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氯沙坦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2021-02-28严正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氯沙坦肝素肺动脉

严正东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一科,辽宁 大连 1160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呼吸困难、气促等,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多因空气污染、心肺疾病等因素导致病情加重,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血液高凝等[2]。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预后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早期治疗肺动脉高压,有助于逆转病情、延缓病情发展,若病情发展至晚期,病变多为不可逆,治疗难度增加,预后效果往往较差[3]。因此,及时、有效的纠正肺动脉高压是临床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氯沙坦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70例。其中试验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9.21±7.09)岁;疾病分级:Ⅲ级18例,Ⅱa级27例,Ⅱb级2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70.02±7.67)岁;疾病分级:Ⅲ级19例,Ⅱa级25例,Ⅱb级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临床诊断符合急性加重期COPD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包括头晕、气喘、胸痛、胸闷等[3]。排除标准:依从性差、高血压、左心室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精神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4]。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包括止咳、吸氧、祛痰、抗感染等。试验组加用小剂量氯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氯沙坦温水服用,每次12.5 mg,每日2次,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次5 000 IU,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参考相关标准判断治疗效果[5]。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肺功能明显改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改善;有效:临床体征、症状缓解,肺功能改善,肺动脉收缩压有所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未见改善。②评价两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最大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③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D-二聚体(D-Dimer,DD)含量。④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超声,测定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气指标包括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FVC、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DD含量、肺动脉收缩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DD含量、肺动脉收缩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DD含量、肺动脉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见表3。

表3 两组DD含量、肺动脉收缩压比较()

表3 两组DD含量、肺动脉收缩压比较()

2.4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CO2、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CO2、PO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mm Hg,)

3 讨 论

COPD具有病死率高、病情变化快、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常应用常规抗感染、祛痰药、支气管舒张剂、营养支持、平喘等基础方案治疗,但这些方法见效慢,不能有效改善肺动脉高压,进而影响预后效果[6]。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应用抗凝药物、降压药物治疗,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高凝状态及肺动脉高压[7]。氯沙坦为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抑制肺血管缺氧性收缩,对慢性缺氧肺血管床进行重建,降低肺动脉压力[8]。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物,可抑制凝血因子,改善血液高凝,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的形成。二种药物相互协同,可抑制血栓的形成和肺血管收缩物质,改善血液高凝和肺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预后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FVC、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DD含量、肺动脉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PCO2、PO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综上所述,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应用小剂量氯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氯沙坦肝素肺动脉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肺动脉肉瘤:不仅罕见而且极易误诊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氯沙坦和赖诺普利降压、降尿酸作用的临床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氯沙坦对糖尿病雄性大鼠早期骨质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