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天之骄子,后来都怎样了?
2021-02-27兰心
兰心
能考上名校的学霸都自带光环,被人仰慕。但这些光环,并不是拿来炫耀的,他们凭借努力在学习方面获得了成功,同时,也要学会把这种刻苦和拼搏用在生活中,去战胜每个未知的困难。
北大弑母嫌疑犯吴谢宇被抓的那天深夜,陈昊刚刚完成一份方案准备睡觉,看到新闻的一刻,他睡意全无。慢慢浏览新闻,同为北大学子,他比旁观者多了几分感慨。从犯罪到被捕,3年多的时间里,人们接受了吴谢宇犯罪的事实,但仍然忘不掉“北大”“学霸”“天才”这些引人注目的光环。这个被称为“宇神”的孩子,最终跌落神坛,反差之大让人难以释然。陈昊深知,在学业上取得了相对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今后的人生就顺风顺水,面对外界对“完美”的误解,他们这些曾经站在神坛上的人感受到很多压力。
神坛,是古代祭祀的高台,后引申为“地位很高、被很多人崇拜”的意思。对中国学子来说,“高考”是通往神坛的路径之一。谁能在这场重要的考试中胜出,谁就可以登上它。当然,人们对这些站在高处的孩子,也格外苛刻。陈昊注意到,在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名校的讨论帖,有几千条回复。很多人述说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表示自己曾经接近某个“临界”,不知道下一秒会做出什么。在名校这个特殊的生態环境下,身为最优秀的学子,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几乎每时每刻都被所谓的“完美主义”驱动着、侵蚀着,担心某一天就转不动、停下来。
看着帖子,陈昊有很多感慨,曾经,他也是其中的一员,很清楚被“完美主义”击败是什么感觉。
神坛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在外人看来,能考上名校的孩子,几乎都有着近乎完美的履历,一路顺风顺水。其实则不然,他们都经历着各自的艰难,学霸们的内心有时坚不可摧,有时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陈昊回忆,自己人生的峰值是中考的那个夏天,全市第三名的成绩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两所最好的高中抢着要他,各种别人求而不得的机会,纷纷送到他面前。但上了高中,陈昊却感受到了很大压力,实验班很多孩子是竞赛生出身,知识涉猎广而深,在陈昊看来毫无头绪的题目,人家驾轻就熟。尽管第一次月考,陈昊的成绩仍维持在年级前30名,但内心早已溃不成军。他开始被同学带乱速度,失去了自己的节奏,内心迅速分化成两种状态,一种是对自己曾经的“完美”学习状态的无尽留恋,一种是对现实中自己蹉跎的不断贬低。
背负着这样的矛盾,学习变得不再纯粹,陈昊一边恨着这些不得不学的知识,一边自虐般地刷题。慢慢地,他的成绩稳定在了前茅,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开心。成绩,成为他追求完美自我的一种延伸。
考入北大,自是十人九慕,陈昊却觉得自己已是强弩之末。在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陈昊每时每刻都在争斗,但你努力,周围人比你更拼命。陈昊再次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甚至连别人对自己的欣赏,都能演变成恐惧。
快毕业时,一位经管类公共课的老师邀请陈昊暑假一起搞研究。他很想抓住机会,精心准备着,每天花大量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可是,他越来越紧张,甚至害怕见到这位老师,怕老师发现他的慌乱,改了主意不带他一起搞研究了。纠结矛盾中,其他科目的进度渐渐落后了。期末,虽然没挂科,但有3门是擦边过的。
知道成绩的那个晚上,陈昊在楼下坐了整整一宿。他纠结要不要重修一年刷个高一点的GPA,要不要放弃出国的念头申请个实习。最终,老师邀请的研究陈昊没参加,是他自己放弃的,被一件事折磨得太久,让他只想逃避。
