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框架构建

2021-03-01王雪梅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职业能力

摘 要:数字化经济发展导致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发生变化,因此论文针对新变化构建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框架:专业价值观、专业技术以及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针对面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进行调整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一、引言

数字化技术发展,加速产业技术迭代更新,使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财务领域,财务手段的更新重构了财务岗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综合素养和信息化水平提出新要求。财经教育如何应对产业变革和科技创新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成为高职会计人培育的重大挑战。

二、数字化转型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的新要求

(一)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存在局限性,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社会化需求更加旺盛、更加高端、更加智能。

人工智能只能立足于人类构建的简单业务体系之上,以严谨的专业算法处理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但对于新兴的业务和复杂业务的专业判断,还是需要会计人才对会计的专业知识和对会计信息的利用,基于会计和非会计信息基础上的管理决策与分析。可见,未来的高级会计人才要能够利用智能财务系统进行高效率地分析、管理、决策以及创新性地价值创造。

(二)数字时代企业财务体系大跨步变革,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趋势更具针对性、更具迫切性、更具潜能性。

数字和智能时代里,信息技术深刻影响商业实践和财务变革,以华为、海尔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智能财务体系。2021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强调切实加快财会数字化转型步伐,定下了未来财会数字化发展基调。面临新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智能财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变革亟需快速推进。

(三)数字时代会计人才能力维度大变革,高职会计人才培养需更有数据思维、更有管理逻辑、更有数分能力。

智能时代会计从传统的核算反映型向智能决策型转型已成必然。落实到会计人才培养,关键在于能否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环境下掌握新的商业逻辑,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组织提供决策支持。

(四)数字时代财务共享模式大力发展,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要关注并落实财务共享人才新需求。

据德勤管理咨询发布的《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现狀与展望》,中国近半数的集团企业已经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的中国企业中超过70%采用了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将会以高质量、低成本地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财务服务的集中化管理模式,只需要少数财务人员便可支持工作,剩余的大部分财务人员需要向业务与财务融合的各关键环节转型,需要培养业务财务人才,设置对应的管理会计岗位。

三、职业能力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将职业能力的定义为:职业能力是指能够在一个真实工作环境中按特定标准承担工作角色所应具备的能力。职业教育中的能力不止指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能力,更加强调动手实践的能力。它是知识在特定工作场景中的转化应用和颠覆性创新能力,往往与特定岗位及其工作任务高度契合,是完成具体专业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综合体,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和功能。个体在职场中被赋予某种职位,其实质是不同职位所赋予的不同职责要求,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体现了不同层次的授权和责任[1]。

本研究认为职业能力是指在某一个职业岗位中应该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价值观、专业技术以及创新能力。其中,专业价值观是指在所从事的岗位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运用专业技术;专业技术是指在岗位上的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更新迭代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技术创新工作的能力。

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框架构建

结合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维度,构建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维度。

(一)专业价值观

专业价值观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高职院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拥有正确的专业价值观。诚信是人立足的根本,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关系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在新时期下,会计诚信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这就需要从制度、监管、人才、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强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保证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化,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2]。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记录和反映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并如实披露,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支持,因此,会计诚信更是会计人员的执业理念。三是会计人员要富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因为会计和税法政策不断变更,随着数字化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因此,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态。

(二)专业技术

专业技术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建立专业技术的土壤,包括目标、定位、坚持、积极、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进入职业岗位后要有清晰的目标,目标可以不断修正,最后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耐心坚持下去,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养成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很好地与业务、财务进行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正确地表达出来,这是掌握专业技术的第一步,也是自身专业技术生长的土壤。二是过硬的专业技术,会计人员已经逐渐从基础核算型转变为数据分析型,仅仅掌握基础的会计核算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对会计岗位的需求,因此在培养学生时可以按照数据产生和运用的逻辑,将数据链条分为“数据生成——数据校验——数据预处理——统计与分析——数据运用”五个环节,针对数据生成环节,设置出纳、会计核算以及税务会计三个岗位,针对数据校验环节,设置稽核岗位,针对数据预处理环节,设置成本会计、纳税筹划岗位,针对统计与分析环节,设置数据分析岗位,针对数据运用环节,设置管理岗,如财务总监、CFO等,按照各岗位需要具备的专业技术对学生进行培养,更具有针对性。

(三)创新能力

会计人才是企业组织中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具备构成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特征,关系到组织竞争能力的强弱[3]。数字化经济发展,数字化经济发展导致会计职能产生变化,由“监督”走向“服务”,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不再是相互防备的关系,而是从分工走向协同,从协同走向合作,因此,对于目前的经济业务环境,需要培训学生从简单的会计思维中脱离出来,要具备相应的创新思维能力,面对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通过自身所掌握的数据分析技术剥离出对企业“有用”的数据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撑,有助于精准决策。

五、总结

专业价值观是高职会计学生形成职业能力框架的基础,专业技术是职业能力框架构成的关键,能够确保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创新能力能够确保会计工作有效推进,促进业财融合,紧跟数字化经济发展。高职院校要对框架中的要素进行相应的整合,针对不同行业、领域以及企业各有侧重。

参考文献:

[1]李玉环.高职智能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标准研究初探[J].会计师,2021(3):91-92

[2]陈丹萍.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7):59-60.

[3]王东清.论会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会计人员从“管账”到“管理”的转型[J].财会通讯,2011(8):31-33.

作者信息:王雪梅,女,1987年1月,汉族,江苏淮安,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财务数字化转型、高职会计教育。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淮信院外省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HXGJY1901)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