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观影响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1-02-28王苏妍段笑那刘建春张艳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本科生经历志愿者

王苏妍,段笑那,刘建春,王 冠,张艳丽*

(1.锦州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2.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3.锦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职业观是指人们对职业范畴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职业观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职业认同、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受到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2]。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爆发以来,医护工作者站到阻击疫情一线,多名医护人员殉职,全国各地4万多名医护驰援湖北。国家为保护医护人员出台落实待遇、法律保护等措施;媒体全方位报道医护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医务工作者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升。通过疫情,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观受到怎样的影响?对职业观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基于此,本研究以临床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观受疫情影响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为医学生职业观引导提供依据,提升教育活动的针对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锦州医科大学在读临床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该校临床专业本科学制为5年,将大一定为低年级(未接触专业课程),大二和大三定为中年级(有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经历),大四和大五定为高年级(有临床实践经历)。以网络问卷形式开展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 658份。

1.2 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中人口学资料调查6个项目,包括性别、年级、所在地区、是否有认识的人感染、是否有认识的教师去一线、是否做志愿者。其中,所在地区分为集中爆发地(湖北省)、高危省份(广东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重庆市、江苏省、山东省)和其他省份,有认识的人感染是指有认识的朋友、同学、邻居等人际范围内的人感染,有认识的教师去一线是指有在课程、实验或者临床实践等过程中接触过的教师从事感染患者的救治工作,做志愿者是指自愿无偿参与宣传、检查、消杀、卡点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职业观调查共16个评价指标,涵盖5个评价要素,分别是职业规划(1~4题)、职业认同(5~7题)、职业认知(8~11题)、职业道德(12~14题)和职业价值(15、16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归纳调查问卷的基本要素,随后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访谈,确定新冠肺炎疫情对临床医学生职业影响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为类别选择定性研究,不进行计分统计。利用心海心理测量软件开展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特征和经历的临床医学生职业观受影响情况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观受疫情影响现状

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观中的职业规划、职业认同、职业认知、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均受到疫情的影响。职业规划方面,疫情促使59.5%的临床专业本科生制订短期或长期目标,对23.6%的学生就业地区的选择、对35.0%的学生职业要求产生影响,超过80%的学生仍愿意从事一线医务工作。职业认同方面,76.5%的学生认为医务工作者是高尚的职业,13.1%的学生认为是危险的职业,85%以上的学生愿意从医,90%以上的学生对医学发展有信心。职业认知方面,经历了疫情,95.1%的学生对医生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生认为医患矛盾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最大困难,对80%以上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75.6%的学生对医务工作者工作环境的认识有变化。职业道德方面,如遇突发传染性疾病,95%以上的学生愿意去一线,其中24.4%的学生存在矛盾心理;经历疫情,87.2%的学生对医学职业伦理道德规范更加熟悉,88.0%愿意参加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职业价值方面,58.3%的学生认为医务工作者的价值是承担社会义务,26.2%认为是发挥个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75%以上的学生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价值认识有变化。

2.2 不同特征和不同经历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观的影响

学生所在地区对16个题目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认识的人感染仅对4个题目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这两个因素影响较小,未在表中报告。学生性别对11个指标、年级对10个指标、是否有认识的教师去一线对8个指标、是否做志愿者对14个指标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1 不同特征和不同经历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的影响职业规划共计4个指标,性别对2个指标、年级对2个指标、有认识的教师去一线对4个指标、做志愿者对3个指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和不同经历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的影响(n)

2.2.2 不同特征和不同经历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影响职业认同包含3个指标,性别、年级和做志愿者均对3个指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和不同经历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影响(n)

2.2.3 不同特征和不同经历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认知的影响职业认知包含4个指标,性别对2个指标、年级对2个指标、有认识的教师去一线对3个指标、做志愿者对3个指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3 不同特征和不同经历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认知的影响(n)

2.2.4 不同特征和不同经历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道德的影响职业道德包含3个指标,性别对2个指标、年级对2个指标、有认识的教师去一线对1个指标、做志愿者对3个指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4。

表4 不同特征和不同经历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道德的影响(n)

2.2.5 不同特征和不同经历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的影响职业价值包含2个指标,性别和做志愿者对2个指标、年级对1个指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不同特征和不同经历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的影响(n)

2.3 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选取调查问卷中4个代表性题目(涵盖3个要素)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是否有认识的教师去一线、是否做志愿者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女生、低年级和中年级、有认识的教师去一线、做志愿者是疫情对临床医学生职业观影响的积极因素。

表6 部分题目多因素非条件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分析讨论

3.1 疫情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观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造成大学生出现“空心病”[3]、“丧文化”[4]、“佛系”[5]和浮躁心理[6],医学生职业观存在误区[1]。有研究表明,医学生缺乏对外部就业环境的关注与了解,对职业以及对从业者知识、技能、态度等要求缺乏关注与了解[7]。而本研究中,总体上疫情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职业认同、职业认知、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均产生了积极影响。疫情促使86.7%的学生制订或思考制订职业目标,76.5%的学生认为医生是高尚的职业,94.9%的学生对医学发展有信心,95.1%的学生对医生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83.2%的学生增强了学习动力,超过87%的学生对医学职业伦理道德规范更加熟悉也愿意参加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在疫情中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媒体对医务工作者典型事迹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社会大众对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和尊重显著提升等,激发了临床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对职业的思考和认识。

3.2 临床专业本科生经历和特征因素对职业观的影响存在差异

本研究发现,性别和年级等特征、是否有认识的教师去一线和是否做志愿者等学生经历对临床医学生职业观受疫情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P<0.05)。女生(以女生做参照各有效指标OR<0.69)、低年级和中年级(以低年级做参照各有效指标OR<0.59)、有认识的教师去一线(以否做参照各有效指标OR>1.45)、做志愿者(以否做参照各有效指标OR>1.38)是疫情对临床医学生职业观影响的积极因素。

据报道,女生更感性,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8],因此,女生职业观受到的影响更大。不同年级中,低年级学生未接触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教育,对医生职业认识较为笼统和模糊,亟须开展职业观教育活动;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经过专业实践培训,对职业观有了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因此低年级学生受到影响最大、高年级学生受到影响最小。有研究表明,不少医学生将教师作为医生楷模并易受这些医务工作者典型事迹的激励和鼓舞[9],因此,身边有教师去一线的学生对职业思考更深入,职业观受到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临床服务实践有利于提高职业道德[10],因此,有做志愿者经历的学生,经历了服务实践、进行了实践体验,职业思考更全面和深入。

本研究以某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未覆盖其他医学类院校,结果推广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只针对临床专业学生,而护理、公共卫生等抗疫一线专业学生和非一线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观均应受到影响,为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应对其他医学专业开展调查。

本研究中疫情对临床专业本科生职业观的影响受到性别、年龄等特征因素和是否有认识的教师去一线、是否做志愿者等因素的影响,提示医学院校在职业观教育活动中:一是要考虑学生特征,根据其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二是要从低年级开始开展系统的、启发式的职业观教育活动;三是加强开展榜样引领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同学等身边榜样的作用和影响;四是增加体验式教育活动,增加学生实验和实践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势必会加大在校生尤其是医学生的职业观教育与引导的力度,本次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适当运用能够科学引导在校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促进其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本科生经历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