待遇提升是推行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保障。但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责职能、职称评定、发展培训及建设方向研究还不够清晰,以现象解析、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为集中关注点,时代特色较明显。从政策层面来说,中央以及教育部没有颁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导性文件,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实践的探讨,拟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建设打开思路。

3.2.2 快速发展科学建设阶段(2005—2016年)

该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撑[5-6],为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化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与发展保障。尤其是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24号令,以行政法规确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责、目标、选拔、培养与管理[7];2007年始国家相关部门陆续为辅导员增设荣誉奖励项目与培养计划(见表5),多措并举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引上快车道。从研究文献增长数量来看,2005年至2017年期间,共产出相关核心文献494篇,年均高达38篇。研究主题高频词“专业化”“职业化”,折射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方向。文献增长量与研究主题的变化反映出该领域具有“政策引导学术研究”的特点。

表5 高校辅导员项目荣誉一览表

3.2.3 新时代适应发展阶段(2018—2020年)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对辅导员职业定位、九大工作能力、专兼职辅导员选配、生均比、职业晋升、培训体系等进行修订调整以适应中国社会的变革[8]。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互联网自媒体深入社会各个层面,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快速变化。高校学生进入00后一代,他们个性鲜明、想法超前,这些变化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从研究主题来看,“双一流建设”“胜任力卓越模型”“融合建设”“职业能力标准”“应用型高校”“辅导员角色”等,均结合新时代中国教育特点和要求,探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路径,属于调整型研究。

4 研究趋势与展望

4.1 研究趋势

关键词突现检测能够显示某个变量值在短期的突然变化,意味着该领域某个关键点在特定时间段的研究非常活跃。使用软件对样本文献进行突发检测并生成图谱,将样本文献强度较大的15个突现词排列出来,可发现30年内该领域研究主题与重点的变迁与强度大小。

1994—2006年间突现词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班主任”等方面,最长时限为14年,最短4年。突现强度最大的是“政治辅导员”,其次是“专职辅导员”,该阶段研究关注点主要在辅导员构成人员类别、工作范畴等方面。

2007—2017年间突现词只持续2~3年。在突现强度上,“建设”“高职院校”“职业化”位列前三。与前一阶段不同的是,概念化词语出现时间与强度较低,“职业化”“职业发展”“院校”等突现词说明该时期主要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且对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差异性进行区别研究。

2018—2020年,仅有一个突现词“新时代”,这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新时代的确定有直接关系。十九大之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要为新时代发展建设输送符合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对高校人才培养与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故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4.2 研究展望

1990—2020年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重点由辅导员队伍构成、工作范畴逐渐向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转移。基于文献分析的结果,该领域已有研究尚存在部分可推进之处,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4.2.1 研究方法可更丰富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有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研究者根据自身经验与判断能力,对该领域发展趋势做出建议和判断,或对教育部政策指导意见进行描述性综述,虽然能够反映局部时间段的需求,但难以准确预测。虽有学者关注到量化实证研究的优势,但文献数量较少,需要继续强化量化实证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研究成果。

4.2.2 研究内容亟需扩展创新

梳理已有文献发现,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不仅在标题上重复度较高,内容关注点也大同小异,基本从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及配套制度等方面展开,鲜有独特的视角分析。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队伍建设需适应国家育人需求变化,研究内容应由政策导向变化向需求导向转变,不断创新研究内容、拓展研究思路。此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理论、学科化理论创新研究也需进一步推进,以形成系统性理论体系,从而指导队伍建设的实践。

4.2.3 多学科研究合作有待加强

现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多从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进行探讨,其他学科视角比较鲜见。未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融合多学科视角进行协同性研究,跨机构、跨地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构建多方协同研究机制,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水平。

猜你喜欢

队伍文献辅导员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