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测定在评估慢性肾脏疾病损害程度中的应用*

2021-02-26杜亚琴张文松牟俊杰甘措关欣刘瑶邓菲

西部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肾小球肾功能肾脏

杜亚琴 张文松 牟俊杰 甘措 关欣 刘瑶 邓菲

(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肾脏内科,四川 成都 610082)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医疗的问题。有研究指出,包括欧美中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CKD患病率已经超过10%。中国在2012年的一项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全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到10.8%[1]。2009年KDIGO指南将CKD患者3期分为3a和3b期,1、2期划分为早期肾脏损伤阶段,3a期往后为中晚期肾脏损伤阶段。由于终末期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危害,因此延缓疾病进程,尽可能避免患者进入尿毒症期是本病的主要治疗目的[2]。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判断肾脏损害程度,但肌酐、尿素氮等影响因素较多,对肾组织损害的反应不够准确和及时。有学者认为,胱抑素C(cystatin C, Cyc C)、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alin,β-MG)、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al-binding protein,RBP)检测方便,可更加灵敏的反映肾功能损害[3-4]。为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探讨了Cys C、β2-MG、RBP测定在评估慢性肾脏疾病(CKD)肾脏损害程度中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91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前者根据KDIGO的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6组(1期、2期、3a期、3b期、4期、5期)。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符合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不全等符合KDIGO关于慢性肾脏疾病定义标准[5],对照组为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②年龄≥18岁。③临床资料完整,两组研究对象及(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肝硬化、肺间质纤维化、硬皮病等其他慢性纤维化疾病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③妇女哺乳或妊娠期。④对照组无急慢性肾脏疾病病史。⑤有肾脏替代治疗的病史。

1.2 指标检测方法 采用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β2-MG、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及尿液RBP(嘉兴博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血清CysC含量>1.00mg/L;β2-MG>3.00mg/L;血清RBP>70 μg/mL;尿液RBP>0.7 μg/m为阳性。受检者留取晨尿,同时抽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凝固离心后取上清采用贝克曼AU5800及雅培的C16000检测肾功能相关指标。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24~73岁,平均(55.59±8.62)岁;观察组中男性47例,女性44例,年龄24~74岁,平均(56.17±8.34)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不同组别患者不同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不同组别患者年龄、Cys C、β2-MG、尿RBP、血清RBP水平比较存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年龄、Cys C、β2-MG、尿RBP、血清RBP水平明显低于CKD患者,随着CKD肾脏损害程度的上升,Cys C、β2-MG、尿RBP、血清RBP水平逐渐升高,5期CKD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患者不同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2.3 CKD患者Cys C、β2-MG、尿RBP、血清RBP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CKD患者尿RBR、血清RBP、Cys C、β2-MG与Urea、S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β2-MG与Scr的相关程度最高(P<0.001),见表2。

表2 CKD患者Cys C、β2-MG、尿RBP、血清RBP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2.4 Cys C、β2-MG、RBP检查对各期CKD的诊断阳性率比较 Cys C、β2-MG、血清RBP及尿RBP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早期CKD的诊断阳性率,见表3。

表3 Cys C、β2-MG、RBP检查对各期CKD的诊断阳性率比较[n,n(×10-2)]

3 讨论

慢性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病程较长、对肾功能有所损害的一类疾病,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6-8],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认为,肾损害达到3个月即可诊断慢性肾脏疾病[9-11],而本病由于肾组织损害难以逆转,因此无法彻底根除,只有通过早期诊断、治疗来阻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细胞外基质在肾小球和肾间质异常堆积可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使患者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各项因子的变化[12],RBP实质上是肝细胞释放的低分子量蛋白,可于正常健康人体血清、尿液中检测出。正常情况下血清中RBP维持在一稳定的范围内[(25~70)mg/L],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血清RBP水平较正常人升高3.5-5倍。较多文献报道,肝细胞的高尔基体复合体表面和视黄醇按照50%的比例形成复合物,在此基础上,结合前白蛋白,以三位复合物的形式防止RBP通过肾小球滤过膜[13]。在前白蛋白分离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前,需要满足复合物与靶细胞的条件,在滤过过程中,仅出现极少量RBP从尿中排出体外。基于上述因素,较多学者认为尿RBP检测可反映近端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亦有学者认为其在器官纤维化过程中起着反映作用。正常人血液中β2-MG生成量恒定,浓度较低,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最后于近端小管内几乎全部重吸收,其水平不受性别、年龄和代谢因素影响。CKD患者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血清β2-MG 水平升高,检测灵敏度优于血肌酐。Cys 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B的特异性抑制剂,有核细胞以恒定速率产生[14],机体体液内均有广泛分布,能自由地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并被近曲小管重吸收,相较血肌酐被性别、年龄影响较小[15],在诊断方面优于血肌酐[16],因此可灵敏、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17]。

国内目前对于Cys C、β2-MG、RBP对于肾脏病损伤的评估大多针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本研究中我们涉及慢性肾脏病的各个时期。在对比不同组别Cys C、β2-MG、血清及尿RBP水平后,发现不同组别患者年龄、Cys C、β2-MG、尿RBP、血清RBP水平比较存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年龄、Cys C、β2-MG、尿RBP、血清RBP水平明显低于CKD患者,同时随着CKD肾脏损害程度的上升,Cys C、β2-MG、尿RBP、血清RBP水平逐渐升高,5期CKD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最高(P<0.05),与马红雨等[18]结果相符。随后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得出,CKD患者尿RBR、血清RBP、Cys C、β2-MG与Urea、S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5),β2-MG与Scr的相关程度最高(P<0.001),与马红雨等研究中显示相关系数为0.806相符。

Cys C、β2-MG、RBP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蛋白酶B表达减少或活性减弱,其降解重吸收的蛋白质的能力下降,蛋白质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沉积,损伤上皮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肾间质损害。研究表明血清Cys C、β2-MG、RBP可显著提高慢性肾脏病检测的最确性,本研究在对比Cys C、β2-MG、RBP对各期CKD的诊断阳性率中发现,联合检查在肾脏损伤早期阳性诊断率较单一指标高,这与古丽鲜·吐尔洪等[19]结果相似。由此可观,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早期CK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提高诊断 CKD 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准确性。

4 结论

CKD患者Cys C、β2-MG、尿RBP、血清RBP水平表达高于健康人群,随着肾脏损害程度增加而升高。CKD患者上述指标与Urea、S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联合检测提高对早期CK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肾小球肾功能肾脏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肾脏衰老与老年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