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和冬季普定县韭黄韭菜的营养与香气成分分析

2021-02-26胡家艺牟方婷石黎琳华蓉王继飞曾凡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烯丙基硫醚韭黄

胡家艺,牟方婷,石黎琳,华蓉,王继飞,曾凡坤*

1(西南大学 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普定,562100)

韭菜(Alliumsenescens)是百合科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特殊的强烈气味,是我国重要的葱类蔬菜之一,具有促消化、抗氧化、防腐等药用价值[1-2]。韭菜经过无光栽培、组织软化后,形成叶片嫩黄,根部雪白的韭黄,其味道鲜美,能促进食欲[3]。目前,关于韭菜的营养研究多集中于野生韭菜与栽培韭菜的比较[4-6],且不同的研究结果有差异,缺乏韭黄和韭菜营养价值的全面分析和对比。香气成分研究对象多为韭菜[7-8],缺乏韭黄的香气分析和比较,且因样品的产地、研究方法等有区别导致结论有差异。

贵州省普定县已产业化种植韭菜、韭黄,是全国最大的韭黄种植基地[9],其白岩镇白旗村的“白旗韭黄”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韭黄产业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10]。本文以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的韭黄、韭菜为原料,进行夏季和冬季两批次采集,探究不同原料间基本营养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差别,以及季节对其营养和香气成分的影响,以期为普定县韭黄、韭菜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氨基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色氨酸)标准品,英国Alfa Aesar公司;没食子酸标准品,纯度为98%,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C3-C25正构烷烃混标,色谱纯,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PHS-3E型pH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ZK-FDV-98型小型超微粉碎机,北京中科浩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UV-6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TGL-16M型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KQ5200DE型数控超声波发生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RE-52A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HW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jelFlex K-360型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瑞士BuCHI公司;GCMS-2010型气相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

1.3 实验方法

夏季和冬季韭菜、韭黄鲜样分别于2018年9月、2019年1月采自贵州省普定县化处镇水母河流域韭黄园区(市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冷链运回实验室,去除虫害和受损样品,清洗,避光晾干,迅速测定样品中水分、维生素C(VC)、总多酚含量和香气成分,剩余样品放于-20 ℃备用。

1.3.1 基本营养成分测定

水分测定:参考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干燥法;总酸测定:参考GB/T 12456—2008《食品中总酸的测定》酸碱滴定法;总糖测定:参考《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11]滴定法;VC测定:参考GB 5009.8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滴定法;粗蛋白测定:参考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粗脂肪测定:参考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粗纤维测定:参考GB 5009.8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氨基酸测定:参考GB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总酚测定:采用Folin—酚法[12-13],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085 86x+0.063 23,R2=0.996 3,结果以没食子酸计。

氨基酸评价:以必需氨基酸含量评价氨基酸的价值;根据氨基酸味觉阀值,按公式(1)计算风味贡献强度(taste activity value,TAV)[14]评价氨基酸的风味。TAV>1,说明氨基酸对呈味有贡献,且TAV越大,呈味贡献越大;TAV<1,说明氨基酸对呈味贡献不大。

(1)

1.3.2 香气成分测定

样品固相微萃取处理:随机选取一定量的样品,充分破碎后,各选取8.0 g于20 mL顶空萃取瓶中,加盖密封,置于45 ℃水浴10 min,使萃取瓶内气-液平衡,再插入250 ℃高温老化后的DVB/CAR/PDMS萃取头顶空微萃取40 min,进样。

GC条件:色谱柱为DB-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He;载气流量1.0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温度230 ℃;升温程序:35 ℃保持2 min,以15 ℃/min升至90 ℃,保持2 min,再以6 ℃/min的速度升至180 ℃,保持5 min,再以15 ℃/min的速度升至230 ℃,保持2 min。

MS条件:电子电离源;电子能量70 eV,接口温度230 ℃;采集模式:全扫描;扫描范围m/z40~450;扫描速率769 u/s。

图谱分析:GC-MS分析得到的质谱图经计算机自带的NIST 08谱库检索,只保留匹配度≥80%的挥发性成分。以保留指数RI和相关文献进行定性分析,以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15],保留指数RI按公式(2)计算:

(2)

式中:tx,被分析组分的保留时间,min;tn和tn+1,碳原子数为n和n+1的正构烷烃保留时间,min。

1.4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2010对3次重复试验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新复极差法(Duncan)对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P<0.05),对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对香气成分进行聚类分析。使用Origin 2017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营养成分比较

