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合并商誉减值计量问题研究

2021-03-01王诗淇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商誉减值商誉

王诗淇

摘 要:近年来随着企业并购的增多,随之而来的合并商誉也越来越多,如何规范商誉的计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案例对商誉减值计量进行研究,文中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和理论基础,叙述了企业合并的理论、商誉减值计量的会计方法和关于商誉本质著名的“三元理论”。最后给出了建议,应该加大商誉初始确认的监管力度,并且提高对商誉后续信息披露的要求,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尽可能地抑制企业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避免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误导广大信息使用者。

关键词:商誉;商誉减值;合并商誉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兼并其他企业的行为屡见不鲜。近年来随着企业并购不断增多,商誉在资本市场中的占比也与日俱增。商誉初始计量通常是合并差价,然而后续计量却存在诸多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后续计量无需摊销,必须在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商誉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且后续不得转回。商誉初始确认是基于合并差价,合并差价是否全部是商誉?商誉减值在测试时,既要收到初始金额影响,又要受到可回收金额影响,然而由于商誉无法单独出售,只能基于未来现金流现值进行减值测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商誉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具有起步晚、时间短的特点。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从 1995 年 2 月印发 《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开始,不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发生并购案例越来越多,随之而来带来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商誉产生的问题日益出突出。于欣(2018)以三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例,研究了房地产、传播与文化产业和制造业企业的商誉确认与计量。发现拥有商誉数量占上市公司比重和商誉强度都逐渐上升,但不同行业有差别。我国对商誉的研究倾向于实证研究,总的来说,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商誉初始确认研究和商誉减值研究。

在商誉减值计提动因上,学者们研究了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卢煜和曲晓辉(2016)通过研究2007到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认为企业通过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有盈余平滑和洗大澡行为。王秀丽(2015)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得出商誉减值受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影响,认为商誉减值受盈余管理的影响。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商誉的研究历史较早,1888 年,英国会计学界将商誉解释为:客户对企业持有好感,并且客户会持续光顾和支持企业,因此企业能从中得到好处和利益。这个说法代表了当时主流学界对商誉的看法,而J.M.Yang(1927)首次将商誉分为了雇员商誉、顾客商誉和债权人商誉, 会计学界从此开始对商誉构成进行分类研究。Hendriksen(1982)总结前人代表性观点后得出的“三元论”中的商誉性质的三个代表性观点:“好感价值论;商誉是超额利润的现值;商誉是个总计价账户。关于商誉的减值方面,Godfrey 和 Koh(2009)经过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与公司投资机会有关,前者减值的金额与后者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Chalmers 等(2011)通过比较商誉减值与摊销,发现商誉减值与投资机会显著负相关。Alves(2013)发现,会计准则将商誉后续计量从摊销转为减值测试后,减值的金额与盈余管理正相关。

二、企业合并理论与商誉减值概述

(一)企业合并的理论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成一个报告主题的交易或事项。合并理论有以下三种: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和所有权理论。

(二)商誉减值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商誉后续计量要采用减值测试法,对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减值,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这比之前采用的永久保留和系统摊销更合理,随着企业合并后的资源整合,那么合并商誉会逐渐变为自创商誉,如果采用永久保留法的话,会与不确认自创商誉的做法相违背。

(三)商誉的本质

关于商誉本质,有著名的的“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价值论和总计价账户论。好感价值论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与各方面相处融洽,客户对企业的有良好感觉,从而促使企业获得了超额收益。超额收益价值论就是企业超过同行所能获取的超额利益,需要花费一定代价才能获得。同时,商誉带来的超额收益和折现率很难估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总账户计价论也称间接计量观、剩余价值论,该理论认为商誉代表着企业整体价值超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超额收益论起到了补充。

五、企业合并商誉减值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商誉初始确认的监管程度

評估机构在企业的合并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做到客观、公正和公平,那么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评估机构此类不正当行为的监管。此外,股份支付时股价虚高,进而导致大额商誉也应该得到严厉监管。

(二)提高对商誉后续信息披露的要求

对那些不按准则要求予以充分准确披露的企业,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提供有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真实、相关和及时的信息。

(三)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会计人员除了了解本企业的情况之外,还需要了解行业,甚至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从而合理考虑到未来的风险。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有评估机构的参与,那么评估机构的专业人员同样需要提高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并且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六、结论

目前我国处于并购热潮期,随之出现的商誉减值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虽然关于商誉有很多相关理论,然而规范商誉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的内容仍需要大量的实践工作,并且建议也需要实践去检验,也希望能有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关于并购财务风险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欣.我国并购商誉确认与计量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8.

[2]曲晓辉,卢煜,汪健.商誉减值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04):101-113.

[3]叶建芳,何开刚,杨庆,叶艳.不可核实的商誉减值测试估计与审计费用[J].审计研究,2016(01):76-84.[20]王秀丽.合并商誉减值:经济因素还是盈余管理?——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56-61.

[4]Yang,J.M.Goodwill and Other Intangibles [M].NewYork: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27:41-56.

[5]Godfrey J M,Koh P-S.Goodwill Impairment as a Reflection of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J].Accounting & Finance,2009,49(1):117-140.

[6]Chalmers K G,Godfrey J M,Webster J C.Does a Goodwill Impairment Regime Better Reflect the Underlying Economic Attributes of Goodwill?

[7]Alves S.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oodwill Impairment and Discretionary Accruals:Portuguese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Business & Management,2013,20(2):84-98.

猜你喜欢

商誉减值商誉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研究
在商誉泡沫中寻找投资机会
我国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纵论与商誉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
不同商誉处理方法的投资风险分析
蓝色光标并购商誉减值风险研究与评价
商誉减值会计经济后果分析
我国部分商誉与国际完全商誉的会计处理比较及启示
企业合并商誉及其减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谈对自创商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