人生中,陈昊第一次感受到完美就像一个囚笼,想把事情做到最好,最后换来了最糟的结果。陈昊在20岁的人生中第一次扪心自问,成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很多人觉得,学霸们问出这样的问题有“自夸”的嫌疑。可是,只有站在神坛上的孩子才会明白什么是高处不胜寒,没有人能永远成为赢家。成绩可以为自己建造一座神坛,也可以困住自己的内心。毕业时,陈昊避开了竞争最激烈的公司,选择了一家民企,做市场营销。走上工作岗位,他才发现大学里学的知识真正用到工作里的并不多,他忍不住笑当年的自己。虽然亲友们对陈昊的选择有些遗憾,但他觉得自己选对了,拼了那么久,能松口气的感觉真不错。
放下完美,学会正视自己的短板
大徐属于少有的名校之路走得顺风顺水的人,从小学到清华,他一直如鱼得水,用他的话说,聪明的脑瓜给他加了不少分。唯一的小挫折,是毕业前夕,一直优哉游哉的大徐猛然发现自己少了两分的选修课学分!无奈,只能延迟毕业半年,之前签好的银行总部校招名额也作废了。大徐一赌气,回老家找了个分行先干着。
妈妈张罗着给大徐在老家买房,大徐说:“钱留着,我迟早要杀回总部的!”在他的词典里,就没有“困难”这两个字!果然,省里总行借调人,名校毕业的大徐一下子就被相中了。两年后,总行系统内招考,大徐轻松考进了总部,实现了三年两个台阶的跨越。
不承想,总部的工作差点儿让大徐抑郁。可能是之前的路太顺了,大徐多少就有那么点恃才傲物的清高,但社会和学校不同,尤其在大公司,不是只要工作能力强就能平步青云。大徐的师傅,和他是校友,能力、人品、才情样样不缺,还早他6年毕业,现在仍然在论资排辈地等待晋升。大徐有些沮丧,他触碰到了职场上的第一块天花板。
这次碰壁,让大徐清醒地认识了什么是社会。一个人能力再强,也只是社会中的小小一环。社会的运作准则,不会完美,也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反思过后,大徐果断辞去工作去清华大学读MBA,他需要进一步修炼自己,补一补落下的功课。再回到学校念书,他洗去一身的锐气。再强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板,也会受限于生活中的各种局限,社会才是一本需要花一辈子来品读的大书。
认清自己的局限性,与自己和解,是每个人成长中的必经之路,学霸自然不能例外。刘潇是名校出身,直博后又出国读了两年博士后,出站后回归母校任教。文科不好熬出头,刘潇觉得自己能相对顺利地走到今天,需要的不仅是能力、实力和运气,更需要的是热情。她坦言:“越是好的学校,生存竞争越激烈,社会对这些‘好孩子的期望太多,缺少包容性。孩子们过于注重结果就会失去寻找其他自我价值和内心声音的能力和勇气。”
怎样才能改变呢?刘潇回想自己的经历,心中有个答案:“也许,要看清自己的局限性吧!”
刘潇从小成绩异常优秀,她一直坚信自己能成为“科学家”。但到了高中,刘潇发现自己的理科思维很平庸,最主要的,她不喜欢物理和化学。分文理班时,刘潇顶着外界压力选择了文科,妈妈差点儿气病了。
让刘潇坚定学文的理由,是她对文史哲的热情。她喜欢读史,喜欢哲学,想知道这个社会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那时候,刘潇开始区分自己的感觉和别人的期待,学会了屏蔽周围的声音。有人说,刘潇是田忌赛马,“要不是学文,绝对考不上这么好的学校。”刘潇却知道,光会学习没有用,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热情、有好奇心。
现在,刘潇也是这样鼓励自己带的研究生,她说:“看到这些学生,就会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想把周围的一切都踩在脚下,那样的不可一世。但是,再强的人,也会有局限。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才能过得更好。”
走下神坛,拥抱不一样的人生
网红全职奶爸小强离婚了,听到这个消息时,宋平正在洗女儿换下来的衣服。小强的抖音号是好友推荐给他的,因为,宋平也处于居家带娃的生活阶段。
谈到离婚,小强说:“柴米油盐的琐碎不断侵蚀着生活,这么多年感情也不断被冲击,留下一地鸡毛。”宋平觉得这话有点儿酸,谁的生活不是柴米油盐掺杂着酸甜苦辣呢。其实,宋平不能算作全职奶爸,确切说是居家办公。疫情防控期间,保姆辞职了,家一下子陷入混乱。
宋平和妻子许莹都是事业心很强的人。两年前他创业,赶上孩子出生的档口,从怀孕到产假,许莹已经牺牲了很多。宋平既舍不得女儿,也不可能让刚复工的妻子再牺牲一次。他权衡了一下,公司已经步入正轨,合伙人那边又很给力,于是,他决定退回家里,一边工作一边带娃。
做出这个决定,最大的阻力来自家里。妈妈不理解,骂他:“你一个清华的硕士,一个月值多少钱?找好几个保姆都有富裕!”宋平安抚了妈妈,又安抚丈母娘:“我在家办公也不太耽误工作,见客户就把孩子带到公司,您放心,我一定能照顾好Merry!”