2.1.1 显著性分析

如表1所示,不同季节韭黄和韭菜的基本营养成分差异显著(P<0.05)。韭黄、韭菜的水分含量均高于90%,韭黄略高,组织更鲜嫩。季节对韭黄和韭菜的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影响不显著,两者的粗纤维含量均高于蒋明川[16]分析的0.73 g/100 g。韭黄和韭菜的粗脂肪含量极少,其可滴定酸、总糖含量受季节影响显著,且冬季总酸含量更高,总糖含量更低。韭菜多酚含量约为韭黄的2倍,且夏季明显高于冬季,但中外学者对韭菜中多酚的含量和抗氧化性等研究[17-18]远不及西兰花和洋葱等蔬菜[19-20]。

表1 夏冬两季韭黄、韭菜的基本营养成分Table 1 Basic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hotbed chives and leeks in summer and winter

韭黄的VC、总多酚含量远低于韭菜,受季节影响较小,冬季韭菜VC含量高达33.60 mg/100 g,但低于王海平等[4]报道的赫章县野生韭菜的VC含量,略高于国家蔬菜中期库中保存的普通栽培韭(8A56) 。

2.1.2 主成分分析

以韭黄和韭菜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可滴定酸、总糖、VC、粗纤维、总多酚含量为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i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15],通过降维,结合各主成分的贡献率(表2)和载荷矩阵(表3)分析影响营养的主要因素。韭黄的2个营养主成分特征值分别为5.224、1.607,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380%,能反映原始变量信息。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65.297%,以水分、粗脂肪、可滴定酸为主要影响指标,其载荷权数分别为0.981、0.984、0.962。主成分2的贡献率为20.083%,以VC为主要影响指标,载荷权数为0.928。因此,水分、粗脂肪、可滴定酸、VC是影响韭黄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韭菜的营养指标含2个主成分,其特征值分别为5.484、1.583,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336%。主成分1的方差贡献率为68.554%,以可滴定酸、VC、水分的影响为主,载荷权数分别为0.999、0.998、0.978。主成分2的方差贡献率为19.783%,以粗纤维的影响为主,载荷权数为0.696。影响韭菜营养的主要指标是可滴定酸、VC、水分和粗纤维。

表2 韭黄、韭菜营养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Table 2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nutri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hotbed chives and leeks

表3 韭黄、韭菜各营养指标的主成分载荷矩阵Table 3 Principal component load matrix of nutritional indexes of hotbed chives and leeks

2.2 氨基酸含量比较

2.2.1 氨基酸组成分析

冬季韭黄、韭菜的氨基酸总含量(total amino acids, TAA)明显高于夏季,冬季韭菜TAA最高,夏季韭黄TAA最低。共检出苏氨酸(Thr)、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亮氨酸(Leu)6种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EAA)和天冬氨酸(Asp)、丝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酪氨酸(Tyr)、组氨酸(His)、精氨酸(Arg)、脯氨酸(Pro)11种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 NEAA),韭黄未检出His(图1)。

图1 夏季和冬季韭黄、韭菜的氨基酸分布Fig.1 Amino acid distribution of hotbed chives and leeks a in summer and winter注:*为必须氨基酸

2.2.2 氨基酸评价

EAA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以EAA与NEAA、TAA的比值分析韭黄和韭菜的氨基酸质量(表4)。韭黄和韭菜含量最高的EAA分别是Lys、Leu,冬季韭菜Leu高达120.43 mg/100 g。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提出氨基酸以EAA/TAA约40.0%,EAA/NEAA不低于60.0%为佳[23],本试验韭菜的EAA/TAA约35.6%,EAA/NEAA约55.3%,且冬季氨基酸质量更高。

表4 氨基酸质量评分表Table 4 Amino acid value score table

呈味氨基酸影响食物的滋味口感,以TAV分析其风味差异(表5)[21-22]。通过滋味氨基酸的TAV分析,Glu对韭黄和韭菜的风味贡献最大,涩味氨基酸基本无贡献。夏季韭黄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TAV更高,苦味和涩味更低,滋味更佳。

表5 氨基酸风味评价表Table 5 Evaluation table of amino acid flavor

2.3 香气成分比较

2.3.1 香气成分含量分析

夏季和冬季韭黄、韭菜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2,共检出35种香气物质(表6),包括有机硫化合物、醛类、酯类、酮类、其他类,香气成分总含量依次为总含量依次为夏季韭菜(5 685.90 ng/g)>冬季韭菜(4 802.46 ng/g)>冬季韭黄(4 051.28 ng/g)>夏季韭黄(4 013.30 ng/g),有机硫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均高于90%。

a-夏季韭黄;b-冬季韭黄;c-夏季韭菜;d-冬季韭菜图2 韭黄、韭菜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色谱图Fig.2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hotbed chives and leeks

