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021-02-28

智慧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马来酸腹痛针刺

(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广东 佛山 528100)

0 引言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肠道紊乱疾病,腹泻型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类型,患者伴有腹泻,或合并腹痛、腹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目前尚无根治该病的特效药物,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常规对症治疗,以调节肠道动力,起到止痛、止泻的治疗效果,但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1-2]。中医上将该病纳入“腹痛”、“泄泻”的范畴,认为脾胃运化失调、气机受阻是主要病因,并将外治疗法运用到疾病的治疗上。穴位敷贴、针刺均为中医治疗过程中常用的外治方法,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穴位敷贴联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设置为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所有患者均经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女性人数分别有19/11例,年龄20~68岁,平均(42.87±2.18)岁,病程为6个月至7年,平均(3.26±0.18)年;对照组男性、女性人数分别有17/13例,年龄21~66岁,平均(42.73±2.14)岁,病程为8个月至7年,平均(3.28±0.1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应用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882,0.1g的马来酸曲美布丁分散片,用法用量为:口服,每日三次,每次0.1g,持续治疗6周。

观察组:①口服药同于对照组。②穴位敷贴:取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肉桂,将上述药物各等份磨成药粉,药粉中加入蜜糖调成膏状备用。选穴脾俞、大肠俞、肾俞、神阙、足三里,取适量膏药置于穴位贴,贴敷在穴位上。治疗第1w(第一周)每日1次,每次贴6h,而后每10d做1次,共治疗10次。③针刺:取仰卧位,选双侧太冲、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三阴交穴。天枢穴直刺,进针深度为1寸,留针20分钟,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同侧腹部扩散;双侧太冲直刺,进针深度为0.5寸,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三阴交穴直刺,进针深度均为1寸,留针20分钟,行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法,以患者四肢局部有酸麻胀感、有四周放射感为适宜,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6周。

1.3 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3]: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经治疗后完全未发现,大便量及大便次数与正常状态相同;有效: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症状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缓解,每日大便次数为2-3次;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改善程度并未达到上述显效与有效的标准,甚至是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了病症加重的情况。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腹泻、腹痛、排便不尽)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予以记录,与此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和处理数据使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 21.0,t和均数±标准差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量指标,卡方和例数/百分率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数指标,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口服马来酸曲美布丁分散片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针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97.0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效果[n(%)]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措施治疗后发现腹泻、腹痛、排便不尽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均较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的腹痛、腹泻、排便不尽消失时间(±s,d)

表2 比较两组的腹痛、腹泻、排便不尽消失时间(±s,d)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内科疾病,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较多,患者通常不存在固定的生化指标异常或生理异常变化,以目前的医药技术尚无根治方法[4]。现代医学上主要采用常规对症治疗,一般服药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虽然可以暂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用药的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加重患者的负担。中医上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归于“泄泻”范畴,迁延不愈会损伤脾阳、肾阳,最终导致脾肾阳虚,故中医上提出了外治疗法[5-6]。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口服马来酸曲美布丁分散片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针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97.01%;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腹泻、腹痛、排便不尽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换言之,相比于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增加穴位敷贴+针刺予以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一方面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另一方面可缩短患者的腹泻、腹痛、排便不尽消失时间,充分体现了中医外治疗法的优势。通过针刺治疗,可以调理脾胃、扶正培元、疏肝理气,从而恢复脾胃和脾肾的运化功能,调节大肠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止泻的治疗效果。通过穴位敷贴治疗,可以调节脏腑机能,实现阴阳平衡[7-10]。两种外治方法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穴位敷贴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马来酸腹痛针刺
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封包联合持续加压法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评价
清明的雨
荧光法测定溶液和食品添加剂中的马来酸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马来酸曲美布丁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评价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活菌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