宋平觉得,自己的适应力还是挺强的。他是程序员出身,做起家务来也有条理。上手没几天,家里就重回正轨了。辛苦归辛苦,但也有乐趣。他发现,女儿简直是个小“戏精”,每天换着花样给自己加戏。因为在一起的时间长,父女感情火速升温,女儿就连睡觉也用小手搂着爸爸的脖子。
带娃一年多,宋平练就了一身本事。同学聚会,孩子们都围着宋叔叔转。他一个人哄着5个娃在地垫上做游戏,周围一圈儿妈妈围观。都是学霸,论学习你追我赶不肯服输,论带娃,同学们是彻底服了,宋平也为自己解锁的新技能感到自豪。
30岁之前,宋平一直在某个既定的框架里生活。升学职场一帆风顺,就连创业都比别人起点高,但是,生活不会因为他是“学霸”而变得容易。错失订单时,宋平也会沮丧,恨不得女儿一夜间长大。可看到女儿粉嘟嘟的小脸,又希望她永远这么可爱。面对两难的选择,宋平也想找到“公式”和“套路”,但生活不是习题,没有标准答案。一边走,一边应对,宋平尝尽了生活的五味。
宋平的狀态,影响到了妻子。许莹也是名校毕业,工作特别拼。怀孕带孩子那两年,许莹的团队经历了拆分、重组,她的权限被削去一半。事业受创,许莹经常依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她害怕那种被“抛弃”的感觉。对于曾经不可一世的学霸,不被需要、不被重视的感觉太难受了。
重回工作岗位,开始并不顺利。焦虑时,许莹就看宋平—他都退回家里了,却仍然不慌不忙,我有什么好怕的!许莹时常自我反思,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第一次。第一次当妈妈的无措,第一次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无奈,第一次……
在宋平夫妻的期待里,女儿只要健康快乐地长大就好了。无独有偶,宋平的大学同学们谈及孩子的未来,也都期待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作为中国读书最优秀的一批人,他们不会理所当然地期待孩子也是个学霸。孩子们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从容一些,可能会更自由和幸福。
许莹的闺蜜刘梦瑶,读博期间被怀疑患了胰腺癌,在肿瘤医院做了手术,经专家会诊,最终确诊为良性。出院后,刘梦瑶突然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她放弃博士学位,找了一所职专教书。闲暇时间,做做手工,写写小说,做一些和专业完全无关的事。
“一周就两节专业课,其他时间都是自己的,一开始,感觉就像犯罪一样!”刘梦瑶笑着和许莹说。许莹理解这种感觉,早已习惯了马不停蹄地奔波,觉得停下来享受生活是如此奢侈。幸福中带着罪恶感,这可能是很多学霸的共识。想当初,许莹还因为刘梦遥的选择替她遗憾,现在倒很羡慕。
每次网上爆出“研究生毕业送外卖”“30多名年轻学霸一同出家修行”等新闻时,人们都会摇头感叹:“这书是白念了!”然而,当年“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已为母校捐款9个亿!相比于人们的不解甚至是冷嘲热讽,能够顶住压力坚定自己的选择,或许,比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更有价值。
学霸都自带光环,容易被世人仰慕。但这些光环,并不是拿来炫耀的,他们凭借努力在学习方面获得了成功,同时,也要学会把这种刻苦和拼搏用在生活中,去战胜每个未知的困难。
在民企打拼的陈昊,找到了内心的平衡,对自己的怀疑渐渐变少。尽管同学中有人年轻有为,成为行业中的顶尖人物,但陈昊明白,没有一个人能代表这个时代的全部,我们只能代表自己。
生活的本质是去追求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当一个人明白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并鼓起勇气努力追求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毕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找到心灵的归属,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无关成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