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衙署园林选址及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2021-02-27张娇娇
张娇娇 王 欣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近年来衙署园林研究不少,从衙署园林概念[1]、衙署建筑[2]、地方衙署园林[3,4]等角度阐释了衙署园林的类型、功能及总体布局,并以案例从历史沿革、地域特征来分析衙署园林。但是学界对浙江地区衙署园林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笔者尝试对浙江衙署园林地域性特征进行研究,以探讨其选址归因及空间布局。
明清浙江布政使司(省)均下辖11府城,设杭嘉湖道、宁绍台道、金衢严道、温处道4道,文章以杭嘉湖地区、宁绍台地区、金衢严地区、温处地区四个区域进行衙署园林地域性研究。基于多种类型地形自然环境(如表1所示)及人文特色,浙江衙署园林选址及空间布局营造各具风格,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
表1 浙江府衙地理分布表
1 杭嘉湖府城风貌
浙北杭嘉湖地区,其境域内水网密布,平原广布,地势低平少山,优良的自然地理格局为三府府城风貌及衙署园林营造创造了殷实的环境。
杭州府治,雍正《浙江通志》[5]载:“在丰宁坊竹园山。”
杭州府城为腰鼓城,此名始于吴越时期即吴越国杭州罗城,府城南北修长,东西狭窄,形似腰鼓[6]。府城南依吴山、凤凰山建城,北有武林山。其原府治于凤凰山麓,后改迁址,《咸淳志》[7]《乾道志》[8]载有变迁始末:“旧在凤凰山之右,自唐为治所。中兴驻跸,因以为行宫而徒建州治于清波门北,净因寺故基。”“府治旧在凤凰山之右……翠华驻跸,今徙治清波门之北……”,又有雍正《浙江通志》:“杭州府治,在丰宁坊竹园山。因之建炎以后即其他行宫而守臣始于竹园山见治所。”由此,丰宁坊竹园山为杭州府治所在。府又东带钱塘江,西擅湖光,襟溪带湖,府城内河曲引自西湖水,河网贯通密布。城内民居北,官居南,衙署建筑多立于南部,衙署园林众多。
湖州府治,在子城内正北。
湖州府处杭嘉湖区西北部。府城呈龟形,北临太湖,府城三面环山,山以西为多,有四水由府内发散于城外,《太平寰宇记》[9]记载:“凡四水合为一溪。”“江渚汇”为四水汇成的府城中心,河道交叉,多岛屿、汀洲,商贸、文化交流繁荣,呈现城水相依、依水筑园建亭台的府城风貌。府内衙署园林白蘋洲,自唐起便为官员雅集会客之处。《浙江通志》卷四十二“古迹”载有白蘋洲三园,道:“弘治湖州府志唐开成中杨汉公置为一郡佳胜处,光启中李师悦改为仓。徐仲谋白蘋洲三园诗风流人物两相逢,白傅高文纪汉公。三圃五亭装郡景,千花万卉媚春风”,其五亭,为白蘋亭、集芳亭、山光亭、朝霞亭、碧波亭。《湖州府志》[10]载:“五亭在白蘋洲北。开成三年杨汉公重建白蘋亭,又建集芳、山光、朝霞、碧波,凡五亭,白居易有记”。
嘉兴府治,在城南隅。
嘉兴府为杭嘉湖三府中最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府城,其境域内水多山少,光绪《嘉兴府志》[11]:“浙西杭州半山半水,湖州亦然,嘉兴水多山少,实为泽国”,又有“汇为河,停为湖,为荡,为漾;分为泾,为港;澄为潭,为池,而所以防其泛滥。”此地自古以来平原广布,处江河湖海汇通之地,府城内河道纵横密布,自唐起呈现“一城中心,八水绕城”的格局,民众依河建居成街,多桥梁又以舟通行,“拊钱塘之肩背,通五月之肘腋。鱼盐饶给,商旅四通,亦江东之雄郡也”[12]。可谓物饶民安的佳地,城内园林建设故较为繁多,衙署园林亦建于平地处,有节推厅、司理院、监仓东厅、酒税司等等。
2 宁绍台府城风貌
宁绍台三府境域内多山多河多溪,城内湖沼众多,宁波月湖、绍兴鉴湖、台州东湖都是享誉至今的园林胜地。
