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2-26王榕芦建峰
王榕,芦建峰
(1.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2.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临床皮肤科中,带状疱疹较为常见,是一种皮肤疾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发的[1]。患者在出现该疾病后,会在其病灶区域内周围,出现明显的神经疼痛症状[2]。大约有超过50%的患者,在该疾病得到治愈后,仍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症状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也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较大的压力[3]。有研究发现,在临床治疗干预中,搭配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能明显使患者的疼痛体感降低[4]。因此,本研究就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应有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其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收治的30 例带状孢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中,女6 例,男9 例,年龄为4~76 岁,平均(65.03±5.74)岁;对 照 组 中,女7 例,男8 例,年 龄 为43~77 岁,平 均(65.13±5.82)岁。患者纳入标准为:①不存在精神疾病,言语意识清晰;②知晓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处于哺乳期等特殊期者;②合并重要脏器病变严重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收治入院后,均给予其神经阻滞疗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健康宣教。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医护人员应当为患者讲解带状疱疹的基线知识、造成疼痛发生的具体原因、如何开展治疗以及如何预防等方面,使患者对病因以及治疗措施有较为详细的了解。②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会因为疼痛感等方面原因,心理压力较大,认为自己难以痊愈,受病症的影响,患者常会感到灰心、丧气,失去治疗信心。心理情绪的低落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的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了解患者具体内心诉求,对患者的思想加以引导,并为其列举一些痊愈的病例,加强患者治疗信心,能保持心态平静接受治疗。③做好治疗前准备。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灶区域的具体情况,选取大小合适的铺巾、所需药物的剂量及消毒面积。④饮食干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使患者禁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应当鼓励患者食用维生素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提升患者的自身抵抗力。⑤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可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与患者的日常沟通中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选取患者感兴趣的事物,如电影、书籍等来促进注意力的分散,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采用SDS、SAS 量表进行评分,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抑郁情况越严重。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DLQI 评分量表进行对比,在DLQI 评分量表中由以下10 个部分组成:①治疗情况;②家庭劳动与购物;③个人关系;④衣物、食物;⑤性生活;⑥体育活动;⑦学习、工作;⑧社交与休闲;⑨尴尬;⑩疼痛与瘙痒感。每项中有4 个选项分别为非常严重、很大、很少与无。分别对应的分值为3、2、1、0 分。将每个问题的总分相加进行对比,满分为30 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总满意度=(满意患者例数+较满意患者例数)/总例数×100%[6]。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s),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评分
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s)
组别 例数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5 54.61±5.37 15.17±3.86 57.82±8.94 13.29±3.41对照组 15 54.58±5.38 38.37±6.18 57.76±8.91 32.87±4.21 t 0.015 12.332 0.018 13.997 P 0.988 0.000 0.985 0.000
2.2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
组别 例数DLQI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5 20.18±5.37 10.12±2.86对照组 15 20.21±5.38 15.38±4.18 t 0.015 4.022 P 0.988 0.000
2.3 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n(%)]
3 讨论
临床上,带状孢疹神经痛是常见的皮肤疾病类型之一,患者在病发的过程中,会存在长期的疼痛情况,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7]。由于患者治疗后,在其病灶区域内周围神经组织部分,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造成患者的部分组织容易产生刺痛及痛觉敏感的情况,在发生这些症状后,患者需要进行神经阻滞治疗以此实现疼痛感的缓解,但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应用神经阻滞治疗,其止痛效果不佳,需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才能实现有效的镇痛效果[8]。本次研究在带状孢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通过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多个方面的护理工作,来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配合度[9]。由于长期的疼痛,对患者的情绪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心理护理的应用,通过对患者内心诉求的了解,与患者沟通并进行疏导,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加以引导,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10]。同时采取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的关注重点从疼痛症状上转移至其他感兴趣的事物上,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DS 与SAS 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在带状孢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