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询问应在专、精、深上下功夫
2021-02-28
首先要突出“专”,在内容上要选准“问什么”。广泛听取民意,科学设定主题,增强专题询问精准度,力争一次询问能真正解决一两个问题。在选题上要注意“三性”:可行性,要选择那些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避免选题不切实际,好高骛远;指向性,要选择那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强化事前监督;紧迫性,要针对问题的轻重缓急,区别对待,重点选取时限性强、急需解决的问题。近些年一些地方人大开展的“机关衙门作风如何管”“乡村环境怎样治理”等专题询问会,因为主题突出,切合生活,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其次要突出“精”,在方式上要把握“怎么问”。专题询问是一种法定监督方式,让政府部门红脸、出汗、亮丑并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工作有部署、有监督、有落实,切实把民生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让百姓看到效果,体会到生活便利。同时一次专题询问毕竟时间有限,提出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切中要害实质,防止答复走形式,消极应付,围绕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不要海阔天空,不说与议题无关的话题。要真正让专题询问“问”出人大监督权威,“问”出百姓心声,“答”出政府责任担当,“答”出部门的执行力、战斗力。
再就是要突出“深”,立足成效注重“跟踪问”。人大行权讲究程序性,没有程序规范,监督的实效就难以保障。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简化操作流程,深化询问内涵,使专题询问更易于操作,便于实施。要进一步规范专题询问程序,进一步明确专题询问议题、询问对象、询问内容、询问程序、询问跟踪落实等具体细节,真正让“专题询问”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专题询问之后要加强跟踪问效,严格落实专题询问跟踪督查,定期督查询问交办事项进展情况。要探索建立纳入综合目标考核等激励机制,确保询问事项真正落实到位,维护好专题询问的严肃性,保证问出深度和要害,答出真诚和责任,收获信任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