表6 夏季和冬季韭黄、韭菜挥发性成分Table 6 Volatile components of hotbed chives and leeks in summer and winter

夏季和冬季韭黄香气成分种类差异大,但总量接近。夏季韭黄检出6类27种香气成分,含量依次为有机硫>醛类>芳香类>酯类>杂环类>酮类,有机硫化合物有13种,相对含量93.25%,二甲基三硫、烯丙基甲基二硫醚含量最高,分别为726.30 ng/g、661.70 ng/g。冬季韭黄检测出4类16种香气成分,含量依次为有机硫>芳香类>醛类>酯类。有机硫化合物13种,相对含量94.80%,3,4-二甲基噻吩、1,3-二噻烷含量最多,分别为652.16 ng/g、655.45 ng/g。

夏季韭菜检出7类24种香气成分,含量依次为有机硫>醛类>酮类>羧酸类>酯类>芳香类>杂环类,有机硫化合物有12种,相对含量92.71%。醛类成分较其他样品多,共检出6种,含量335.20 ng/g。冬季韭菜检出4类18种香气成分,含量依次为有机硫>醛类>酮类>芳香类,有机硫化合物11种,相对含量94.57%。醛类香气成分中,反式-2-己烯醛(172.03 ng/g)含量最高。烯丙基甲基硫醚、烯丙基甲基二硫醚是韭菜中含量最高的2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约15%。夏季韭菜中检出香气成分比冬季韭菜多6种,且总含量最高。

2.3.2 香气成分聚类分析

采用组间联接聚类方法,以平方欧氏距离为测量区间对香气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如图3所示,距离为15~20时,韭黄香气成分聚为3类,二烯丙基砜、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烯丙基甲基二硫醚为一类,占韭黄香气成分含量最多;第二类为1,3-二噻烷、3,4-二甲基噻吩、烯丙基甲基硫醚;其余成分为一类。韭菜香气成分聚为2类,烯丙基甲基二硫醚、烯丙基甲基硫醚、1,3-二噻烷、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为一类,起主要香气贡献作用;其余成分为一类。韭菜的香气成分聚类较韭黄简单,第一类香气成分的种类更多,香气更浓郁复杂,二者的主要呈香物质是硫醚类,提供类似大蒜、大葱的香气,有助于调味品开发。

a-韭黄;b-韭菜图3 香气成分聚类分析谱系图Fig.3 Cluster analysis pedigree of aroma components

3 讨论与结论

经基本营养成分分析,韭黄和韭菜中水分含量最高,达90%,组织鲜嫩。韭菜的营养价值高于韭黄,且冬季更高,开发前景更广,其总糖、总酸、粗纤维、氨基酸、多酚含量约为韭黄的2倍,VC含量约为韭黄的5倍。冬季韭黄的粗脂肪、可滴定酸约为夏季的3倍,冬季韭菜的可滴定酸含量较夏季多1.5倍,而总糖含量约少1倍,不同的糖酸比影响韭菜汁的口感和加工工艺[25]。PCA表明水分、粗脂肪、可滴定酸、VC是影响韭黄营养关键指标,而影响韭菜的是可滴定酸、VC、水分和粗纤维。

韭黄和韭菜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和TAV最大,韭菜的氨基酸含量和价值高于韭黄,其氨基酸质量更接近FAO/WHO提出的标准,但韭黄的呈味氨基酸优于韭菜,风味更佳。二者的香气成分以含硫化合物为主,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抑菌能力[26-27]。有机硫化合物中硫醚类最多,独特的葱蒜类刺激性香味利于酱等调味料的开发,目前已有研究以不同发酵方式腌制开发韭菜酱[28-30]。夏季韭菜韭香味最浓郁,而韭黄香气受季节影响较小。经过聚类分析,韭菜香气成分分类少而集中,香气浓郁复杂。

韭黄和韭菜的营养、风味差距较大,受季节影响不同,进行产品开发时应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生长期的原料,后续可继续研究深加工工艺和香气成分中硫化物的应用。

猜你喜欢

烯丙基硫醚韭黄
H2O2 氧化硫醚制备砜的研究进展
感官气相色谱对水中不同化合物嗅味特征的同步测定
N-烯丙基硫脲在电解铜箔制备中的应用
韭黄标准化栽培技术探讨
烯丙基腰果酚单体光固化反应特性研究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措施分析与研究
离子液体[bmim]BF4作为反应介质的应用
普定韭黄 香飘海外
韭黄春卷
科学家发现手性分子不同对映体高效制备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