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持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

2021-02-27周书伟刘素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周书伟 刘素琴

【摘要】本设计从课文入手,通过寻找文中和生活中的民风民俗及民间艺术,分析其价值和意义、局限及糟粕,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在坚守文化本体性的基础上,保持文化自信。同时,对异域文明保持开放性,加以分析和批判性吸收,促进文明互鉴,共熔一炉,建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新文化。

【关键词】民风民俗;文化自信;文明互鉴

一、整体设计

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说:“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本节课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整合本单元的四篇文章《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中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让学生整体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联系现实,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提升思维能力,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1.整合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特点,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及民间艺术特色。

2.认识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学会辨析其精华和糟粕,提升思维能力和鉴别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梳理文本内容,提升整合能力

1.复习本单元内容,按要求填写下表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提问明确

3.预设答案

4.设计意图

通过图表归纳,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接触到的民风民俗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既是文化和知识的积累,又是记忆的强化。也让学生学习用图表和分类进行整理的方法和习惯,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二)课内课外联结,了解家乡风俗

1.想一想你家乡有哪些民风民俗及民间艺术?请简要介绍。

2.提示:可以联系具体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元宵、春节等。

3.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在地的民风民俗,既是对课文的有效补充,也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打捞,让它们和课文中的内容有效联结,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一种习惯:时刻联系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文化,拉近生活和文化的距离,也拉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三)挖掘价值意义,提升思维能力

1.国家大力提倡并帮助我们学习和传承民风民俗和民间艺术,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和你家乡的风俗及民间艺术举例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3.预设答案:提倡民俗文化可以使人轻松愉快、见识多样多元的民俗现象,增进对社会生活、文化的理解;民俗和艺术里有美好的愿望,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如,祈风调雨顺、求平安等;民俗和艺术里有向善的倾向,使人学好、宽容、热情、努力向上、有爱心等;民间艺术,还是一切艺术之根,人们在艺术里发现自己的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对它们提炼、加工和提升,还可以创造出传世的伟大作品……

4.设计意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凭空存在,它依附于、渗透在具体的民风民俗和民间艺术中,学习和传承民风民俗就是在学习和传承传统美德,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和艺术更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就是在传承中华文明的根脉,根深才能叶茂,才会使我们的前进更有方向感,行稳致远。

(四)保持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互鉴

问题一:

1.当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其它地方的存在差异甚至产生冲突时,我应该如何对待?请举例说明。

2.提示:南方人过年吃鸡鸭鱼,北方人吃饺子;南方多吃米食,北方人多吃面食;南方人尚淡,北方人尚咸;可是南方人吃咸粽,北方人却吃甜粽,又如回族人禁止吃猪肉……

3.预设答案,原则:宽容、尊重、融合。

尊重差异,尊重对方,尽可能照顾到对方的禁忌;入乡随俗,在保持自己特性的同时,尽可能融入当地生活;不能偏执。

问题二:

1.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很多中国人把过西洋节当时髦,却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预设答案。以“我”为主:保持民族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选择吸收,洋为中用,兼收并蓄,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崇拜;很多人到国外旅游,一定要尊重别人,入乡随俗,不能把自己在国内的习惯强加于人。

3.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强化学生的文化宽容和尊重,通过了解文化习俗的源流,深入理解一种习俗内在合理性,提升互鉴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保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吸收异域文化和风俗,共冶一炉,美美与共。

(五)破除陈规陋习,增强鉴别能力

1.有没有一些民风民俗在今天看起来已经不再合理合法?请举出一两例,并说明我们应该怎么办?

2.预设答案。如,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祭拜鬼神、算命测八字、巫婆代医生,私罚私刑如浸猪笼等。

理解:了解这些陋习存在的原因。

宽容:有些陋习社会危害性不强,要合理、柔性化解。

宣传: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宣传科学,战胜迷信;宣传节俭,战胜虚荣和浪费。

抵制:对于触犯法律的陈规陋习,要运用法律武器坚决抵制,以法治战胜私了和私刑。

3.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提升学生对民风民俗的鉴别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某些民风民俗来自于野蛮和迷信时代,在具有图腾性质的同时,既有违反人性,也有悖于法律。有利于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也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再一次訓练。

(六)结语

民风民俗和民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要珍爱,要多学多做多传承,也要多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习、传承和鉴别中不断进化,这也是先祖和我们的千年之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年之约,行于目前。

(七)作业

题目:介绍家乡的一种民俗或者一种民间艺术

要求:叙述一次观赏或参加一次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表演的经历。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