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2021-02-25朱畅
朱畅
肩周炎为临床骨科常见且多发的病症,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症状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不便等,且夜间疼痛症状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目前,临床上西医学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限制[2-3]。祖国医学将该病症归于“痹证”范畴内,采用中医学治疗手段治疗肩周炎可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针灸疗法,更是该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4-5]。本研究观察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40~69(53.50±6.50)岁;对照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40~69(53.75±6.20)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
1.2 病例选入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满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即大多属于慢性发病、夜间时肩周疼痛感较为显著、肩前、后及外侧均存在压痛感,甚至于肩部肌肉发生萎缩且外展功能受限较为明显;(2)经X线片检查确诊者;(3)经临床医师详细讲解后,患者和(或)家属于知情书上签字,同意参与研究;(4)有完整临床病史资料者。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疾病者;(2)合并肾肝心等疾病者;(3)合并脑血管及造血系统疾病者;(4)久病体弱者;(5)既往存在精神病史者;(6)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治疗,观察组实施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主穴包括患侧肩三针,即肩Ⅰ针、肩Ⅱ针、肩Ⅲ针;配穴包括选择特定输穴,若患者肩前部疼痛则选择三间穴,若患者肩外侧部疼痛者则选择中渚穴,若患者肩后部疼痛者则选择后溪穴。(1)肩Ⅰ针:将一次性针灸针(0.30 mm×50 mm)直刺肩髃1~1.5寸,使患者产生肩部酸胀感,且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者伴有麻电感向下放散);(2)肩Ⅱ针:直刺肩髃0.8~1.0寸,使患者产生肩膀部酸胀感、胸大肌部酸胀感,有时伴有麻电感可向前臂内侧传导;(3)肩Ⅲ针:向外斜刺肩髃1.0~1.5寸,使患者产生肩膀部酸胀感、肩胛部酸胀感,有时伴有电感向肩及指端传导;(4)配穴:选择平补平泻法,针直刺0.5~1.0寸,得气手法使用提插捻转法,调整电针机波形为疏密波,保持通电留针约30 min。每天1次,1个疗程为10 d,持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2)治疗前后McGill量表评分[6],包括疼痛分级指数的评定(PRI)、视觉模拟疼痛定级(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PRI、VAS、PPI评分数值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反比,即评分数值越高病情越严重;(3)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4)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GQOL-74量表来评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100分,评分值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5 疗效评定标准[7]临床疗效结合肩关节疼痛症状与活动度进行评价:(1)治愈:经治疗后,患者关节无疼痛感,肩关节前伸、外展、后伸及内外旋转活动范围分别超过150°、120°、45°、60°;(2)显效:治疗后患者肩关节疼痛感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活动范围显著改善;(3)有效:相较于治疗前,患者肩关节疼痛有所减轻,活动范围略增大,但关节活动仍然受到限制;(4)无效:治疗后患者肩关节疼痛症状与活动度未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6.061,P=0.014)。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McGill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PRI、VAS、PPI评分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PRI、VAS、PP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PRI、VAS、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2组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2组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或P<0.01),且观察组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2.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肩周炎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病变部位发生于肩部筋脉与经筋处,认为该病症是由于寒凝筋脉、气滞血瘀、筋失所养、筋脉拘急所造成,其日久迁延不愈,关节僵直,以及肘臂不举[8]。肩周炎予以肩三针治疗,借助通经活络,散结止痛,可起到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及疏通经络的功效[9]。肩三针治疗可以消除各个部位疼痛感,可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具有调和气血、疏风活络、通利关节的功效。输穴可以治疗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诱发而致的酸重疼痛,可辨手三阳经病取穴,可以有效治疗经脉所过肩部疼痛[6]。以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肩周炎,可以起到互补作用[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治疗后的McGill量表评分(包括PRI、VAS、PPI评分),2组PRI、VAS、PP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RI、VAS、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外展及后伸活动度),2组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观察组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肩周炎应用肩三针配合特定穴输穴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利于疾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