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2021-02-26李涛张雷陈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期
关键词:引导性牙周组织牙周病

李涛,张雷,陈斌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 口腔系,陕西 汉中 723000)

0 引言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一般患者牙周发生附近组织有明显缺失,不但可能对患者正常的进食咀嚼功能带来影响,考虑到患者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医治,会出现牙齿松动或牙齿脱落的情况,既影响牙齿整齐与口腔美观,又会给患者带来镇痛感。目前,结合牙周病的发病机理开展的基础治疗方法大多不能完全根治病情,只能起轻微缓解作用[1-2]。牙周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让已受损伤的牙周组织得以再生,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能够起到促使牙周病变组织实现重构的目的,这也是对牙周组织进行牙周重建和再生过程引导的一项技术,本文将对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自2019年1月至4月的60 例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手段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患者入选标准:所选患者知晓并同意此项研究 ;排除患有其他牙科疾病的患者。其中实验组男 16 例、女14例,年龄32-65岁,平均(47.34±2.62)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9-61岁,平均(46.34±22.12)岁。患者其他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意义,均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的手段,包括消毒病变部位、清理、缝合创面伤口等,与实验组相比不添加任何与组织再生术相关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采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其治疗方法大致如下:在术前对患者牙周表面进行清洁,使患者病变区域充分暴露,使用牙周探针将病变部位炎性织刮除,并做适当调整。将牙的袋内壁和患牙根面进行适当的处理,按照病变部位的实际形态与大小进行适当修整,处理完毕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消毒,将引导组织再生材料放置在患牙牙周病变区域,确定材料放置位置准确后,进行加压处理,等待局部塑形后放置胶原膜,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做适当的调整,复位龈瓣,并缝合。在术后要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消炎治疗,一般换药术后7 d左右拆线,具体时间视个别患者恢复情况而定,术后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消炎治疗。

1.3 治疗效果与评价方法。根据治疗进程,将治疗效果分为以下几个等级,显效: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小于1 mm,且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结果为根分叉程度显著降低,术后阴影面积均小于术前,且密度有所提高;有效: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有所降低,且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结果为根分叉程度降低,术后线片阴影面积略小于术前;无效: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没有变化,且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结果与术前相比变化不大,术后阴影面均无变化或增大。

1.4 数据处理。本次实验取得的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Z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实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周病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牙周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牙周病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后PD和HPD的减少幅度比较。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相比,HPD水平下降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PD和HPD的减少幅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PD和HPD的减少幅度比较(±s)

注:与组内同期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

2.3 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患者存在不良反应现象,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5例患者存在不良反应现象。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两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结论

牙周病不但已成为近年来给我国居民口腔带来危害的一大疾病,因牙周组织在病变后患者缺少主动修复心理,处于被动状态下的牙周病变将无法有效改善,考虑到牙周病发病率多年来有居高不下且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督促广大公民保持健康口腔养护习惯,将显著降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可让牙周附近组织具有较强免疫性。

牙周病发病前期症状一般不明显,与龋齿相比一般不易被患者及时发现,很多患者出现与牙周病相关的明显症状时,此时患者的牙周病情已多处于不可控阶段。患者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也会增加患牙周病的风险,如长期进食高糖食品、食品残渣残留在口腔表面等因素都将进一步加剧牙周病患病风险,近年来很多患有严重牙周病的患者,一般还患有其他口腔并发症疾病,不但给治疗带来难度,在进行常规治疗手段时,还可能因并发症较多不易控制,影响治疗效果,为此还需在日后诊疗阶段通过及时有效的分析手段,提升对牙周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能力,选取科学有效的治疗办法,让牙周得以有效修复,抑制其不当生长。

牙周病与其他类型疾病相比虽不严重,但一般不能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很多患有牙周病的患者甚至对牙周病防治知识浑然不知,不但增加了口腔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难度,还让牙周附近的骨膜无法有效被周围牙床组织吸收,医护人员在长期探讨合理治疗手段的同时,也试图找寻降低牙周病患者治疗期间的心里不适之方法,并探索术后恢复期间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方案,一般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患者牙周附近会出现牙周袋现象,牙齿将逐渐失去咀嚼食物的基本作用,在进食硬质食物时,有可能出现较明显牙齿松动或脱落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容易给患者情绪带来不利影响,为此需根据牙周炎的发病机理,帮助患者完成牙周表面组织的自愈,整个过程不但需要相关细胞在牙周附近聚合形成骨质,还需通过生成全新细胞形式得以完成整个恢复过程,一般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恢复期存在个体性差异,因恢复期内对患者饮食起居有较严格要求,不但需要患者遵照医嘱,及时合理规划自己患病期内的饮食,减少对病变牙周部位刺激的同时,让牙周膜细胞被正向控制生长,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若患者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医治,可能会出现牙齿松动或牙齿脱落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牙周病的基础治疗方法大多都不是很彻底,不能完全根治病情[3-4]。牙周病治疗的关键在于使损伤牙周组织再生,引导性组织再生术能够起到促使牙周病变组织重建的目的,对治疗牙周病有一定的作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是一种以膜性作为屏障材料,对牙周组织进行牙周重建和再生过程引导的一项技术,牙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可以有效防止牙周炎患者出现上皮结缔组织沿棍面迁移的现象,帮助牙周边的韧带再附着,逐渐形成一个新的附着面,根据临床治疗效果显示,在对牙周患者进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后,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小于显著减少,且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结果为根分叉程度显著降低,术后阴影面均小于术前,且本次研究表明,在治疗牙周患者时,采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的治疗效果水平显著优于一般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后PD和HPD水平改善幅度比较,实验组患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5-6]。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实验组整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小于对照组,观察指标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对牙周病患者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技术,可有效提高患者 临床治愈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预后,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较明显[7-8]。

猜你喜欢

引导性牙周组织牙周病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替牙期儿童错位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齿牙周组织的疗效
引导性反馈在护理模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牙齿移动对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牙槽骨的影响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机械制图教学研究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