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1-02-27罗丽川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

罗丽川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作为德育重要载体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的核心。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把《道德与法治》课打造成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思政课。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阐述: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目标、牢固树立德育渗透的意识;突出实践性和现实性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和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的考核方式;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德育素养;坚持启发式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增强德育的实效。通过这样去提升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小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前言

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道德与法治》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是一门以少年儿童逐渐扩展的生活圈为基础,以中华文化的有机渗透为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以道德观、法治观引领下的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养育为两大支点,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轴的一门必修课程。提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落脚点之一,一切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坚持立德树人,制订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二、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存在,学校学习环境的好坏可能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首先,课程开设方面:学校在教材选择上使用国家规定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课程设置为一至四年级每周两节,五、六年级每周三节,但经常给主科(语文、数学和英语)占用,用于补回拉下的课程或者习题讲解,多发生在考试前后和单元学习前后。主要原因是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认为《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副课,不参与考试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业成绩方面影响效果不显著。

其次,教学资源方面:学校没有专门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均为兼职教师且教师教龄偏老龄化;教材所举案例典型性不足;教研活动相比其它学科较少。学校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建设,学校课标研读工作不到位,教师专业素养能力不高,对教材定位把握不到位。

最后,教学投入方面: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投入占比小,课堂教学和日常德育活动缺乏联系,日常教学活动《道德与法治》课参与度不高。

(二)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对学生人格发展和知识建构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首先,知识教学没有体现通达价值,教学目标设计出现偏差。在教学目标设定中,教师依旧按照三维目标设定,课堂建模核心素养文化基础建设方面不明显;其次,教学导入过程中,导入环节直接导入较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后,课堂效果方面师生双边性互动不太明显,大部分班级以课堂提问进行,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隐性作用没有显现,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深化学习活动动机不强烈。

(三)学生方面

怀海特说:“教育目的只有一个主题,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而小学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期待度不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经常不能引起共鸣,学生幸福感获得不强烈,学生个人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凸显,促使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发挥效度不明显。

三、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目标、牢固树立德育渗透的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才能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性和人文性的教育,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三观的凝聚升华,要让这些思想在小学生的精神上生根,行动上表现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首先,我们可以收集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和一些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让学生通过事例来理解其中的理论内涵。例如,在学习“无私奉献”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讲一些关于在边远山区支教的志愿者,不求回报,为学生奉献出自己青春的故事;在学习“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搜集关于这方面的光荣事迹,在课堂中互相分享,并作出表扬和评价,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在学习“弘扬民族精神”的时候,教师可播放相关英雄事迹的视频,让学生动态地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其次,我们可以创新课堂的授课形式,例如,带领学生情景再现,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身处情景中更好地体会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在课堂中不同形式的表达和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和细致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和重要意义,在过程中达到德育滲透,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

(二)突出实践性和现实性,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农村小学教学应该多设置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每一次的实践。例如,在植树节时,可以带领学生种树,为防治环境污染做贡献;又或是学习雷锋做好事,关爱且尊重身边的弱势群体,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让学生学会更好地关怀社会。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义卖义捐的活动,(下转第16版)(上接第15版)将自己闲置不用的物品捐给慈善机构或福利院,鼓励学生把自己不穿的衣服捐到小区的捐物箱中,帮助更多的孩子。献出爱心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