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毅笃行谱新篇
——省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综述

2021-02-25本刊策划

人民与权力 2021年2期
关键词:江苏代表

本刊策划

承前启后开盛会,继往开来谱新篇。刚刚走过的2020年,极不平凡、艰苦卓绝。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省人民进行了惊心动魂的抗疫大战,经受住了极为艰难的历史大考,取得了引以为豪的优异成绩,吹响了江苏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路上的冲锋号、凯旋歌。

江苏交出的非凡答卷,有每个人的汗水;携手奋进现代化新征程上,呼唤每个人埋头苦干、接续奋斗。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开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大门。奔向新高地,开启新篇章,1月26日至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700 余名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共谋发展大计,期待新一年新开局新气象。

满载各界期盼,1月26日上午,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上,吴政隆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对报告进行了认真而充分的审议,热切的目光既投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事”,也望向百姓关切的民生“小事”。代表们普遍认为,报告内容符合江苏省情、反映基层实际、顺应百姓意愿,大家对过去一年及“十三五”时期我省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对新一年和“十四五”宏伟蓝图满怀憧憬。

攻克硬仗 在“大战”中经受考验

“书记、市长进厂房、进食堂检查督促落实,亲手发通行证、送工人,确保大年初五就复工;工信局负责人24 小时在线,哪里有问题随叫随到。我们企业去年全年销售额仍增长12%、利润增长100%。”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惠芬代表汇报的成绩单里体现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宿迁作为”“宿迁担当”,这也是全省奋力夺取“双胜利”的一个缩影。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所未见的大疫情和历史少有的大洪涝带来的严峻挑战,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打赢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抗洪三场硬仗,交出了厚实提气的优异答卷。“今年春节,我们公司要继续做到生产、防疫两不误!”

用不到一个月实现了本土确诊病例“零增长”,再用不到一个月实现了本土病例全部治愈清零,取得疫情防控战略性成果,实现了“零病亡”。同时,坚持全国“一盘棋”,派出包括2800多名医护人员在内的3100 多人驰援湖北支持打赢湖北保卫战,后又支援新疆,转战河北、黑龙江,哪里有疫情,哪里就能看到江苏儿女的身影。当前,境外疫情持续扩张蔓延,国内多地发生聚集性疫情,我省也出现个别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代表纷纷建议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既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更要有打歼灭战的决心,同心协力,努力克服疫情困扰,恢复正常安宁的生产生活秩序。

事非经过不知难,关键是要在过去取得的经验里找寻未来应对之法。此次疫情防控中,医疗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代表建议,建设中医药重大疫情防控基地,重视公立中医院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挥人才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引领和支撑作用,健全中医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下大力气培养中医药后备人才。他说,加快推进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关键要加快进度、提高标准、完善政策,在防疫持久战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后疫情时代”应该如何面对?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站站长朱心煜代表建议,在火车站现有设备上,拓展测温、刷健康码等功能,让旅客出行更加安全便捷。也有代表关注到“后疫情时代”持续发展的问题,比如:对因疫情返回国内的留学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他们创新创业、报效祖国;社区工作者承担了疫情防控的大量工作,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长效机制;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及时出台涉企相关法规,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充分就业保驾护航。

“链”上攻坚 不做“无根之木”

制造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今年报告展示的成绩单中,有一条颇为亮眼:13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 条产业链培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有9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占全国1/5,全省制造业基础更加坚实、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然而,产业能级不高,在很多环节被“卡脖子”仍是我省无法回避的短板所在,而被疫情放大了的产业短板更是带来不小“刺痛”。立足新起点,我省该如何从“链”上着手,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些来自科研领域的人大代表认为,“自主”就是要看有多少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可控”就是要看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从“受制于人”走向“融合共赢”。

“江苏亟需加强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知识产权布局能力。”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代表指出,产业集群发展是江苏实体经济的鲜明特色,应以产业集群为抓手,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基础和支柱地位,加快推动新型电力装备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报告提出,将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智能电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链,加快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正成为江苏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抓手。南通爱尔思轻合金精密成型有限公司运作部经理翟峰代表说,当前,江苏制造业实力很强,有13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培育的50个产业链,名列全国前茅。但他认为,未来还需加强研发创新,积极拓展新领域,既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平台,走好产学研之路,又自力更生,发展培养技术团队,同时还需做到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

“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不是一个简单的链条结合。”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代表说,要以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载体为核心,将资源端、载体端、需求端真正融为一体,构架科学与产业、全球创新资源与江苏产业之间的桥梁。他认为,江苏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有底气、有能力,也有责任为“科技自立自强、技术自主可控”发挥作用,并期待江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抓手,造就一支有规模、高质量的创新人才队伍。

据了解,2021 年我省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大数据+优势产业链”行动,扎实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聚焦高质量 赋能市场主体新动能

“作为一个创新创业者,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大力培养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深有感触。”南京福佑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单丹丹代表讲述了企业的成长故事:福佑卡车平台2015 年上线,刚刚成立时只有5 名员工,在南京建邺区创客空间孵化器有个小小的办公室,短短5年半的时间,从南京走向了全国,成为了一个产值近40亿的独角兽企业。结合那段经历,她建议在制定创新创业企业的扶持政策方面进一步贴近市场,贴紧风险投资机构,去寻找真正的好项目、有潜力的好公司,然后给予大力的帮扶、赋能,这样精准帮扶更利于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观林代表说,引导企业家树立更高远的目标,提高发布工业企业排名的频次,营造你争我赶的良好氛围,激发企业家的进取心,促进江苏经济更快发展。