宁波府治,在城内西北隅。
宁波府处于宁绍平原东部,以北为丘陵,西靠四明山脉,以南倚天山脉,东临海域,境内有甬江、奉化江、余姚江三江。四明山为宁波府主山,意义重大,《唐书地理志》[13]:“开元二十六年,采访使齐浣奏以越州之鄮县,置明州,以境有四明山为名”。府城选址于河流与陆地交错的三江口处,地势低平,为平原。子城内衙署横立,宁波府治“在城内西北隅”,分巡宁绍台道署“在府治西北隅在府治西北隅……堂北有土山山右又小山一建亭其上亭前为莲花池”,督学行署“在府治西南”[14],各级公署衙署层出不穷。
绍兴府治,于府山卧龙山麓。
绍兴府处于宁绍平原西部,府城背山面水[15]府城内衙署选址依山就势,布局张弛有度,多建于卧龙山麓或周边。今府治据其东麓,山阴县署在南麓,其余官署有记:“分守宁绍台同知,在府治西,有外门,有厅,有寝。山阴县治,在府治西一里,负卧龙山脊面秦。会稽县治,在府治东三里。”[5]卧龙山南缓而北陡,蜿蜒奇秀,处易守难攻绝佳之地,建有衙署园林亭阁花竹以供官吏休憩,山麓有东园、西园,山腰立杜鹃楼、望云楼、披云楼、海榴亭等,其顶又坐有望海亭,可见衙署官衙及衙署园林遍布延伸至山顶部,卧龙山实属胜地。
台州府治,雍正《浙江通志》载:“在城西北大固山之麓”。
与宁波府不同的是,因其军事所要,府治坐府山上,后迁于山麓,地据形胜,处于绝佳的地理位置。其衙署园林多以风景建筑为主,多用于集会。通过实地调研,今无遗迹可寻,仅府山大固山仍据城墙一侧(见图1)。南宋建都临安,辅郡为台州,故衙署园林繁荣于宋,当时其也与公共园林、私家园林等呈现良好的态势。宋时府衙内建有瑞莲、静镇、节爱、君子、岁寒等堂。节爱堂取“节用爱人”之义,乐山堂取“仁者乐山”之义,更有玉霄、梅榭、云海、参云、万壑风烟等亭楼立于大固山。玉霄亭,李举之诗云:“新亭崛起最高峰……” ,舒啸亭,尤有诗云:“山亭在山背,不见山巍巍。但见四面风,辐辏朝宗之”,万壑风烟亭,“万山拱揖,一江演迤,井邑粲然在目,最为奇胜”[16]。其府治内东北侧皆为衙署园林之地,山池楼馆、亭台轩榭遍布,北侧大固山山麓至山腰皆为衙署园林建筑,依山就势,布局散整有序好比绍兴府府山卧龙山,又与南面巾子山对景(见图2)。可见,府山为衙署园林选址、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3 金衢严府城风貌
三府是浙江省丘陵、盆地最多之地,虽与宁绍台、温处等地往来较少,但其区地理风水藏风聚气,山水环抱,由此此地人文气息浓郁,如金华府享有“诗都”美誉,古有金华学派、永康学派。
金华府,处金衢严三府境域金衢盆地东部,其“府境东西相距三百九十八里,南北相距三百六里。西至衢州府治一百九十里,北至严州府府治一百八十里”[17]。金华府境内山清水秀,山多蜿蜒起伏。其府城呈圆状,府治位于在子城内府山南侧,浦江县署有东、西园衙署园林(见图3)。
衢州府,处金衢严三府金衢盆地西部,《读史方舆纪要》有云:“东南有事此其必争之地也”[18]。故设重兵来防守。府治位于府城东南峥嵘山上,峥嵘山与龟峯山相连,亦有《方舆纪要》载:“其东南为龟峯山,府治枕其麓”[19]。府城与绍兴府、湖州府同为龟形城。府治重修于康熙三十四年,清时府治内“中为平理堂,东为经历司,西为照磨所,后为川堂,为明德堂(旧名思政堂)。西为内宅,为双桂轩,最后为大观亭(旧名平山亭),今名游瞩亭,亭东有楼曰望监,有馆曰公余憩所”[5]。
严州府,府城呈不规则矩形状。府治在樊家山之巅。其元时为建德府,至正末被毁。明洪武初,迁址今所,《严陵志》[5]载:“知府王思胜复建。”对于严州府描述:“西后乐园,有遐观亭,有学圃亭,正堂前为露台,为甬道,为戒石亭。”[5]严州府府治西有衙署园林(遗址位于建德梅城景区),其名与宁绍台道署衙署园林同名“后乐园”,其内有遐观亭与学圃亭。可见,官员“民先乐,官后乐”的思想贯穿于衙署园林营造。
4 温处府城风貌
清时设温处道辖温州、处州二府。两府处山川海陆相间之地,有群山峻岭又有广阔海域相傍。
