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图像处理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2021-02-28郑炳锋
郑炳锋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现状研究,对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收集与整理,通过思考与研究,与社会实际岗位相结合,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广泛借鉴各方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本文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从长远意义上看,希望能够推动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教育向着有益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中职学校;美术专业;培养研究
一、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历史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了解,各学科的教育思想与经验缺乏相互的渗透,对于美术类专业的教育思想,往往是由高等院校死搬硬套的照搬过来,没有经过一个去腐存精的提取,使得这些“搬运”过来的理论与方法,并不适合于中职学校现有教育。中职学校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这个结合过程中,学校往往会将“技”这个点无限的扩大,使得学生在后继的发展中,缺少发展的综合素质与“潜力”,对人才的长远发展不利。因此相关教育理论的研究在整个中职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缺乏合适的教育理论支撑,是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教育现状之一。
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社会对其无法产生有效的认同感。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在入学时便缺乏综合的文化修养,因为这些学生往往是被“淘汰”下来的,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在学习方面,从小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难以改正,往往将“专业”当成了自身的另一种出路,从而忽视或是完全放弃了文化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补充。当今社会,任何专业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因此当这些综合知识不强的学生进入社会并被社会考察后,社会对其的个人整体素质很难产生认同。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学生缺乏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综合素质无法提高,阻碍其在社会中的发展,是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教育现状之二。
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在面对“升学”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中职学校学生参加3+专业证书考试有一定的局限性。3+专业证书高考与普通高考相比,难度要低,在这两种考试中,学生只能选择其一,不能重复考。一些省份参加3+专业证书考试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只能填报省内的专科院校对口专业,且不能填报重点院校。第二,中职学校的学生参加艺术类高考,薄弱点还是于文化课程。中职学校所学习的文化知识点,与普通高中存在很大的区别,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课程知识量只比普通高中多一点,学生在文化知识上的学习更多的是依靠在校外的补习来完成。尽管有的中职学校己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在学校中开设了“高考突击班”,但是由于师资等方面的短缺,这方面的内容起步较为缓慢。一部分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教育,在自身升学优势的培养上,无有效教学投入,是中职学校美术类教育现状之三。
二、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其在年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他们走入社会的时间较早,同年龄时,他们可以比其他院校毕业生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据调查,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时既可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通过报考艺术类院校或参加3+专业证书考试,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继续接受教育。然而,不论他们如何在毕业时进行选择,最终放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仍然是“就业”。因此中职学校的教育,主要的输出方向仍以“就业”为主,“以就业为导向”依然是现今职业学校的办学的指导目标。
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放在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毕业生面前的“就业难”问题却成为了关系着个人、家庭、学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多少能被灵活应用于社会的实际中,就业后专业的“对口”问题也是现今中职学校教育不得不直视的问题。为了让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教育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提供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中职学校美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升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
美术专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立足于民族文化,吸取外來文化,有意识的让世界认识本民族的文化。要认识到,优秀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这些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意义,是我们灵感的来源。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作为美术类专业的学生,要认识本民族文化的根源,认识到民族文化所具有的传承与延续性,追本溯源,有根可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推动文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只有立足于传统,吸收外来有益成果,民族文化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更加欣欣向荣。
总结
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教育,要跟随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不断的审视自身,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国家相关教育方针的引导下,灵活的根据本专业特色,地方经济特点等因素,突出自身的专业特点,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其所需求的岗位技术人才,同时,作为一名招生宣传与就业指导的工作者,也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中,勇于承担传播“真、善、美”,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01]陈丹青.艺术学院与艺术教育—试论当今中国艺术教育的两难[M].退步集续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02]詹万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O1
[03]王宏健,袁宝林.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04][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与意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05]潘红.艺术概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06]吴卫民.研究规律,分析现状,思考改革,为培养更多的高质量艺术人才而努力(代序)[C].艺术教育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07]张宏伟等.谈提高教学质量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2010.
[08]李志勇.海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