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度溃疡性结肠炎67例临床观察

2021-02-28刘二委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抗炎

刘二委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 河南 濮阳 457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目前临床多以西药治疗,但其病程漫长,病情易反复,疗效欠佳,因此优化其治疗方案对临床有重要意义[1]。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是本病病机,治疗应以凉血解毒、健脾祛湿为基本准则[2]。本研究选取134例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34例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男32例,女35例;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35.57±6.59)岁;病程8个月至15年,平均病程(7.59±3.36)年。观察组男29例,女38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5.48±6.63)岁;病程9个月至15年,平均病程(7.67±3.2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3];中医诊断标准: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1]中脾虚湿蕴证的中医分型,主症:大便稀薄,黏液白多赤少,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次症:腹部隐痛,食欲差,四肢倦怠,脉搏细弱。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4];②患者知情且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轻度或重度溃疡性结肠炎;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严重精神障碍者;④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者;⑤恶性肿瘤患者;⑥对本研究相关药物成分过敏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19980148)治疗,1.0 g/次,3次/d,口服;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渗湿止血方加耳穴贴压治疗。耳穴贴压:取神门穴、交感、直肠、肝、脾、小肠、大肠,先用酒精对耳廓进行消毒,适当按摩,取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用胶布贴牢固,每日按压3~5次,每个穴为1 min/次,保留3 d除去,换另一侧耳廓贴压。健脾渗湿止血方:白芍10 g,仙鹤草30 g,甘草6 g,诃子10 g,白头翁30 g,山药20 g,延胡索10 g,槟榔12 g,当归10 g,升麻6 g,木香10 g,薏苡仁30 g,槐角10 g,地榆炭15 g,茯苓10 g,马齿苋30 g,白术10 g。采用自动煎药机煎至500 mL,分4袋包装,口服量为150 mL/次,早、晚温服;保留灌肠 100 mL/次,早晚各1次。两组均治疗14 d。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腹泻、脓血便、腹痛等主症,由轻到重分别计为2分、4分、6分;里急后重、肛门灼热、食少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等次症由轻到重分别计为1分、2分、3分;无相关证候计为0分。②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腹泻加重、皮疹、上消化道反应等。③临床疗效。

1.6 疗效判定 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经结肠镜检查黏膜基本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肠镜检查黏膜有轻微炎症或假息肉形成,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腹泻加重2例,皮疹2例,上消化道反应1例。观察组腹泻加重1例,上消化道反应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46%,与观察组2.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高于对照组的76.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结肠黏膜层,以溃疡为主,严重着可累及整个结肠,且其病程长,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6]。美沙拉嗪是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药物,能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患者易产生耐受性,且有较多不良反应[7]。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肠风” “泄泻” “痢疾”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引起,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聚,聚久生热,湿热滞于大肠,气血相搏,则血败肉腐,故病本在脾,病标在肠,治疗宜凉血止痢、清热解毒、健脾和胃[8]。健脾渗湿止血方中木香健脾消食、行气止痛;诃子涩肠敛肺、降水利咽;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白芍益气通络、平肝止痛;甘草缓急止痛、益气生津、补中实脾;当归调经止痛、补血活血、润肠通便;仙鹤草补虚健脾、消积止痢、活血止血、收涩止泻;薏苡仁清热排脓、除痹止泻、健脾利湿;马齿苋止血凉血、消炎止痛、利水祛湿、清热解毒;槐角凉血止血、清热泻火;地榆解毒敛疮、凉血止血;延胡索行气止痛;槟榔行水、下气、破积、杀虫;升麻清热解毒、升阳举陷、发表透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木香具有松弛平滑肌、抗菌、抗炎、保护胃黏膜等作用[9];诃子具有缓解肠管紧张度、止泻等作用[10];茯苓能促进机体氯、钠、钾等电解质排出,具有利尿、止泻、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11];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升高机体白细胞水平,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具有活血、利尿、提高细胞免疫、抗血凝等作用[12];白芍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能抑制炎症细胞黏附、及聚集,减少结肠黏膜破坏,加速溃疡面愈合[13];甘草具有改善炎症作用,能减轻结肠局部损伤;当归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14];薏苡仁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调控细胞因子、抗炎等作用,能抑制氧化损伤,保护结肠黏膜,修复肠黏膜,抑制炎症反应;马齿苋具有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感染、抗炎、抗菌等作用,能修复损伤组织,促进溃疡面愈合[15];槐角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炎等作用;延胡索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肝、抗溃疡等作用;白头翁具有抗炎、杀菌、修复溃疡面等作用[16];地榆、升麻具有抗炎作用[17-18]。此外,耳穴疗法能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相关脏腑、器官功能,推动、驱散溃疡性结肠炎病灶中瘀滞之气血,扶正祛邪,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同时通过取交感穴,能解痉止痛,并配以肝、脾、直肠、大肠等穴,能清热止痢、调和肝脾[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1%)高于对照组(76.12%),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

综上,健脾渗湿止血方加耳穴贴压治疗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抗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