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时空的对话

2021-02-26钟小敏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2期
关键词:泥料紫砂师父

钟小敏

在摇滚的曲风中享受创作的过程,“紫砂新青年”马品一说:“紫砂创作是传统的,也是当代的。”

宜兴丁蜀镇外东南角,有一栋小楼,远离紫砂交易市场,偏远且安静。在小楼的三楼,宽敞明亮的工作室和展示厅里,有几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每日从午后一点到凌晨,他们齐聚在此,一边谈古论今,思绪飞扬;一边全情创作,下刀有度。他们自称“紫砂新青年”。

26岁的马品一是这间工作室的发起人。2021年是他在紫砂新世界里闯荡的第十个年头。

拜师往事

太湖西岸的江南小镇宜兴,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地多达九十多处。其中蜀山盛产的陶土,作为制作紫砂器具的上等原料,让丁蜀镇闻名遐迩。

马品一就在这里出生长大。生活在紫砂壶之乡,想不爱上这风雅之物都难。2013年初,朋友带着马品一创作的一把壶来到了紫砂工艺大师王小龙家。这个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是马品一紫砂创作生涯中的一次转折。

1940年出生的王小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紫砂艺术大师,其创作方式独特,个人艺术风格高雅,作品获奖无数,是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当年78岁的王小龙老师让朋友带话给马品一:“你很有天分,过来聊一聊。”

21岁的马品一根本不敢相信朋友的话,自己不过边玩边学了两年,没有老师,全凭自己琢磨,作品如何能入得了大师的眼?

“我当时进去的时候,心跳加速,紧张得都发抖!”不信归不信,马品一还是去了。“师娘出来接我的。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不紧张了,就像自己的奶奶一样。”

王小龙的夫人高丽君,同样出生于紫砂名门,她的作品新颖独特、清秀端庄。这对紫砂伉俪,合作的多件佳品如《牵牛彩蝶》《高瞻远瞩》等,在业内美名远扬。

聊起第一次见面,马品一特别开心:“师父当时不在,‘打假去了。”此刻他孩子般的笑容里又多了一份敬仰,“有人把自己做的壶打着师父的名义去参加拍卖会,师父让他撤掉,也不需要他赔偿。”师父的宽容,在马品一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王小龙把所有徒弟都叫到了眼前,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看看,这是小马学习两年做的活!”几天后,在父母的见证下,马品一成为王小龙的徒弟,没有请客送礼,拜师礼简单而朴素。

2013年4月22日早晨7:30,马品一正式报到。这是他毕生难忘的日子。开学第一课,78岁的师娘对马品一说的第一句话是:“小马,你来学壶,不可以想到名和利。有一天你做好了,名和利自己会来找你。”这句话,马品一受益匪浅。

这节课上,师父的考验,让马品一豁然开朗。师父给他的命题是:正方体。自以为做了两年壶的马品一自作聪明地给泥稿赋予了少许肉感,师父看后直接驳回。马品一这才明白,脑洞大开也好,大胆尝试也好,扎实的技艺才是手工的基础。如何灵活运用工具、如何就地取材完成作品,才是考验创造力的基础。

冲突与创作

2016年,马品一创办了自己的第一间工作室。说起这个,他笑着说:“这是一个蛮好玩的故事,是我脑子里的一个冲突。”

2015年,马品一在师父家学做一款非常锻炼人手艺的经典器型。当时他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也赏鉴了一些当代艺术作品。木心和陈丹青的艺术巧思,交织着窦唯、张楚和崔健的呐喊声,在马品一的心底碰撞、冲突着。

“我得做点什么!”他觉得自己的创作似乎被束缚了,他想要冲破藩篱,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里点燃创作的火花。

正是在这一个个的冲突里,马品一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就像西方艺术派别中推翻式传承的风格一样,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个性。我要创造更有风格的作品,建立自己的风格。”

《传与承》便是马品一冲突思绪下的第一件作品。2015年底,他开始把脑海里打破传统的壶型画在了纸上,经过一次次修改设计,选用泥料,自己炼泥,制作一比一的泥稿,再烧制、修改、完善,2016年最終呈现在眼前的作品,层次丰富、妖娆而灵动,手法夸张,竹节错落有致,原色的段泥让整件作品看起来质感上乘、沉稳雅致。

在马品一的工作室里,有一处是他炼泥的地方。作品在设计的过程中,他就将泥料的选用和搭配考虑其中,不断地思考和尝试,用最传统的方式炼制泥料,使其呈现最佳状态。

曾有一位泥料商看他年纪轻,用劣质紫泥忽悠他,说这是“底槽清”。这让马品一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紫砂市场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紫砂文化需要传承的不仅是紫砂壶工艺,还有朴实、善良的匠心。

奔跑着的灵感

明清是紫砂发展的兴盛时期,明代有成就不分伯仲的师徒供春与时大彬,清代有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的“曼生十八式”。那是个名家辈出的时代,紫砂壶造型独特、风格大气、题材广泛、用泥考究。在传统技法中加入了金银丝、红木、珍珠等材质的镶嵌。

聊起那时的大家和作品,马品一满心敬重,也略有忧心。当下的名家、名品鲜有能与那个时代比肩的。这其中的差距不是技艺,而是少了一种于天地间自在奔放的感觉。能成为紫砂大家,留名于世,需要的是创造力、技艺和设计。而现代的紫砂人,或许是对传统的传承太过于钟情,反而在创作上显得拘谨。正因如此,马品一的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线条感。

2017年,再看《传与承》时,马品一的脑海里闪过“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八个字——这不正是魏晋名士嵇康吗?灵感迸发,见证奇迹的时刻便不会太远。

2018年起,“竹林七贤”系列正式推出。《七贤·刘伶》将醉侯刘伶的醉态表现得可爱有趣,展现出其自由奔放的真性情。《七贤·向秀》壶身“佛肚竹”造型向世人展示了向秀作为士族的双重文化性格以及在自我分裂与和解中的微妙变化。壶嘴和壶把中的“竹”意又诉说着他的自由与逍遥。

如果说“竹林七贤”系列是马品一继承性打破传统的代表性作品,那么《融》就是他灵感乍现后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的定格。滴水穿石的坚持,是他自诩艺术家的底气。《融》是壶,也是雕塑,可以用来喝茶,也可以作为艺术品,如水滴般的造型完全就是当代艺术。大胆的马品一摒弃了传统的外露式壶嘴和壶把,把壶嘴做进了壶的内部,极大地保留了壶的实用性。

在做壶的路上,马品一成长得很快。他说自己很幸运,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果说我有什么担忧的,我觉得有两点,一是担心传统艺术和传统技艺的流失,二是担心纯粹师徒关系的流失。”

师父师娘很传统,他们把学艺及做人的道理充分地赠予徒弟。马品一同样将此传授给工作室的学徒们。在与师父沟通作品时,开明的二老从不一板一眼地说他哪里有问题,而是找出一些书和资料,让他自己翻阅,从而构建起徒弟的创造力和审美。《传与承》被抄袭的那段时间,马品一并没有诉诸法律,却遗憾于没机会给造假者一些合适的建议。

“最近,我在策划一次活动。”马品一拿出一本杂志,翻出里面的一些关于“紫砂新青年”的简介:“我会邀请十个有兴趣的人,选择不同的命题,找一个地方呆一个月,时间一到,无论是成品还是半成品,都是这次活动的成果。我们记录下这一个月中每个人的创作过程,再做一次作品巡展,用这样的活动,向越来越多的人展示紫砂艺术。”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

猜你喜欢

泥料紫砂师父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师父穿越啦
倒霉的师父
功夫猪
云山之间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
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