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溴鼠灵中毒的诊治
2021-02-27肖绍传福建省泰宁县新桥畜牧兽医水产站福建泰宁354408
肖绍传 福建省泰宁县新桥畜牧兽医水产站 福建泰宁 354408
溴鼠灵又名溴鼠隆、杀鼠隆、可灭鼠等,属第二代抗凝血型杀鼠剂,犬多因误食毒饵或毒死老鼠引起中毒。泰宁县位于闽西北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农村仍然保持着养犬看家护院的传统习惯。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打工增多,村里人口变少,犬成了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孩童的忠实伴侣和宠物。溴鼠灵作为目前首选的灭鼠剂在农村广泛使用,但在投饵灭鼠中,由于毒饵投放不规范或对毒死老鼠没有及时进行清除和无害化处理,造成犬误食引起中毒时有发生。2020年11月5日和12月21日,笔者接诊了2例家犬溴鼠灵中毒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1.1 病例1泰宁县新桥乡新桥村万某于2020年7月购买2只本地土种犬饲养,每天饲喂剩汤残羹,8月2日免疫接种犬瘟热、传染性肝炎、细小病毒病、狂犬病和犬副流感五联活疫苗(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因家里老鼠多,11月2日畜主购买了陕西猫王害虫防治中心生产的鼠克星(主要成分为溴鼠灵)灭鼠剂在住家周围投放,11月5日上午9点左右,畜主看到1只较大的犬在毒饵投放处活动,中午发现该犬躺卧在圈内,呕吐,发出痛苦的鸣叫声,另1只犬精神状态、饮食欲正常,遂来电求诊。
1.2 病例2新桥乡枫源村范某饲养3只土种犬,平日饲喂米饭,偶尔投喂猪骨、鱼骨,犬只接种过狂犬病灭活疫苗。12月21日上午犬只出现呕吐、腹泻、不停鸣叫等症状,其中1只吐血死亡,逐来我站就诊。据了解在1周前其住所附近有人投放了灭鼠剂(主要成分为溴鼠灵)。
2 临床症状
患犬在中毒初期表现恶心、呕吐,高声吠叫,呼吸加快,可视黏膜发绀。随中毒时间延长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鼻孔流泡沫状红色黏液(病例2),排粪、排尿次数增加,有的排带血粪便或血样腹泻,排血尿;腹下无毛处皮肤出现紫癜,针刺皮肤出血不止;病例2中1只重症犬出现肌肉紧张、痉挛、惊厥,对外源刺激敏感,呼吸困难,脉弱而急速。
3 剖检病变
剖检1只病死犬,可见天然孔出血,皮下、肝、脾、肾有出血点,腹腔及心包内有大量棕红色积液,心冠脂肪和心肌出血,胃、肠黏膜充血、出血和 坏死。
4 血凝试验
保定患犬,采集颈静脉血,滴数滴于干净载玻片上,5 min后血液仍不凝固,说明凝血酶原形成受阻。由于基层条件所限,未进行凝血酶原活性测定。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剖检病变及血凝试验结果,诊断为溴鼠灵中毒。临床上需与维生素K缺乏症相区别。维生素K缺乏症患犬表现为感觉过敏,皮下、黏膜出血,自发性鼻出血或直肠出血,后期皮肤、黏膜苍白,贫血,水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液呈水样,伤口和溃疡面难以愈合,犬只无误食溴鼠灵病史,也无呕吐、腹痛等表现,在临床上放养犬只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很少发生。
6 防治措施
1)病例1因中毒不久,毒物可能尚在胃内,遂灌服0.5%硫酸铜溶液30 mL催吐,促进毒物排出,减少毒物吸收;病例2灌服硫酸钠15 g(配成5%溶液)导泻,并配伍内服活性炭5 g,以吸附毒物,保护胃肠黏膜,阻止毒物吸收。
2)及时应用解毒剂。对于轻度中毒病例,肌肉注射维生素K1,按3 mg/kg体重,每6 h 1次,连用3 d,之后按2 mg/kg体重,每12 h 1次,继续注射5 d。病例2重度中毒的1只患犬使用维生素K115 mg、维生素K320 mg、维生素C 500 mg、10%葡萄糖250 mL缓慢静脉注射,2次/d,连用3 d,之后按每千克体重2 mg肌注维生素K1,每12 h 1次,连用1周;癫痫发作时,配合应用苯巴比妥,按6 mg/kg体重,视情况6~12 h注射1次。
3)加强护理。将患犬移至安静、光线较暗的环境内关养,并注意做好患犬的保温工作,定期喂服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鸡蛋羹或肉粥等),这对该病的治愈至关重要。
经采取以上措施治疗5 d后,4只中毒犬精神明显好转,采食量上升,可视黏膜上的出血斑点及皮肤紫斑逐步消退;10 d后电话回访,患犬恢复正常。
7 讨论与体会
1)为确保灭鼠安全,应通过培训班、电视、发放宣传单,以及利用短信、微信、村级广播等多形式、多渠道向广大群众宣传科学灭鼠和安全用药技术,指导农民科学安全灭鼠,避免乱用、滥用灭鼠剂。加强灭鼠药市场监管,严格实行灭鼠药统一供应、定点销售和台帐管理制度,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鼠药。必要时,由村委会统一组织集中开展灭鼠行动,做好灭鼠前宣传告示、标示工作,告知村民投放毒饵具体时间,并要求在投毒饵期间圈养好畜禽、看护好犬猫等动物。为确保灭鼠效果与安全,毒饵应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统一投放,做到晚投早收,翌日及时收集死鼠作深埋无害化处理,防止生产性中毒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2)溴鼠灵是一种强力抗凝血型灭鼠剂,毒性强、药效快且强烈。中毒机理主要是干扰凝血因子合成和维生素K代谢而产生凝血障碍,使血凝时间延长,此外还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中毒动物发生严重的内出血和外出血而死亡[1]。由于溴鼠灵毒理机制及半衰期长,而且其中毒症状及危害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因此,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治,症状解除后还须注意观察,以防迟发型致命性的脏器出血。一般救治措施为:(1)促进毒物排除减少毒物吸收,根据中毒时间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如毒物食后4 h内,毒物尚在胃内,可采取灌服硫酸铜0.1~0.5 g(配成0.2%~0.5%溶液)进行催吐,以排空胃内容物,5~10 min后无效的,可重复使用,有条件的可洗胃;食入毒物时间较长,大部分毒物已进入肠道时,可采取灌服盐类泻药导泻,如硫酸钠10~25 g(配成4%~6%溶液)或硫酸镁10~20 g(配成6%~8%溶液),或用温水深部灌肠,也可使毒物排除。(2)及时肌注维生素K1注射液,每天2~4次,重症者静脉滴注,该药是溴鼠灵中毒的有效解毒药,越早应用效果越好,治愈率越高。(3)实施必要的全身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了促进毒物排除和增强肝脏解毒机能,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或林格氏液。此外,可肌注速尿针,以加速毒物从尿液中排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