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膀上,学习如何做父母
2021-02-27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 策划人小语 |
读过了成堆的教育书籍,吸收了如海般的育儿理念,为人父母,难免困惑丛生:
我们到底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
到底什么品质和能力才是孩子人生中最闪亮的星光?
身为父母,又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养料?
其实,答案早已被藏在名人名言里,如一颗颗钻石般等待我们采掘。
1.愿你爱上学习
第一点,因为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知识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
第二点稍复杂,就是为读书而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好比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得清楚,远的可以变为近。
第三点,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付环境,供给思想材料。读书是过去智识、学问、经验的记录,而就是要用在这时候,所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胡适
亲爱的孩子,我愿你……
【明白读书、学习的意义】
学习有什么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对中学生陆小通而言,他只能从父母嘴里听到这样的回答:
“你要是读不好书,一辈子就全完了。”“你得一直努力学习,考大学考研考博,这样才能有个好工作不愁吃喝。”“咱家没钱没权,自己不努力,到时候没人帮你。”
爱发呆、走路快、心思重,很少见陆小通与同伴玩闹聊天,学习成绩也一直起伏比较大。老师们也很纳闷,小小一个人儿,为啥这么早就跟“焦虑”挂上了钩。
人为什么要学习?在很多父母口中,学习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未来有个好工作、好收入和好地位……实际上,学习对人有着现实和心理上的双重意义。在现实层面上,学习的良好成果可以获得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以此换取立身之本,使我们感到安全、幸福。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瞬息万变,很多人都会因为落伍而焦虑不安。所以在心理层面上,良好的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的状态可以使人与社会保持同步成长,从而获得越来越强的能力感和安全感,这些都是幸福的基础。
为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慢慢明确学习对自身的意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当然,父母更需要让孩子明白: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一时的成绩得失并不能左右学习的意义。只要掌握了良好的能力,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审慎地思考人生,我们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自身的价值。
2.愿你平和为善
推广开来说,凡是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为非作歹的原因固然有许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叶圣陶
【平和,但能保护自己】
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但和善的背后,更需要一个词—坚定,坚定地和善待人,也要坚定地保护自己。
时至今日,提起电影《少年的你》,人们依旧会为其中的情节唏嘘不已。媒体也给了这部电影较为统一的定义:国内首部深度直观展现校园霸凌的电影。校园霸凌是个老问题,也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若论及产生原因,追根溯源不外乎“人性之恶”,即以妨害他人来取悦自己。影片中“不合群”的陈念与胡小蝶,一直抱着与同学和平相处、能忍则忍的想法,遭到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欺凌。
待人平和、与人为善的品格,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底色和内心信念,也直接影响他对待生活和周遭人事的态度。一个平和善良的孩子,容易与另一颗相似的心共振,他的生活里也会充盈着良善的氛围,平和为善是孕育幸福的温床。
但要注意,与人为善和柔弱可欺也许只有一墙之隔。善良不意味着无底线的退让,一味地对他人好,甚至容忍他人伤害自己,那就不能称得上“善良”。实际上,善良和软弱之间有一条明确的分水岭—能不能以认真坚决的态度来对待不公甚至邪恶。正如孔子所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人在不公与邪恶面前绝不能滥施温情,而应该以坚定的态度表明立场,并亮出力量使对方不再敢得寸进尺,而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好好给孩子上的必修课。
3.愿你觅得热爱
当你心无旁骛,不计较得失地潜心做一件事情时,投入时的愉悦、成就感便是最大的收获与褒奖。我的孩子们,专注在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时的快乐和成就感,足以抵消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日常生活琐碎带来的厌倦与枯燥。足以让你在家庭生活中不过分依赖别人,保留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摩西奶奶
【热爱,还需坚持】
如果问孩子:你最喜欢什么?相信大部分孩子都会选择“玩”这个选项。玩耍,是孩子最热爱的事情,但它能让孩子受益一生吗?
