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开放公共空间更新改造研究

2021-03-01张文娟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

张文娟

摘 要:在城市未来的发展中,绿色、生态、宜居是对城市进行评判的主要方向,城市的宜居程度和城市的开发公共空间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城市开放公共空间更新改造研究是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本文就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开放公共空间更新改造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开放公共空间;更新改造

1国土空间规划的由来

国土空间规划是党中央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的重大部署。从“十一五”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的转变,到自然资源部的组建,旨在从国家层面统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实现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促进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多规合一”的改革目标最终落实。

2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定义和属性

在美国学者斯蒂芬?卡尔(Stephen Carr)等编写的专著《公共空间》中,对公共空间(Public Space)的定义为:开放的,能够满足人们开展群体和个体活动的,公共可达的地方。城市中所有面向公众开放的空间被划定为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其属性包含开放性、功能性、可达性。所谓开放性指视觉、行为、心理三个维度的开放;功能性指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不同的功能需求,如休憩、健身、游玩等;可达性指时空可达性,一定时间范围可达,一定空间范围可达,适应现代城市节奏以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开放公共空间,其更新对提升城市宜居的程度具有战略意义。

3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更新改造目标

3.1人性化

城市开放公共空间作为人类生活活动的载体,为人们提供休闲与交往的空间。所以其更新改造的首要目标是“以人为本”,即人性化。城市开放公共空间更新改造人性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维度——需求人性化、功能人性化、设施人性化。具体来说就是城市开放空间在更新改造时需从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出发,以使用功能、复合空间、服务设施等多个角度回归人性化。

3.2功能多元化

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城市开放公共空间多元化的功能,从单一的观看,到切身体验、融入、推进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内涵建设,现代城市开放公共空间应是集健身、休憩、娱乐、亲子活动、文化传承、文化创造、自我价值实现等多元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域。

3.3宜居

宜居一方面要有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有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必要的设施;另一方面要从“人本主义”出发,让人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注重生态恢复、规范交通慢行系统动线、完善便捷优质的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服务设施,从城市大环境的宏观尺度提升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4城市开放公共空间更新改造策略

4.1唤醒

第一,将城市开放公共空间进行唤醒。完善城市开放空间功能,以满足不同阶层的城市居民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确保各类活动顺利开展。完善儿童友好型活动空间和老人友好型活动空间,以及各个年龄、各种类型的空间,实现需求人性化的目标。唤醒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小区公共空间、口袋公园、街边绿地等城市存量空间,根据周边居民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空间的完善。

第二,将城市使用率低的闲置空间进行唤醒。针对一些被闲置或者利用率不高的建筑空间,通过唤醒实现这些原有建筑空间维度的整合和重启。构建生产生活、交通停车、快递存放、共享空间、智慧城市等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复合型空间,实现其空间功能的人性化目标。

第三,将城市的立体维度空间进行唤醒。随着当前城市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大量开启立体维度空间交通体系的建设,大量的立体交通分布在城市空间的各个角落,若能重启这些立体交通的维度空间,唤醒其功能,在城市空间存量更新的背景下有着深远的意义。

4.2重组

应针对居民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深度调研后重新组合城市开放公共空间功能,关注多元生活方式对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城市开放公共空间功能区域内涵建设,实现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总体目标。比如,“化整为零、化零为整”。一方面将原有的不符合需求、不满足功能的被闲置的或者利用率不高的城市开放公共空间进行功能重组,以满足不同时间、空间、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充分整合以往相对零散的闲置空间,进行功能整合,转变空间功能,调整空间结构,扩展空间面积。确保空间使用率均衡,通过功能转换、调整,使面积、使用率均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复合空间。通过重组实现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时空可达性,能否短时、方便进入,直接影响人们对开放公共空间的使用程度、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良好的可达性能形成结构清晰、功能完整、系统连续的网络布局,从而提升居民参与、体验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意愿。

4.3提升

第一,提升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及其功能需要不断完善,同步提升,实现公共设施人性化也就是空间组织和环境美化相结合的更新。公共设施的更新迭代应多角度考虑其便捷性及功能性,充分利用5G、VR、3D打印等高新技术实现“智慧城市”市民生活各方面的智能化,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城市公共设施及其功能的智能化技术落地。

第二,提升空间功能。美化开放公共空间环境,提升空间功能的复合性,增加相应功能的活动设施,合理设计不同活动空间,规范交通慢行系统动线,让不同使用群体的不同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真正实现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结语

总之,促进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实现人性化、功能复合化,以绿色、生态、宜居浸润城市的角落,通过唤醒、重组、提升策略,并充分考虑城市开放公共空间改造更新与城市有机生长的紧密联系,合理引导并辅助城市发展建设,最终实现“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的城市建设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泰.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路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21):99+102.

[2]冉晓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路径探究[J].安徽建筑,2020,27(02):28-29.

[3]王多涛.国土空间規划设计与城市改造研究[J].农家参谋,2019(20):221.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研究
GIS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三类空间”的村级国土空间规划新探索
湖南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
“多规融合”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
一些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认知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
基于大数据的沈阳国土空间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