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态教研刍论

2021-02-27杨一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常态教研笔者

杨一平

一、什么是常态教研

常态教研是一种基于教学常态下的教育科学研究,它所研究的对象就是教学常态下发生的各种问题,并要探索解决的方法,达到追求更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它重点关注常态课中的问题,把它们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

常态教研的内容:我们密切相关的主要有常态课例研究、两个常规的落实、常态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常态教研管理等,其它内容本文暂不涉及。

常态课例仅相对于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而言的,是指在普通的教学条件下未经雕琢的课例。我们的推门课听到的、平时教学工作中的课例全都是常态的。常态课呈现了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反映了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组织协调能力。一节比较成功的常态课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他要吃透教材、了解并掌握教材编写思想;课前要下足功夫,备课要精益求精;有扎实的基本功;他能用智慧及时解决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等。同时,也要求学生要积极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有效地生成效果。

因为我们的教学工作99%都是在常态条件下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常态课例执教的成功与失败,对学科、学校乃至全区的教学质量具有无与伦比的决定性影响。

两个常规是规范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的法规,是我们从事教学工作必须遵守和服从的规定。这强调了“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工作”。这里,笔者谈一谈对教学工作的定位。如果把学校各项工作比喻成一棵大树,德育就是树根,体现了核心地位。但德育工作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不宜搞大规模的运动战,如同浇花,不能拿着消防水龙头对着花来冲。教学工作是树的主杆,学校必须确保它的生长需要。这棵树开的花、结的果要以教学这根主杆为主。其余各项工作应服从教学的要求,不要同它争营养、抢空间。

二、常态教研与其它教研的关系

常态教研与其它形式的教研的关系是:常态教研是一切教研的基础,其它形式的教研是常态教研的必要补充。它们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常态教研和其它教研的最大区别,可打一个生活的比喻:其它教研好比初恋、新婚:浪漫、甜蜜、鲜艳、靓丽;而常态教研就是俩口子过日子,洗买烧汰、柴米油盐酱醋。女的相夫教子,偶尔磕碰个小嘴;男的打拼养家,不时发一发小丈夫的大威风。平平淡淡,甜甜蜜蜜,朴实无华,却占据着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须臾不可或缺。我们提倡常态教研,把它作为研究的中心和重点,决不是反对其它教研,聚焦常态课也不意味着要放弃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例如,一节外出比赛课,怎么也得要试讲试讲,集体评一评,修改修改。否则拿一般常态课参与比赛,和那些经过反复磨练的课相比,何来胜算?

常态教研并非高不可攀、只有少数专职人员可以涉及的,实际上它就在我们身边:在办公室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几个人把重点、难点分析分析,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就是常态教研,信手拈来,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如此,我们可以发出会心的微笑,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做常态教研。笔者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个认识的误区:教研就是搞课题,那是少数人干的事。这样的认识其实是大错特错了。因为我们只要有心,就可以做到人人做教研,时时想教研,处处干教研。假如语文教师想一想怎样让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丰满;数学教师多问一问“为什么有些学生计算算理掌握不好”、体育教师多思一思“怎样帮助少数学生过立定跳远的关”……那可就不得了:常态教研的目标,过程无处不在,让你的大脑不能停止思考,长期坚持,提高教学效率也会成为必然。

近年来,推门课成为教育界一个热议的话题。按理说,听推门课一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常态课,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二可以真实了解到执教教师的能力水平,包括该班学生的详细学情,是常态教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有一种观点认为推门课对教师不尊重,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利。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一个设问:解放军战士能否以“紧急集合”影响了休息、20公里武装越野训练损害了健康为理由而拒绝呢?答案应该是一目了然的。

三、目前常态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笔者在教学调研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地归类并对形成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大致有:

1.教学组织单一、低效。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兴趣,应付学习。

案例一: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

【背景】这是一节美术课,在教师示范画了一只玩具猴之后,学生自由地画自己带来的玩具。之后,教师独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玩具反斗城,让学生把作品挂在反斗城里。

(点评:玩具反斗城绝对是儿童的挚爱,把自己的作品挂上反斗城,那种内心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购买一个作品。

(点评:瞧,老师够大胆的了,课堂上做起买卖来了。而当代社会,培养小学生的经济意识可算是一个超前教育了)

这下就热闹了,学生人来人往,争相购买。学生们那种兴奋劲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点评:快乐是艺术之源)

2.重、难点末能得到有效突破。如计算的算理是教学中一个关键内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一节计算教学课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后进生也就必然应运而生。笔者是执教高年段的,几乎每一次都会遇上这样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小数除法了,可总有几个学生连简单的整数除法都没过关,结果他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后进生更“后进”了,让教师对学生欠下沉重的“债务”。

3.课堂提问要么冗長不简洁,要么是指令不明确(教师出示一个画面,问:你知道什么信息?结果学生把和教学有关的、无关的全部讲出来,时间也就这样浪费了)。有时候,教师在提问时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学生不知所云,无所适从。

4.没有及时纠正错误。时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面: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教师发话:“做对的请举手”,一看多数人都举手,这个环节也就过了。每当这时,笔者心中就按捺不住冲动: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怎么办?也有的教师可能会说:毕竟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我们停下来等待,那任务就不能完成了。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但是笔者更感觉这部分学生欠缺的东西如果寄希望于复习时再帮他们补回来,恐怕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功零。道理很简单,要把夹生饭煮好,花费的时间精力会数倍于开始时哪怕多花几分钟所耗费的成本,有时一锅饭也浪费了。

猜你喜欢

常态教研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智珠二则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