让男生夏林父母头疼的事儿又添了一桩:夏林不想参加中考了,决心去当电竞选手。“游戏竞技就是我毕生所爱,我找到了这一辈子都会热爱的事,你们为什么不支持,况且我打得确实不错!”
近年来,电子竞技大火并成为体育赛事,越来越多的孩子“光明正大”地爱上了游戏竞技,不菲的收入、耀眼的榮誉更是增加了他们“热爱”的砝码。但是,父母们却越来越为这样的“热爱”焦头烂额。
在成长的道路中,孩子如果能用热爱探索世界,打造自己的“王国”,这当然是非常理想的状态。热爱是最强烈的学习动力,当我们沉浸于热爱的事物中,并能够越来越熟练地掌握它,靠它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实现自我认可与肯定。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事物陆续涌现,它们中有不少与传统价值相悖,比如电竞和直播行业。当孩子表现出对它们的热爱时,父母往往会非常焦虑,因为这样的道路父母从不曾体验和见识过,这份未知会引发他们强烈的不安全感。爱子之心使他们不敢让孩子拿自己的人生去冒险,因此才激烈反对。
然而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能在当下社会找到一席之地,并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而且,不同的领域常常可以触类旁通,这必然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帮助。但是父母必须提醒孩子:想要专精于一件事并使之成为奋斗终身的事业,需要一些共通的素质—天赋、勇气、毅力、自觉、学习精进。若孩子能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并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无论是什么新兴领域,他都会取得成功。这世上很难说有绝对正确的道路,我们需要拥有的是“正确”的能力。
4.愿你坚韧自立
成功者认为只有丢开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得到成功之门的钥匙……自立是每一个心怀鸿鹄之志的人必备的品质,模仿和依靠他人只会导致懦弱,力量应该是由内自发的,不是依赖他人获得的。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自己锻炼,是无法增强自身肌肉力量的。
居里夫人
【坚强,但要心理健康】
若一个人没有坚韧的品质,那么困难来袭,他很可能就会逃避或者放弃;若一个人没有自立的精神,那么遇到挫折,就会想要依赖他人帮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也许能得一时之快,但从长远来看,逃避会使人裹足不前,而依赖使人失去自信。坚韧与自立就像两支有力的桨,协助我们不断向前航行。
很多父母因此热衷于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甚至采取了比较过激的形式。比如某“狼爸”主持人:女儿4岁时带她徒步穿越76公里的沙漠,起红疹、起水泡也得坚持;女儿6岁时被送进少林寺锻炼,跟他去荒郊野外“探险”……
然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虽然坚强有余,却可能“患上”情感隔离。情绪与感受是人类最真实的反应,开心时欢笑,悲伤时哭泣,激愤时怒吼……这些是我们活着的见证,也是我们与自己沟通的重要方式。如果我们一味压抑所谓的“负面”情绪,心里就会堆起越来越多的垃圾,渐渐消沉、抑郁。因此,要想一个孩子坚韧自立,绝不可对情感只“堵”不“疏”。
给予孩子爱和支持,但不要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试错受挫,但不要过度逼迫。我们在培养孩子坚韧自立的品质之前,一定要先备好关爱的土壤与呵护的雨露,这些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也是独立面对挫折的力量来源。
我们知道人类有爱好的天性,只须碰到了一件与他性情相合的事,你便不去督促他,他也自然而然会在这一件事上做到极好的地步,自然而然会做成做这一件事的人才。
刘半农
亲爱的孩子,我愿给你……
父母爱子,则希望殷殷,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总想把天下最美好的一切都捧到孩子面前,带他见识最广阔的天地,培养他优秀的品质。可是,过犹不及,太多的给予对父母与孩子都是负担。
其实,对孩子抱有如上希望的父母,需要做到这4点,方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1.足够的尊重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特别希望能把所有自认为好的都给孩子,怕孩子将来会吃苦受累,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天性和禀赋,并不是我们觉得“好”的一切就理所当然适合他。而且,只有这个“好”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定,才会激发他强烈的动力去奋斗。
更何况,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曾经父辈认定的“好”,可能会在时间大潮的冲击下摇摇欲坠。因此,父母绝不要过分固执于自己经验中的“好”,而应该在保证孩子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努力为他们创造探索、试错的条件以发挥他们的天性。当我们尊重了孩子的天性,顺应了他们的成长步调,也就不容易出现拔苗助长或压抑扭曲的问题,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爱不是贪,爱是宽容的,贪是乖戾的,爱是有限度的,贪是忘本分的。这一贪就好比拿一根绳子把我们缚住在事物上。
泰戈尔
2.宽容的爱心
为人父母的工作是辛苦的,将一个孩子从小养育到大,不知要花费多少心力,因此他们理所当然会希望从中有所得。但从孩子身上,我们能渴望怎样的“得”?
