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江仙》说起
2021-02-27邵庆春
邵庆春
一个深秋暖阳的清晨,五点不到似醒未醒,“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句忽地跳出来惊醒了我,苏东坡的?哎,不对,那谁的?于是,开电脑一看,竟是熟知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句子。该词是杨慎为自己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章《说秦汉》的开场词,后作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词,因杨洪基的演唱而风靡全国。
我怎么会误为是苏轼的词句?莫非苏、杨二人生轨迹和诗词成就等有相似之处给了我理由?我不由想起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短短六十个字,它竟把我们对人生只能意会却难以言传的内心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稍一细究,苏、杨两人还确有许多地方相似。
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四川人。杨慎,明朝中期人,字用修,号升庵,古新都人,今也属四川。他们二人中间差不多相隔五百年。明代李贽对杨慎极为推崇,他说,苏轼在眉山,杨慎在成都,都生长在成都平原上,喝岷江水长大。是不是很巧?
苏东坡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文化方面的影响力无人可比。杨慎是明朝三大才子(杨慎、徐文长、解缙)之首,著名文学家。《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杨慎为第一。苏、杨都因一生犯小人,身负大才,而不被任用。苏轼因“乌台诗案”险些被砍头,最后被流放到海南岛。杨慎为官清正,在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上,铁骨铮铮,仗义执言,因得罪嘉靖皇帝,逆鳞廷杖,后“死而复生”,杖刑后,被贬去云南永昌卫戍边流放达三十多年,七十一岁死于戍所。
另外,苏、杨都出身书香門第,官宦人家,两人从小都酷爱读书,成人后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明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官位以内阁首辅为最大,杨慎之父杨廷和,就是明朝内阁首辅,四朝元老。杨慎二十三岁时高中进士,以自己实力考取科班状元郎,成翰林学士。苏轼文学造诣深厚,《诗经》、楚辞、唐诗滚瓜烂熟。杨慎所学很杂,学识渊博,史学天赋极高,《史记》、《通鉴》、二十一史是他的最爱,其《廿一史弹词》即用词令表达对历朝各代的认识,《临江仙》是其中的第三段《说秦汉》,讲说秦汉史之前的开场词。杨慎的《廿一史弹词》被称为后世弹词之祖。
此前我们说到了他两人的相似,其实这两首词也有某些相关之处。苏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确是独步千古,一吟诵,会觉得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和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好生相似,有人说杨借用了苏,我倒更愿意相信是两人精神上本就有相通之处。若论文采,《念奴娇》或许高过《临江仙》一筹,它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背景上,幻化叠现出三国英雄周瑜以及绝代佳人小乔,托出周瑜的不世之功,接着,苏轼仰慕周瑜,发出“人生如梦”的悲叹。《念奴娇》洋溢着对英雄主义的神往,将三国英雄时代冲刷殆尽,一去不返,苏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游赤壁后发出的人生感慨,从一件事中引发出感叹,更多的是回想起具体历史的人和事,与自己的遭遇相对照,内心是有一点不甘和愁苦的。
杨慎的《临江仙》则横空出世。它的首句深沉凝重,悲壮苍凉,秦汉三国五百年,一波一波的英雄前仆后继、叱咤风云,所建立的功业震古烁今,可是英雄们今天都在哪儿?恰如眼前这滚滚的长江,大浪淘沙,无影无踪了。杨从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待所有的人和事,完全看透个人命运的得失沉浮,词的格调因而变得豁达和从容。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这首词的词眼,它凝聚了杨慎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认识。人世间的所有是非、真假、黑白、善恶,都会被时光磨灭,个人的荣辱、沉浮、成败、名利,都会由于寿命到头烟消云散,一切价值判断都被生命有限这个铁律消解了。万事万物唯有时间空间永恒。“青山依旧在”写空间的永恒,“几度夕阳红”意在表达时间的永恒。也就是说,以上三句是《临江仙》词思想内涵的核心,可以说杨慎是站在哲学的高度思考问题。而苏的《念奴娇》着眼于赤壁之战,只是历史的一个点。难怪清初毛氏父子(毛纶、毛宗岗)要越过苏的《念奴娇》,选择了《临江仙》成为《三国演义》的点睛之笔。写到这里,我想起杨慎在流放期间,还率领仆百人去帮地方官员平定乱贼,端的是一个“饮冰十年,热血难凉”的铁骨男儿。
因此,《念奴娇》文采胜出,《临江仙》思想内涵夺冠,两篇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什么机关渗透,什么荣枯有数,什么利锁名缰,都不如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须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