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正骨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与预后恢复情况分析

2021-02-28

智慧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正骨夹板桡骨

(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广东 汕头 515000)

0 引言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通常指距离桡骨远端3cm内的骨折类型,约占所有骨折类型中的10%,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且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1]。目前临床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式众多,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标准,常见治疗方式包括石膏外固定法、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法、关节置换术、夹板外固定法等,其中夹板外固定治疗方式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稳定的治疗措施[2];为探究提升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抽取12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析中医正骨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与预后恢复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单盲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夹板外固定治疗方式,共6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5例,年龄62~87岁,平均(74.64±2.88)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正骨治疗方式,共6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6例,年龄63~88岁,平均(75.16±2.97)岁;两组患者经X线、CT确诊病情,均符合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陈旧性骨折、神经损伤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心脏功能损伤者、精神异常者及中途退出者。组间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满足对比需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夹板外固定治疗方式,指导患者选择坐位,促使其肩关节外展,同时屈曲其肘关节,持续牵引5min左右,纠正缩短,促使关节面恢复,给予骨折断端按压,在执行复位的过程中,需结合患者具体骨折类型、移位角度选择相应的折顶方案,若患者骨折粉碎严重,需适当牵引挤压,不可反复修整,助手扣住患者肘关节部位,术者扣紧手背,同时拔伸牵引,持续5min,短缩纠正,按压桡骨远端背侧,增加骨折处向背侧成角,以骨擦音确定骨折移位分离,并在持续牵引下促使腕关节适度屈腕,保障腕关节面的平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正骨治疗方式,执行手法整复,给予患者中成药及中药内服,正骨治疗后,跟踪患者进行持续复查,分别于治疗后7d、14d、21d、30d时观察患者骨折对位情况,如拍摄其正、侧位X线片,留意其骨折恢复进度,若见复位丢失,需及时给予复位处理,两组患者持续治疗时间均在35d以上,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许应用骨外洗的方式进行腕关节熏洗,持续熏洗30以上,确保其能够有效舒经活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若患者治疗后,其腕关节恢复情况良好,X片显示骨折完全愈合,无疼痛感,双侧握力相同,未见相关功能损伤,即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其腕关节恢复情况较为理想,X片显示骨折基本愈合,存在轻度疼痛感,双侧握力相近,未见严重功能损伤,即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其腕关节恢复情况较差,X片显示骨折损伤严重,疼痛感明显,双侧握力差距较大,存在严重功能损伤,即为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治疗有效率。

观察两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通过视觉模拟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状况,分值范围0~10分,分值越高,疼痛效果越明显。通过Cooney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腕部关节功能,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其骨功能状态越理想。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76.19%,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Cooney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oone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17%,对照组为12.70%,组间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Cooney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Cooney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桡骨远端骨折多因跌倒时手撑地所致,直接暴力也可发生骨折,多发于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多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多见于伸直型骨折,致伤因素多为间接暴力,如跌倒等,在外力创伤下,腕背屈掌心触地后导致前臂旋前肘屈曲,因此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线多为横形[3]。

根据患者受伤机制的不同及骨折之后关节面是否涉及到为标准,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中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主要包括可雷氏骨折、史密斯骨折、巴顿骨折等。同时,桡骨远端骨折通常可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临床经验得知,桡骨远端骨折若发于儿童,桡骨远端骨折可出现骨骺分离,而在老年患者的表现中,有极高的几率导致粉碎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表现多见于腕部肿胀、疼痛等,同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4]。临床上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式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为主,其中夹板外固定方式是近年来较为主流的治疗方式,其能够利用夹板的侧方挤压力,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5]。

中医正骨疗法是中医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有效手法,通过拔伸、复位、对正、按摩等方式,外用小夹板固定,能够有效保障其骨功能的恢复,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乃我国首创,现已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6]。中医骨伤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各系统之间保持平衡,强调筋骨四肢与脏腑气机运行的隶属关系;可见中医骨伤强调损伤部位动与静的平衡,中医正骨采用区域性有限固定的方法,在确保筋骨损伤部位良好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化提供固定期的肢体活动,满足创伤修复所需的生物力学条件。另外,中医骨伤认为骨伤与筋伤,气滞与血瘀常常同时发生,在重视骨折的同时,不忽视筋伤的修复,使骨折与筋伤同步康复,在最短的时期内,获得骨关节的全面康复。

本次研究发现,中医正骨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其能够利用木制小夹板制作骨折外固定物,在中医正骨的基础上,结合西医骨科经验和科研成果,起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7]。小夹板具有弹性、韧性和可塑性,从肢体功能要求出发,根据肢体运动学的特点,通过适当的牵引力和反牵引力,将骨折复位,加以小夹板的固定包扎,达到骨折端复位、制动和解除肌肉痉挛等作用[8],继而有效恢复患者肢体内部动力平衡。另外,捆绑前,需在肢体与夹板间垫上棉花或纸,制作固定垫,以布带于夹板外横行捆绑,从而以制动,确保动力平衡,而结合中医正骨与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腕部关节恢复效果,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相较于常规治疗方式舒适度更高。另外还能有效降低伤口、骨关节的感染风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关节功能障碍的出现,缩短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提升临床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继而达到十分理想的的固定效果[9-10]。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接受中医正骨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同时其VAS评分与Cooney评分更具优势,愈合时间更快。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腕关节恢复效果,缩短愈合时间,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正骨夹板桡骨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