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2021-02-28

智慧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补体支原体抗生素

(河北省兴隆县医院,河北 承德 067300)

0 引言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普遍多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且随着近年来受到生活方式改变、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其发病率不断升高。随着病情发展可引起咽炎、心肌炎、肝炎等器官损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对小儿健康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受到人们日益重视[1-2]。通过不断加大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力度,积极探索诱发该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3]。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后续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1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纳入研究组,其中男性与女性分别有94例、86例;年龄1-8岁,平均(5.13±2.66)岁;发热时间1-10d,平均(6.25±1.77)d;再抽选同一时段入院接受治疗的17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纳入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有92例、84例;年龄6个月至9岁,平均(5.20±2.91)岁;发热时间1-11d,平均(6.40±1.83)d。所有患儿家属均已知情同意,自愿配合,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作对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收集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临床主要表现、居住环境、是否存在流行接触史、抗生素使用情况、血常规检查情况等,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3、C4补体值,严格按照配套说明书操作。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特点,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单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儿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研究组180例患儿中,男性与女性分别有94例、86例;年龄1-8岁,平均(5.13±2.66)岁;在秋冬季节集中发病,所有患儿均伴有程度不一的高热、阵发性持续咳嗽、肺部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存在低补体患儿占比75.00%(135/180),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单因素分析结果对比

两组患儿的发病季节、是否存在流行接触史、白细胞计数(WBC)、抗生素使用时间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详见表2。

2.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发病季节、是否存在流行接触史、WBC、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3。

表1 研究组患儿临床特点分析结果(n,%)

表2 两组患儿单因素分析结果对比

表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支原体属于一种具有独立生存特征的微生物,介于细菌和病毒间[4-5]。通过附着于细胞膜受体,可免遭吞噬细胞吞噬,同时还可避免被黏膜纤毛清除[6]。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好发于儿童群体,具有起病较慢的特征。该疾病可出现发热、阵发性持续咳嗽、黏液浓痰,一般可使肺部以外多器官受累,损害患儿机体。肺炎支原体末端结构具有一定特殊性,能够黏附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层,从而损伤细胞以及支气管黏膜层,造成上皮细胞脱落坏死,最终致使肺泡壁厚度增加[7-9]。因此,使用以细胞壁作为靶点的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效果不显著。由于考虑到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故而临床多主张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可有效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清除支原体[10]。但若给予该类抗生素治疗后高热症状仍未消退,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病情仍未好转,则可初步评估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为高热、阵发性持续咳嗽、肺部湿罗音等,在秋冬季节集中发病,经分析可能是因为肺炎支原体具有一定耐寒性,可在≤37℃环境下存活数小时。巨噬细胞、肝细胞为补体重要细胞,通常患儿体内特异性抗体不足,需消耗补体C3、C4以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发挥抗感染作用[11-13]。因此,大部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存在补体C3、C4浓度降低现象。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多数患儿WBC计数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支原体感染后并未增加白细胞。从抗生素使用时间上而言,由于患儿机体受到支原体侵入感染,造成免疫系统紊乱,往往需要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而长时间使用则会导致机体产生抗体,继而对系统功能、脏器功能造成免疫损害,致使免疫力降低,病情加重[14]。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大概2年流行时间,在此期间患病率远超普通时间[15]。因此,一旦小儿在秋冬季节出现高热、阵发性持续咳嗽、肺部湿罗音等为主的症状,且有流行接触史、WBC下降,则需加强早期诊治。

本研究表明,临床特点:研究组(n=180)中,男:女=94:86;年龄1岁-8岁,平均(5.13±2.66)岁;在秋冬季节集中发病,所有患儿均伴有程度不一的高热、阵发性持续咳嗽、肺部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存在补体C3、C4浓度含量减少患儿占比75.00%(135/180)。两组患儿的发病季节、是否存在流行接触史、白细胞计数(WBC)、抗生素使用时间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发病季节、是否存在流行接触史、WBC、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主要表现具有特异性,表现为高热、阵发性持续咳嗽等症状,在秋冬季节集中发病,且存在流行接触史、WBC下降。应及时发现与干预,对缓解症状,促使病情恢复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补体支原体抗生素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IL-17、IL-35联合补体C3、C4在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补体系统表达的影响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抗生素的故事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体液免疫变化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