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观察
2021-02-28尚少保
尚少保
(宝丰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省宝丰县 467400)
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损伤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膝关节交锁、屈伸障碍等。随着现代交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和改变,半月板损伤的发生风险也与日俱增[1]。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通过切除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半月板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常用手术方式。然而临床实践发现,切除半月板会破坏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导致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欠佳,并发症发生率高[2-3]。而半月板成形术通过对半月板进行适当修整,术中尽可能地保留半月板的正常部分,对关节功能的影响较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鉴于此,本研究选择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半月板成形术与半月板切除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7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经MRI检查确诊为半月板损伤;(2)临床表现有关节交锁、关节压痛;(3)首次接受膝关节手术;(4)年龄18~60岁,病程≤6个月。排除标准:(1)合并下肢骨折;(2)合并器质性、系统性疾病;(3)处于妊娠期;(4)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5)手术不耐受;(6)其他原因导致的运动功能下降。将符合上述标准的7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成形组(38例)和切除组(32例)。其中成形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3~58(43.57±6.24)岁,病程1~6(3.26±1.14)个月,左膝16例、右膝22例,半月板损伤分级Ⅱ级19例、Ⅲ级19例;切除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22~56(42.23±6.85)岁,病程1~6(3.46±1.24)个月,左膝14例、右膝18例,半月板损伤分级Ⅱ级15例、Ⅲ级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患膝侧别、半月板损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麻醉成功后均取仰卧位,90°弯曲膝关节。常规消毒后从前内侧或外侧置入关节镜,确定半月板损伤位置,界定手术范围。半月板成形术:入路后清理增生滑膜,切除半月板体部增厚部分,修整缺口边缘,注意保护各韧带,检查关节腔后,依次撤去手术设备。半月板切除术:入路后清理关节增生滑膜、损伤半月板及周围损伤组织,冲洗关节腔后,依次撤去手术设备。若术后渗血较多,则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均予绷带加压包扎、心电监护、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1)采用量角器测定关节运动弧度,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关节活动度。(2)采用VAS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关节疼痛情况,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4]。(3)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从7个方面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100分为正常,分值越高,术后恢复越好[5-6]。(4)术后1年,采用Tegner膝关节运动分级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总分10分,分值越高,运动能力越好;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7-8]。(5)统计术后1年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半月板囊肿、关节僵硬、反应性滑膜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大,VAS评分较术前下降,且成形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切除组,VAS评分低于切除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VAS评分比较 (x±s)
2.2 膝关节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HSS评分、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成形组评分高于切除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比较 (x±s,分)
2.3 Tegner评分、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1年,成形组患者的Tegner评分、SF-36评分高于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除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egner评分、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半月板损伤是一种不可逆性损伤,在经常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9]。与老年性半月板结构功能退变导致的半月板损伤不同,中青年患者的半月板损伤通常由暴力、外伤引起。正常状态下,半月板在下肢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承载压力负荷、润滑关节腔、维持关节稳定、减缓关节退行性改变的作用[10]。损伤后的半月板会与关节软骨相互作用,产生磨损,不仅加重半月板的损伤程度,还会导致关节软骨加速变性[11]。
关节镜手术的出现和普及为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12]。研究发现,传统的半月板切除术早期虽然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但远期疗效不尽人意。完全切除半月板后,关节软骨的承受张力骤然增大数倍,极易引发关节软骨变性、关节炎甚至是膝关节永久性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13]。半月板成形术的手术理念恰与半月板切除术相反:尽可能地修复受损组织,减少切除,最大限度地保留半月板的正常部分以维持关节腔生理学状态,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成形组的关节活动度、HSS评分、IKDC评分、Tegner评分、SF-36评分均大/高于切除组,VA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切除组(均P<0.05),说明与传统的半月板切除术相比,半月板成形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膝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这可能与半月板成形术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有效避免了半月板缺少导致的退行性病变有关。尽可能地保留半月板,不仅可以减少巨大的手术创伤导致的术后疼痛,还能促使剩余组织继续发挥吸收震荡和载荷的作用,维持关节正常结构,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5]。
综上所述,与半月板切除术相比,半月板成形术在缓解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方面更有优势。但因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后续仍需加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