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教育是个伪命题

2021-02-27

中外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苗苗挫折竞争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说有个孩子才1 岁,其父就为他未来上哪所大学担心了。网友们狂喷现在的家长不疯魔不成活,孩子还兜着尿不湿,就为18 年后的生活焦虑,这日子怎么过……

的确,应试教育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有种无以名状的压力,怎么应对这个压力?大概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迎难而上,学区房、名校、名师补课三管齐下;第二条路是绕开应试教育,开辟一条与之相反的路,就是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到底什么样子?据我个人理解,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尽量避开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是标准化工厂,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只定下同样的目标让所有人去竞争。所以痛恨标准化流水线的家长绕道而走,不让孩子接触这种“惨无人道”的竞争。

第二,一切活动围绕孩子的爱好展开。因为核心是追求快乐,所以凡是孩子不喜欢的或抗拒的,统统去掉;凡是孩子喜欢的、擅长的,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下去。如果孩子喜欢运动,那就去运动;如果孩子喜欢昆虫,就带他去动物园、博物馆或者野外……

第三,避免挫折。竞争、挫折、痛苦、压力……都是应试教育的副产品,所以一旦脱离应试教育,就等于远离了这些副产品。父母们有个心愿,如果能够确保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就相当于给他的人生买了幸福的保险。

以上三点如果都能实施,是不是非常美妙?假如把应试教育比作绿皮火车,车厢内资源少、环境差,还嘈杂和拥挤。父母们看不下去,把孩子拉下车,转而去坐高大上的高铁,300 公里的时速,宽敞洁净的车厢,连厕所都无异味,孩子会不会快乐?当然会。可是,会快乐多久呢?我不知道,我估计你也不知道。

最近听到一个事,让我对由以上三种路径组成的快乐教育甚为担忧。我的朋友苗苗是医生,丈夫是企业高层,二人中年得女,对女儿宠爱有加,说前半生为理想奋斗,后半生为孩子打基础:从费用高昂的月嫂,到一流的幼儿园,再到遍及全球的旅游规划……孩子现在在一所高档的国际学校读书,然而却在今年被诊断为轻度抑郁。为什么呢?按理说几十万一年的国际学校,又不搞排名,应该很快乐。

可是为什么孩子没有那种心境?原因正好来自家长过去给孩子创造的快乐,是一种完全外来的幻象。

从这个孩子的角度来看,过去父母理想化的快乐三重奏都存在风险:

远离竞争,不等于获得快乐。我过去也有这个非黑即白的思维,后来发现这也会存在遗憾。苗苗的女儿小学阶段基本没有考试,她习惯了这种模式。到初中,有了测试,她第一次就出师不利,考了个C,所以非常沮丧。她的同桌是从其他学校转学过来的,是个学霸,所以对考试排名不紧张也不焦虑。两相对比,孩子尝到挫败的滋味,不自信的种子在心里发了芽。这也揭示了一个事实,即使父母做足功课,也无法屏蔽掉学校的一切竞争。

其次,尊重孩子的爱好是好,但要以坚持为前提。因材施教,重点不是施教,而是你要充分了解这块材料。比如苗苗曾经给女儿报过小提琴、舞蹈、演讲等好多课程,结果孩子都是学到半路就说不喜欢,丈夫的宗旨是不喜欢就算了,不怕浪费钱。孩子进入初中,看到很多同学琴棋书画样样拿手,又觉得自惭形秽。很多父母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把尊重孩子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可惜的是,如果把尊重理解成了放任,即在孩子尚无判断能力的时候,把一切事情的决定权给他们,那就错了。人的本性是好逸而恶劳,当孩子看到家里的权威都支持自己放弃,那就相当于支持自己半途而废。结果就是,当他们看到其他战胜惰性的同学在不停奔跑并取得一定成果时,他们开始自怨自怜。

还有,避免挫折是一个大谎言。人类的进化是生生不息的,过去我们奉行打骂教育,说不打不成器。后来发现这个不对,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创伤,于是大家调转车头,不打不骂。苗苗说,她的女儿从小都没有被人吼过,可以说让孩子的童年完美避开了硝烟和战火。有一次孩子去同学家玩,碰到同学的妈妈和奶奶在吵架,奶奶气头上把脸盆扔在地上,骂儿媳妇和男同事过往甚密,不要脸……孩子看到这个场景非常害怕,回家后哭了很久,一直说那些人怎么这么可怕。苗苗很无奈,说自己用了这么多心血,到头来却让孩子生病了。

我说,凡事都要讲究平衡,教育也是一种平衡。我们知道外面是充满竞争的,学习一定会辛苦,但一味地避开这些,或许会剥夺能让孩子变得顽强和坚韧的重要体验。你会发现,他以后遇到风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回来依靠你。

“快乐教育”好比吃鸡翅膀时,你认为啃骨头麻烦,帮孩子把肉全部剔下来,结果孩子发现形状都没有了,索然无味。而且,孩子并不会感激你,因为你忽略了,他其实也有双手,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苗苗挫折竞争
挫折使我更坚强
感谢竞争
爱帮忙的蜡烛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