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淘宝村”现象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2021-02-28傅晋华
傅晋华
产业兴旺和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由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带动的“淘宝村”现象从无到有,形成了一个创造上千亿元销售额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新技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典范。同时,随着农村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传统乡村治理滞后于产业发展步伐,已经对“淘宝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长远看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亟需关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的乡村治理问题。
一、“淘宝村”产业发展对传统乡村经济社会结构产生的重大影响
以“淘宝村”现象为代表的农村电商产业是目前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之一,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创造就业以及减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阿里研究院统计,2009-2019年,“淘宝村”数量从3个增长到4310个(见图),年均增长四倍多,并且广泛分布在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产生重大经济社会价值:仅2018年“淘宝村”就完成25.9亿笔交易,年销售额合计超过7000亿元,带动就业机会超过683万个,被世界银行作为新技术创造就业的典型案例来推广。从发展态势看,未来十年内全国“淘宝村”数量将超过2万个,带动超过2000万个就业机会。同时,农村电商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传统乡村经济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图 2009-2019年全国“淘宝村”数量增长情况
(一)乡村从事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传统乡村内的市场主体以本地农户家庭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主要从事农产品种植、销售和加工等经营活动。随着农村电商产业的兴起,全国各地“淘宝村”,特别是一些发展早、规模大的“淘宝村”内的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不仅包括本地农户家庭,还吸引大量外来的市场主体,如外来的创业者和打工者、上下游供应商、快递公司以及电商服务商等。此外,受政策影响,基层政府培育和推动本地农村电商市场的激励力度较大,尤其在中西部市场力量较弱的一些农村地区,基层政府会直接扮演打造当地“淘宝村”的角色。
(二)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发生结构性转变
目前“淘宝村”经营的产品类型主要为适宜快递运输的生活消费品,其中,服装、家具和鞋三类产品近年来一直居于“淘宝村”产品销售的前三位。由于受物流价格、保鲜技术和产品营销等多方面的限制,农产品上行难度较大,因而目前以经营农产品为主的“淘宝村”数量很少,截至2017年底,农贸型“淘宝村”数量仅占全国总数不到3%。预计未来电商产业将会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传统农业产业将不是“淘宝村”产业发展主流,产业结构的变化会相应带来就业结构、人口结构以及用地结构等一系列改变。
(三)乡村内部形成了内生的城镇化发展动力
传统城镇化路径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产业向城市集聚等,城镇化动力主要来自城市对农村的拉动。“淘宝村”产业发展为传统乡村城镇化提供了内生的发展动力,通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不断吸引外出农村人口回流和外来人口进入,在某些地区实现了产城互动的良性发展趋势,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特色产业小镇。
从本质上看,这些重大影响是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互联网新技术应用与传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禀赋相互结合与作用的结果。这些变化对“淘宝村”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在社区治理方面,如何为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搭建一个和谐的生活工作空间;在产业规划方面,如何协调农业用地和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关系,避免乡村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在城乡规划方面,如何更好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等。这些新问题、新需求的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淘宝村”能否实现产业兴旺和社会治理的有效统一。
二、“淘宝村”涉及人口、土地、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四类乡村治理问题
随着“淘宝村”电商产业规模不断快速扩张,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间的不匹配程度愈加明显,乡村治理滞后在较大程度上对“淘宝村”产业发展形成障碍。
(一)外来人口快速增加给传统乡村社会治理带来挑战
传统乡村是建立在强关系社会网络基础上的“熟人社会”,村庄社会治理在很大程度上依托“村规民约”等非正式制度。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产业规模扩张较快的“淘宝村”在吸引劳动力回流,甚至是外来人口到农村创业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超乎预期。如河北白沟新城通过电商创业形成了一条从生产到网销的箱包产业链条,拥有加工企业3000家、网店15000家、快递公司21家,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口来此创业就业,全镇16万常住人口中有11万是外来人口,这些进驻“淘宝村”的外来商家与本地村民共同组成了一张关系紧密且复杂的乡土社会网络。在日常社交、行业交流与合作中,外来人员与本地村民往往都围绕着各自圈子进行,表现出不同的内聚力。外来商户和本地村民不同的利益诉求,使他们对“淘宝村”乡村治理有着不同的需求。如本地村民随着收入的增加希望能够拥有更舒适的住宅、更安宁整洁的居住环境,但外来商户却希望有更大的库房以及更便利的运输道路等。不同的利益诉求往往会给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当利益诉求无法有效协调的时候,冲突就可能会产生。
(二)乡村治理能力不足导致村庄内部土地利用与管理压力增大
一方面,面对农村电商产业巨大的发展活力、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一些“淘宝村”基本不具备相应的治理能力。如富裕起来的本地村民建房的愿望非常强烈,在缺乏规划管控的乡村地区,村庄建设失序的情况大量存在。另一方面,“淘宝村”电商产业发展需要占用更多的土地空间,涉及到农村要素配置关系、农村土地权益与利益格局以及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给农村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带来新的压力。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周边,快速发展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圈地”行为将会与城市周边调整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形成较强烈的冲突。
(三)小规模、低技术的农村电商企业的产品制造和销售过程给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带来不利影响
“淘宝村”热销的产品中多以家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为主,这类产品对技术的要求不高,但对农村资源的消耗较大,加之产品生产过程欠缺对环保的有效管理,最终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此外,目前一些地方在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如由修建旅游配套设施引发的农村生态破坏问题;由野炊等各类乡村旅游项目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出现的新的农村生态环境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提前管控,将对实现“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四)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不能有效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引发的城镇化需求
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带来了村民经济上的富裕,“钱包”鼓起来的农民对乡村教育、医疗以及文化等公共服务提出了升级要求。但是大多数“淘宝村”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产业发展不匹配,不能满足部分村民在子女教育、健康服务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振兴中“留得住人”这个核心问题。
三、政策建议
互联网新技术应用推动了以“淘宝村”现象为代表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同时由新的要素引入所带来的乡村治理问题也日益显现。为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乡村治理改革,在促进产业兴旺的同时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性。
(一)以“淘宝村”社区建设促进乡村社会治理创新
针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推动“淘宝村”社区建设,以村两委为核心,吸纳新乡贤和其他外来主体,共同探索构建多元化、包容高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反映各类乡村主体的利益诉求,加快“淘宝村”社会治理创新,为乡村数字化转型提供“治理有效”的经验模式。
(二)通过发展电商产业园、特色小镇等促进产业用地集约化发展
针对“淘宝村”产业规模扩大所产生的用地需求,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各类废弃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等)以及村庄空闲地等资源,合理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特色小镇等新型产业发展载体,引导本地和外来农村电商产业从业者向园区集中,缓解村庄建设用地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建设
针对农村电商产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加强环保评估和环境治理,建立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机制,避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确保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平衡发展。
(四)以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内生发展
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促进了人口回流,加快了传统乡村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但是核心是如何“留得住人”。在促进城乡统筹互动发展理念指导下,合理规划“淘宝村”空间发展布局,推动产业空间与生活空间平衡发展。着力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教育、医疗以及生活便利度水平,努力使回流的农村人口和外来的从业者能够真正留在乡村和建设乡村。
注释:
①淘宝村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