有些父母会把生活中的不如意、遗憾都加诸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顺从自己的心意、完成自己的理想,以抚慰内心的空虚和无价值感。当他们这样去爱孩子时,会不自觉地忽视孩子的个人意志。这时的爱已经失去了温暖、宽容的内涵,转而变得褊狭、强迫及工具化。对孩子而言,这种“爱”是束缚,会渐渐抽去他身上的活力。“爱”不再是亲子间的联结纽带,而成了痛苦的来源。
因此,让我们的爱更宽容、广博一些吧,把这份心境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将成为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祖父子孙,本来各个都只是生命的桥梁的一级,决不是固定不易的。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是将来的祖。所以,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
鲁迅
3.尽职的担当
曾有人说,这世上唯有一项工作不需要任何考核就能上岗,那就是父母。将一个生命帶到这个世界上并养育长大,是一项既神圣又艰辛的工作,但有很多父母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项工作意味着什么。
鲁迅先生后半句所描绘的是一幅理想的蓝图:父母营造一个稳定温馨的环境养育孩子,尽己所能帮孩子理解周遭世界,耐心教会他们应对困难。等孩子发展出自己的人格和“三观”,选择了他的人生道路后,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而父母成为避风港,让孩子在疲惫时能回来歇息充电。若有这样的父母,将会是孩子的一生之幸。
做人必然不可能完美,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足够好的妈妈就可以了,不必100分。但怎样才算足够好?有一条重要的标准:我们是否能经常自省在养育孩子时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真心为他们好,而不是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一个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长期下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别人的主人……我们终归白忙一场,因为总有不能满足他们的时候。他们遭遇越来越多的抵抗、困难和障碍,他们变得越来越易怒、暴躁和狂妄,终日在抱怨、哭泣和牢骚中生活,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幸福可言!
卢梭
4.有限的宠爱
毫无疑问,孩子是需要父母疼爱的。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父母的爱保证了他的安全感,还让他深深感受到温暖与依恋,这是“幸福”最原始的蓝本。
但是,如果父母的爱越过了合理的界限,成了宠溺,那么将会对孩子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孩子自出生起有着原始自恋,即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感受最重要,自己的需要应该被理所当然地满足。而社会生活却要求公民拥有健康的自恋,即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去满足自身需求,同时理解、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建立起和谐的社会。显而易见,若想要孩子在未来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的健康自恋是非常重要的。若过分溺爱孩子,则会使其一直处于原始自恋的状态,他就会在社会中处处碰壁。
父母帮助孩子去自我中心化,将原始自恋转变为健康自恋,将使孩子获得平和喜悦的内心和亲密安全的人际关系。
本刊观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浸润式的影响。让我们再次细品这些名人的“育儿经”,站在“巨人”肩膀上学习,不仅看得更远,也思考得更深。
小编漫生活
我们是认真敬业的小编,更是有爱有趣有风情的小编。2021年,让我们用好玩儿的漫画,带你看一看我们最真实的生活!Com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