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民族学”专题研究

2021-02-27杨庭硕

贵州民族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负效应民族学进化论

杨庭硕

[主持人语]随着扶贫攻坚行动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完成,中国也就自然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后扶贫”时代显然是一个高度关注生态建设的新时代,环境史、生态民族学也要随之成为共同关注的显学。面对这一形势的巨变,相关学科的学人及时响应,本期推出的4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力图在生态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庭硕的论文是针对当代乡村振兴已经成了主流话语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生态建设必先行的警示。中华民族此前度过了多灾多难的百年光阴,20世纪中叶才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初步的和平崛起。当前,我们面对的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生态建设不得不先行一步,毕竟乡村振兴得依靠现代化的大农业支撑,而现代化的大农业又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生态建设不率先起步,乡村振兴就会迷失方向,科学研究也就找不到着力点。

彭兵和罗康隆的文章针对国内形势和社会需求,从基础理论出发,澄清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取向转型问题。此前我们走过的时代是一个民族学经典进化论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该理论本身是应对形势巨变而提出的基础理论建设,当前中国面对的时代则是常态化建设全面推进的时代,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必然在今后占据主导地位。这两个方面的建设显然需要全新的理论作出回应,该文针对这一紧迫的需要以具体的生态实例出发,论证协同进化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消化吸收的利用空间,有助于推动在新时代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转型。

杜薇和杜双双的文章立足于特定生态环境下建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说。瑶族的药浴在当前的旅游市场中已经稳定占有了一席之地,但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得靠环境作为支撑。生态建设与维护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此项非物质文化能否传承和创新利用。以此为例,不难发现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是如此。时下,很多人过分关注非物质文化特性的宣传和形式上的利用,而脱离了非物质文化产生的时空场域。那么,有价值的精神生活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篇文章的问世也许是一个机遇,帮助人们在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时,拥有一个正确的思路。

梁苑慧的文章则是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了昆明市官渡镇数千年间的环境变迁,以及相关民族对这一变迁的文化响应。各民族先民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他们留下的遗产却是今人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既有可能是今后发展的资源,也有可能是制约发展的因素。有幸的是该文提出了创新利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更重要的还在于,环境史研究还不仅于此,还将涉及到思想转型问题。此前的研究总是误以为古代是落后的,从不考虑环境问题。这样的观点之所以得到人们长期的认可,正好是经典进化论的负效应发挥了作用。如果与前文结合起来,正好可以为消除经典进化论的负效应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负效应民族学进化论
历史民族学课程发凡
生物进化论与文学自然主义
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管理项目调研与分析——基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管理项目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
微信公众平台对新闻传播产生的正负效应
达尔文与进化论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负效应的解决对策
《寂静的春天》科技生态伦理观解读
Y1—Y6“爵”式造型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