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效果及对咀嚼功能、满意度的影响
2021-02-27赵奇
赵奇
先天性缺牙是BMP2 基因突变的疾病,在口腔科较为常见,通常体现为牙齿缺损,牙齿未形成,或全口无牙[1,2]。达尔文在1865 年就提出,上下颌骨在进化过程中变小,导致人类牙齿体积变小以及牙齿先天性缺失。先天性缺牙则牙列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牙槽骨萎缩,咀嚼功能就此减退,导致食物嵌塞及其引起的口腔问题。正畸可以有效改善颌骨可塑性、牙骨质抗压以及牙周膜内环境,通过矫正装置给予牙齿、颌骨等生理性移动,以此对抗畸形。而口腔修复可应对常见的六大口腔疾病,牙体缺损是其中之一。口腔修复采用填充方式,通过牙齿修复体补充薄弱的牙体组织;通过建立临时冠桥给予填充体良好的固位。目前临床治疗先天性缺牙多用正畸或口腔修复进行治疗,顾此失彼,效果不理想[3]。本研究采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对本院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符合研究条件的100 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安氏分类及缺失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19-39/527)。纳入患者经X 线检查证实缺牙区无恒牙胚,缺牙≥10 颗,有先天性缺牙并其他发育缺陷症状。入组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患者经医师诊断、X 线检查,明确其缺牙数目,确定其缺牙位置,了解其牙周情况,行口腔修复治疗,从而定制口腔修复方案。结合患者意愿,实施烤瓷冠、烤瓷桥、金属铸造桥,以及隐形义齿、局部义齿等。
1.2.2 试验组 患者经医师诊断、X 线检查,明确其缺牙数目,确定其缺牙位置,了解其牙周情况,行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为患者制定正畸方案与口腔修复方案。结合患者牙周情况不同及其意愿,实施固定矫治器扭转牙列、错位牙列,清理残留牙根及阻生牙,适当应用制备牙齿修复体,建立临时冠桥,及时调整牙位与牙间距,观察牙冠边缘密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咀嚼功能恢复情况及满意度。
1.4 判定标准
1.4.1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4]显效:患者无牙列错位,无阻生牙,牙齿修复体无脱落,牙位与牙间距正常,咀嚼功能正常,口腔外观正常;有效:患者无牙列错位,无阻生牙,牙齿修复体无大部分脱落,牙位与牙间距基本正常,咀嚼功能有所改善,口腔外观基本正常;无效:患者牙列错位,有阻生牙,牙齿修复体脱落,牙位与牙间距相差大,咀嚼功能明显异常,口腔外观异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满意度判定标准 满意:十分肯定面部外观的改善,认可修复体美观度,矫正及修复感觉良好;基本满意:比较肯定面部外观的改善,基本认可修复体美观度,矫正及修复感觉一般;不满意:不肯定面部外观的改善,不认可修复体美观度,矫正及修复感觉较差。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参照组的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率为90%,高于参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高于参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表4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近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多家单位共同对18 例先天性缺牙患者进行了分析,通过病史采集、临床检查、X 线检查,提取分析DNA 中与牙颌面发育有关或骨骼系统遗传性疾病有关的基因,结果显示BMP2 基因突变影响BMP 通路,临床表现为先天性缺牙。至此,先天性缺牙病因的神秘面纱被揭开,针对性改变基因,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治疗先天性缺牙不再是梦。
在临床医学方面,先天性缺牙分为三种,即少牙症、缺牙症和无牙症。其发病通常出现于牙胚发育时期,患者一旦发病,牙齿数量减少,牙列错位。先天性缺牙会影响缺牙部位临近的牙齿,导致临近牙齿无支持、无约束,从而发生脱落,少牙、缺牙患者甚至演变为无牙。同时先天性缺牙患者的面部发育畸形化,牙齿美观度随之降低,进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嵌塞,进而造成口腔问题,引起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先天性缺牙患者易因身体原因、他人嘲笑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自卑心理,甚至心理扭曲,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5]。
先天性缺牙最明显的表现是牙体缺损、缺失,而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包括牙体缺损、缺失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口腔修复通过合理设计、制作牙齿修复体,达到恢复、改善患者口腔形态的目的,从而保障口腔及机体健康[6]。口腔修复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疼痛、炎症、修复体松动或脱落、修复体破损、咀嚼功能差及食物嵌塞等。由此可见,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存在局限性。正畸学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通过诊断分析进行预防与治疗,从而美观牙齿。正畸常使用各种矫正装置,达到调整面部、骨骼、牙齿以及颌面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性,最终达到口颌平衡。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成年人为寻求美观,选择使用正畸学进行治疗。运用好正畸学,同时需要在合适的时期,成年人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如新陈代谢、复杂的口腔等,但只要牙周状况允许,成年人完全可以进行正畸治疗。但正畸治疗亦存在其局限性,即只注重整体,忽略局部,没有办法针对到已经缺损、缺失的牙体,更难以解决牙周问题。本研究中的试验组患者均行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治疗后患者的牙周、面部均得到有效改善,牙间距缩小,牙齿支持能力变强,咀嚼能力恢复更好,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将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使用,能有效改善先天性缺牙的临床症状,咀嚼能力恢复更佳,患者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