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传统文化振兴与新时代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1-03-01姜海峰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高校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是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构建起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对于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人才培养、展现校园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不断鼓舞着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奋勇前进,是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中,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增强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教育者肩负着的重要历史责任。

一、优秀传统地域文化的引入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而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吸纳社会各方力量齐聚校园,做好优秀传统地域文化的引入工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断向前的优秀结晶,是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精神支柱,“传承、发展、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议题。作为贵州高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地方特色的贵州大地优秀传统文化,是贵州高校的责任。而贵州大地民族众多、风景各异,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积淀出了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贵州风格的优秀传统地域文化,对于贵州高校物质文化的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增加了校园文化包容性和多样性。通过修建具有贵州传统民族特色的校园景观、规划命名具有少数民族符号的各类基础设施、开设并宣传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课程等手段,让在校大学生处处体验到传统民族文化的风采、时刻感受到文化的符号跳动,在潜移默化中让传统文化的內涵深入人心,从而让学生更加接受和热爱传统文化。

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儿女不断积累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诚挚的感情。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铸就伟大的梦想。一个人对于国家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情不自禁的。自古以来,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一直传承着爱国主义思想在其中,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在这么做千百年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正是我们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家国情怀支撑着我们的民族持久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是推动传统文化建设的根基,如果丧失了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何谈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同时,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刻了解并产生崇敬之情,也必然会对爱国热情起到推动作用。在课堂上,通过课程思政,将大学开设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相串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从而激发广大的在校大学生由衷的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将爱国主义的信仰深入内心并转化为实践行动,愿意吸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

三、校园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

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适时的开展一些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园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增强团体凝聚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更好激发学生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始终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传统文化与校园活动相结合,可以增加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底蕴,通过传统文化宣传讲座、座谈会的开展,文艺晚会、文艺创作的举办,历史文化遗迹、社会活动的探究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断的传承更新,不断的升华活动价值,让学生在实践中情感上得到了共鸣,内心得到了启迪,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高校应有的贡献。

结语

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是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对于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校文化育人的开展,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核心,凸显高校文化育人主体作用,激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展现独特魅力,助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培育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和具有传统匠心精神技能型人才、推动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84.

[2]龚乃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J].青年时代,2014,(19):28-30.

[3]张婉春.以育人为中心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南方论刊,2009,(4):62-64.

[4]李广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财富——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J].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10):62-64.

[5]陆肖乐.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例[J].学理论,2014,(29):7-8.

[6]李广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财富——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J].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10):62-64.

[7]刘朝晖.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归属感教育促进高校民族精神的培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0-122.

作者简介:

姜海峰(1992.11-),男,汉族,山东东营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校级课题“高职院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QN01)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高校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