温州府兼具山海江湖。其地三面环山,控接闽越(今福建北部),北临瓯江,枕连沧海。府依五山筑城,又成“九斗之山”,诸山错列。弘治《温州府志》[20]卷之四“水”篇载,温州府素有东南山水之窟称号,“郡之水唯海最大,其次则三汀,次则诸溪涧焉。”[21],水网密布,通五行之水。此山水格局构成了温州府“山水斗城”的独特府城形态。
其主要衙署方位“分巡温处道,在府治西校场旧址”[5]“温州府治,在城西南隅谯楼大街正北。”[20]而衙署也多见于府城内诸山。谢灵运、颜延之典郡时期,已构成较为完整的衙署园林景观体系。此时期凿池载柳,亭阁园池实为盛况,衙署园林建设繁多,郡治内建有西堂(又称梦草堂)、读书斋、池上楼等景观,有诗《登池上楼》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今无存。此外又有中山亭、瑞景楼、红萼楼等衙署园林,但亦无可考。官衙所建衙署园林且园、二此园及玉介园,巧借天然之景,即使身处市井之中亦可得山林自然趣味。
处州府治于枣山南麓。雍正《处州府志》[22]卷之二“衙署”篇有载:“初郡治在城西小栝苍山之巅,至元。”其境域内山水奇秀又险峻,草密木茂,为人间仙境,洞天福地之处,何镗总《栝苍汇纪》[23]卷之一有载:“往称海内十大洞天,栝苍其一也”。根据雍正《浙江通志》记载,处州府治衙署园林亦位于府治北端。府治内正堂为居敬堂(旧名经济堂,又名师帅堂),雍正三年知府姚铃改建。正堂后为川堂,为后堂,清慎勤堂(旧名云山堂)。过后堂,即为内宅衙署园林。衙署园林入口为双芝亭(旧名退思堂),亭后为内宅西侧有轩亭等建筑。由轩南为湖池,过桥,临水结草为宛亭。其侧又有撷秀楼,可观景雅集。明成化《处州府志》[24]:“南园为治郡圃”。处州府南园明确说到“郡圃”二字,郡圃内茂林修竹、花草繁茂,自然有致。整个园子景色优美,时人到南园,可谓“一到南园便忘返”。
5 浙江衙署园林选址归因
浙江衙署园林因衙署的特性其选址要顾虑安全、风水、百姓需求等众多因素。嘉兴府、湖州府、宁波府三府衙署园林“平地而建,闹市择幽”,杭州府、绍兴府、台州府则“依山傍水,峰林环抱”,金华府、衢州府、严州府又是“崇山峻岭,幽雅清净”,而温州府、严州府“山峦叠翠,洞天福地”。
5.1 安全防御,军事要塞
考虑到浙江杭嘉湖以南地区多山地地形且受其他因素如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影响,出于防守及防灾等安全性因素目的,府治建于易守难攻的高地或是角隅之处,并不是城正中方位。高地可瞭望洞察敌方行踪,并能在发生水涝灾害时起到自保作用。
《处州府治》有载:“处之重岭叠峻,清流激湍,较他郡为最险,亦最奇”。处州府据险峻山地,山地之处山贼聚集,尤其青田县为水陆交会,山海襟带之区,东临永嘉与闽地(温州与福建),因此多海寇与山寇,“上患景云矿徒之突发,下防闽海海寇之深入”因此为了防止寇贼攻城,处州府治选址于小栝苍山之巅,元朝后又改址为枣山南麓。又有衢州府府治建在峥嵘山上、严州府治在樊家山之巅、绍兴府治立于卧龙山,因此衙署园林随衙署的选址依山就势分布于山麓,甚至延伸至山巅。
5.2 政治要求,为民所需
宋代程颐谏言神宗皇帝“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除却礼法风水制约,“不正不戚”“择中而治”的政治思想也侧面反映了古代衙署为民所需的一面,这也对衙署园林的选址及布局产生影响。《大清会典》[25]明确记载:“无论省、府、厅、州、县建置,都需环以为城,城中设置衙署”。衙署作为统治者政治权力的象征,处城市政治中心所在,为管理城内民众,便民所需。其他衙署依其管理事务的性质选址建造,比如清时专业道署粮食道等,因其管理职能选址于关口或河边。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为了维系上位者与社会下层阶级的沟通,达到绝对统治管理的目的,浙江各府城衙署选址不管在高地还是平地,角隅之处或是城中心,府治所在地都具备良好的通达性。其所在位置交通便利,与民众联系紧密,多处于民众聚居的地方,以便官吏治理及民众向官府求助等。民心所归,大事可成,衙署园林作为古时与民同乐的场所之一,通过官吏与民众的文化互动或雅集游乐,最大化发挥衙署园林的使用性,构成其社会功能。
