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的生态保护路径

2021-03-01杨新龙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9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

杨新龙

摘 要: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路径,由入门统一管理,将多个自然保护区区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国家公园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转变,由政府为主导,社会公众也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实现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应用。通过持续监测的方式,为我国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路径

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还有待遇进一步完善,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要結合各个地域进行生态环境的全方位保护。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针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人身损害和各类损害进行赔偿,这属于传统的民事赔偿制度。然而,我国还应该通过各项制度的方式,明确责任主体,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生态环境保护背景分析

中国的急剧增长带来了惊人的空气和水污染。因此,一些人惊讶地获悉一项旨在保护中国大陆四分之一以上面积的重大举措——该地区面积几乎相当于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德国和意大利的总和,总面积超过 240 万平方公里。该倡议被称为中国生态保护红线 ,始于 2011 年,以十年当地实践为基础,借鉴经济、人口、生态和其他政府和学术数据。ECRL 实施了我在 2010 年制定的战略,以识别和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包括北京和长江经济区在内的15个省的规划已经到位。其余部分将在年底前完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将自 1993 年生效以来首次在中国举行,将制定未来十年保护自然的全球游戏计划:主要重点是围绕生物多样性和土地的创新降解。过去的生物多样性目标没有实现,2020 CBD会议需要提出既雄心勃勃又切实可行的目标。红线方法可能具有指导意义,因为其旨在保护中国几乎所有稀有和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二、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的生态保护路径

(一)制度层面

面对经济大规模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国重视环境保护势在必行,中国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工业化的国家,不应该走已经工业化国家的老路。中国应该努力避免西方一些工业化国家出现的那种环境污染。建国者治理河流、绿化国家的生态理念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员的环境友好精神特征。许多战略和理念仍然是当今建设更美丽中国努力的目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参加。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于1973年8月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保护和改善环境条例》草案。这使得环境保护成为各级政府职能的一部分。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条环境工作指导方针,即“三十二字方针”,即“统筹合理、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人民、公众参与、保护环境”。这是中国环境保护的一个里程碑。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席卷全国,工业生产规模和城市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治理和保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各行各业的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环境问题。40多年来,中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中央领导班子把重点放在发展法治建设和组织机构建设上,把环境保护上升到基本国策的地位。这为中国环境保护制度化、制度化并纳入法律框架奠定了基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西北、华北、东北等风沙、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实施“三北防护林”的战略方针。环境保护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正式明确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的地位。中国出台了第一个五年环保规划,即《国家“七五”环境保护规划》。从此,环境保护成为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领导人顺应历史潮流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明确指出环境保护是关系中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并且必须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视为最重要的事情。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最终报告,明确确认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自然环境要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然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目标声明继续说:“我们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整个社会要走生产、丰富民生和保护自然环境并举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环保事业由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循环经济层面

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经济发展的环节中,应该融入可持续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念,在产业的基础上,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为重点,建立其产业共生和物质循环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有效地缓解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形成整体性的循环经济系统建设,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如今也非常重视循环经济的宣传,从而提升国民关于实现零排放和低排放的生态环保意识。完善全民的环保教育建立于循环宣传月,改善市民的消费观念,有效地防止包装浪费等问题,在学校内部,通过宣传的方式,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树立积极的态度。

(三)拓宽公众参与与环保通道

除了要依赖行政管理和调节之外,也要重视社区,社团等公共组织的作用,确保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主要的作用,应完善公众监督和参与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生态保护中。通过公众力量,有效的弥补环保部门在执法监督中存在的不足。

三、结语

如今,我国非常重视生态保护,完善社会主义特色制度,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改善,从而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方针,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姜虹,张子墨,徐子涵,丹宇卓,叶玉瑶,彭建.整合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广东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OL].生态学报:1-12[2021-11-19].

[2]殷峰,胡冰冰.政府的生态伦理建构责任:生成依据、逻辑内涵和实践路径[J].唐都学刊,2021,37(06):34-40.

[3]陈婷,黄婷,赵婷,王彦蘋.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伍香源”生态文化主题园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1,44(21):160-162.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森林文化生态保护意识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