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区域产业,提升企业价值”
2021-02-28◆尚海/文
◆尚 海 / 文
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与长三角产业创新大会暨2021年首期质量大讲堂举行
1月8日,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与长三角产业创新大会暨2021年首期质量大讲堂在上海举行。
大会以“赋能区域产业,提升企业价值”为主题,采用“现场+在线直播”同步方式举行。会议围绕机器人的共性技术、质量提升、标准检测认证、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及场景应用等话题,200多位国内外学者、专家、企业家与7700多位线上专业人士共聚一堂、交流研讨。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司长薄昱民发表视频讲话,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晔,以及上海市普陀区政府区委常委、副区长姚汝林等出席大会并致辞。
大会发布多项重大成果。
成果一: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宣布正式成立。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依托坐落普陀的“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联动宁波、合肥、苏州、湖州等长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的创新及产业资源,将有力推动长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领域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和协同创新生态,着力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地和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成果二:《中国机器人CR认证目录》正式发布,21家CR认证企业获颁证书。CR认证是验证机器人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是验证机器人安全性和可靠的性的重要证书。随着认证产品类型越来越多,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用户方需求越来越清晰,为了使认证产品更好地符合应用场景的要求,中国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建立了CR认证目录。
成果三:首届上海市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能应用大赛上海选拔赛五大奖项颁奖。
成果四:《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中国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修订工作启动。
成果五:机器人产业图谱发布仪式和机器人技术成果发布仪式先后举行。其中,机器人产业图谱是机器人产业大数据平台,覆盖机器人产业核心数据、机器人产业链、应用场景、机器人科普、平台技术布局及相关产业政策等七大板块,汇聚机器人产业海量数据信息,可以为投资机构提供投融资信息,为企业及科研院所提供精准的行业发展信息,是政府及产业园区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成果六:2020版《服务机器人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正式发布。近年来,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并且拥有巨大的未来发展潜能。为了更好地激发应用场景方对服务机器人的实际需求,为机器人行业规划和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该书通过综合市场潜力和技术成熟度两个维度,选取了服务机器人的前十大应用场景。
成果七: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评价与水平提升倡议活动启动。工业机器人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高端核心制造装备,可靠性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指标,其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效率和市场占有率。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
此外,本次大会还举行了研发成果转化战略合作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项目分别聚焦标准化服务、可靠性质量提升、机器人创新应用、产业创新投资、技术成果交易等五个方面。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以《智能制造与智能检测: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为题,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以《中国机器人产业当前形势与展望》为题,日本立命馆大学理工学部机器人学科教授马书根以《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应用思考》为题,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国家“十五”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孙立宁以《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为题,原意大利技术研究院资深科学家雷亚德·切拉利(Ryad Chellali)以《新一代机器人设计过程中的渐进目标》为题,分别发表精彩的主旨演讲,分享了后疫情时代机器人产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质量管控。
全球机器人1/3产量在中国,中国机器人1/3产量在上海——经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疫情下的逆市上扬,机器人产业已成为“上海制造”的一张新名片。未来,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入攻艰克难的关键时期,也迎来行业发展的机遇期。赵杰教授指出,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政策支持、资本的由虚向实,拥有最大市场的中国将实现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并跑,成为继欧美日韩之后机器人产业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将被重塑。
按照应用场景分类,机器人可大致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本次大会,演讲嘉宾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在服务机器人上。据赵杰教授预测,未来10到15年,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远超工业机器人,成为主导格局形成的重要力量、全球产业竞争的主战场。孙立宁教授指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以医疗、消毒、康复、巡检安防、教育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细分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与智能生活息息相关,但与工业机器人主要以技术驱动不同,服务机器人主要是市场驱动,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因这些需求应运而生,比如医疗行业。马书根教授同样认为,服务机器人研发应以市场导向、需求导向、用途导向,关注系统集成、服务集成,而不应仅关注技术或性能。他同时强调,机器人是一种工具,而非人类。在谭建荣院士看来,机器人要真正走进人们生活,现有“大脑”还不够灵活,服务机器人还需补上两项技术短板,即机器视觉检测和数字孪生技术。
对于制造业,产品质量问题是生命线,一旦没有质量,产品就脱离了价值。对于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而言,质量问题就是可靠性。谭建荣院士指出,软件产品的质量是“软实力”,比硬件更难做。中国现在要补的短板很多,最短的一块,就是工业软件、服务软件。未来智能制造,中国应着重关注三大领域,即知识库/知识工程、动态传感/实时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其中,人才及知识工程的质量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先进程度。
在圆桌论坛环节,众多机器人行业专家围绕国际机器人产业合作、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应用新场景三个主题,深入探讨机器人在产业合作与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专业的观点和看法,让在场观众深入了解到机器人行业的最新发展。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普陀区科委、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认监委、标化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以及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