5.3 风水制约,顺应礼法
风水学说在影响衙署园林过程中,首先对其衙署选址起着制约性作用,进而影响衙署内各功能区块的布局位置等。浙江各府城选址遵循枕山面水,阴阳合和,风雨所会之处,且景色宜人,藏风聚气的原则,虽坐拥地理环境不同,但总的来看,各府城选址皆为风水佳处,其地山林环抱,或水系交织密布,府衙多为依靠府山而建,依山傍水或背山面江。
就台州府而言,其府治选于山麓地势平坦之地,北负大固山,南望巾子山,灵江环西、南两面(见图4)。用风水学说来分析,大固山为府治的主山,巾子山为案山。灵江与东湖环绕府城,府城内水流畅通,府治又坐北朝南,整个府治相地迎合了山环水绕的风水选址要求。衙署园林因此广布于地势较高的大固山上,以此又来体现其位高权重的等级尊卑体系。同样的衙署园林高地选址,还有绍兴府、温州府,绍兴府建衙署园林于卧龙山上,温州府曾衙署园林于华盖、松台两山,均以地势高来凸显身份。
6 浙江衙署园林空间布局
6.1 院落式布局
院落式衙署园林主要分布于浙北杭嘉湖地区,也有浙东宁波府等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院落式的布局营造。而处于官衙内的衙署园林因风水、礼制等因素制约,常布置于衙内北侧方位,或东北,或西北,又自成一个院落。院落式衙署园林特点为规模小,主要表现为精致小巧、清幽雅致,肖似私家园林布局。多以假山或水池为主要景点,环以其他各景,布局主次分明。衙署内的园林使用对象一般为衙内官吏及家眷。
比较典型的有宁波府后乐园,后乐园选址于道署西北隅空地,景境幽深,凿池叠独秀山,园内有小山丛桂、滴翠轩、梅坞诸多景观。其中滴翠轩又是小院落,轩内“绿天”叶大荫浓,翠意满园。又如温州府且园、二此园等,选址衙署治所东北,院落呈围合式布局,与衙署各院落紧密相连。
6.2 自由式布局
自由式布局的衙署园林多见于选址在府山上的衙署。布局不拘成法,有零有整。
浙南、浙西地区山林环抱,府衙常选址于山麓或山巅,如绍兴府、台州府、处州府等,故其衙署园林多分布于山上,自由灵活零散点缀各式景观建筑,立于高地之上以此来体现为官者的位高权重。形胜幽邃佳境之处,因山就势而建,于景极佳处多建亭台楼阁,借景自然山水奇秀,使衙署建筑与自然巧妙融合,尽显野趣古朴之貌。与院落式布局不同,其受风水、礼制等因素牵制较小,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如防御洞悉、观景远眺等,但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官吏对于修身养性的追求。
绍兴府府山,万历《绍兴府志》记载:“卧龙山,即山为州宅,其后亭阁峥嵘,踵起相望,与其山川映带,号称仙居。山西北幽径蔽亏,傍皆丛篁灌木。西寝后置园亭栽植花竹……龙之腹府宅也。”文载中对卧龙山的形态及相对位置进行了概述,衙署园林分布于卧龙山中部“龙之腹”,由山石蹬道而上,“亭阁峥嵘”“与山川映带”很好地描述了绍兴府衙署园林自由式分布格局,其衙署园林独占高地,山林俊秀,一览众楼小。
7 结语
浙江衙署园林在自然地理、政治经济、礼制风水、安全防御等多元素的作用影响下,呈现其包容性与多元性的特征。自然环境、礼制与风水影响着衙署的选址布局,从而确定了浙江衙署园林独特布局特点。浙江衙署园林环境特征鲜明强烈且独树一帜的地域特色展现了衙署园林所承载的政治及人文环境内涵,直接表明了衙署园林与一个城市的各方面联系的密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