面对创新澎湃浪潮,政府能做什么?苏州市政协副主席、苏州大学高技术产业研究院院长陈林森代表认为,制定我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表与路线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积极主动嵌入全球开放创新网络,集聚全球创新战略要素资源;建立有利于企业开展原创研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度体系,培育若干个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优秀企业。也有不少代表关心营商环境的营造,他们建议进一步优化全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金融上要深化改革,打造与现代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金融支撑体系,将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列入保险补偿机制,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江苏汇典律师事务所主任封孝权代表还建议,要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力度,加强平台公司的自身建设,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持续“瘦身强企”。

企业创新关键靠技术,根本上还在于“人”。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副院长南小梅代表认为,应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沿海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主动调整技能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江苏创造转变。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彬代表建议,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专业精细、重点支柱产业全覆盖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对突出的技能型人才给予政策照顾,设置绿色晋升通道,帮助提升技能型人才社会认可度。纵观代表建言,就是要着力加强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培养,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培育和能力提升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的薪资待遇和社会认可,让“建功新时代”成为产业工人的鲜明导向。

打通内外需 喜看经济“活”起来

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实现内部可循环,并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带动外循环。我省经济总量迈上10 万亿元新台阶后,如何进一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需动能?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具体路径在哪里?

代表们认为,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和国家战略布局,充分发挥江苏优势,高水平扩内需、促开放、畅循环,发挥有力支点和战略枢纽作用。

淮安市委书记蔡丽新代表结合当前淮安发展现状表示,将以开放淮安建设增添发展动能,主动承接上海、南京等城市辐射的带动,加快建设宁淮、淮昆等共建园区,用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深度拓展与日韩经贸合作,积极参与东亚循环,在扩大开放中积蓄新势能。

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江苏是外贸大省,2020 年外贸逆势增长,全省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全国第一,结构持续优化。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代表把目光聚焦到外贸领域循环。他认为,自贸区要探索制度创新,首先要问需于企业,了解企业对贸易便利的需求;其次要问需于人,用各种优惠条件把人才引进来。“做好人才需要的服务是所有人的期待。”罗群意味深长地说。

江苏是消费大省,市场空间广阔,消费潜力巨大。2020年疫情以来,“姑苏八点半”、南京“夜金陵”……一个个地域性消费品牌在推进复工复产、拉动经济中分外亮眼。进入2021年,扩大内需战略基地,培育消费需求仍然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之一。尤其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着力提升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促进新型文旅消费等,一系列新部署令人期待。

来自周庄游船部的船娘吴娟代表说,因倡导就地过年,很多人有机会对本地进行“深度游”,她建议提升周庄水质、打造旅游度假区,并将昆曲传统文化传承融合到周庄发展中,把一些传统工艺打造升级为品牌,做特色推广。南京商厦党委书记郑立平代表则建议,可以在老百姓家门口多建一些免税店,承接海外消费回流。

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才能促进经济循环高效顺畅,这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代表表示,将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体系,争取到2025 年,货运装备箱式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主要贸易国家的国际货运航班航线高效畅达,生产要素通过国家级大通道、大枢纽快速流动。

着眼大局 在区域协同发展上阔步前进

江苏要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不仅要立足本身,更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要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和区域内一体化三个大局中,对产业布局、交通设施和城乡一体化等重点工作,有更明确的指向、更主动的呼应和更务实的举措。

南通市加快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无锡市聚力建设太湖湾科创带、锡澄锡宜协同发展区;南京市把建设创新名城作为核心战略,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枢纽门户,积极打造高水平重大开放平台,为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扬州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标杆和样板……每一个定位都是一个方向,人大代表纷纷为自己所在代表团“代言”。

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创新、开放、美丽、幸福“四个淮安”建设,努力走好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江苏交科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蔚代表认为,淮安在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充分的空间资源禀赋,但上位规划支撑不是很足,亟需上级规划层面给子更多关注和支持。她建议打通“三个通道”,即沿海辅助通道、京沪辅助通道、沿淮铁路通道,并将其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配合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助推准安枢纽地位做实做强,真正提升“枢纽新城”的整体档次。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代表建议大力支持南京都市圈建设,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积极争取《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尽快批复,支持和推进宁镇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祥代表建议把加快推进“沪苏同城化”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全面加快轨道上的沪苏对接,积极呼应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全面提升苏州城市能级……

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谋划,常州市计划设立400 亿元科创基金撬动全社会2000 亿元创新投入,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国际化智造名城建设,同时,将围绕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对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路网等综合交通体系作系统谋划。盐城市着力加强与东亚地区联系,用好中韩盐城产业园开放平台;抢抓沿海铁路贯通机遇,推动沿黄海城市带建设,打造江苏重要产业承载地和新增长空间。

振兴乡村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代表们围绕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开热烈讨论。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事关每个江苏人的“幸福感”。在大疫大汛之年我省粮食总产能创下历史新高,达745.8亿斤,这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交出的答卷,稳住了农业基本盘。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张保龙代表过去一年在田间地头、实验室“两头跑”。他认为,江苏要着重抓紧培育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立足“十四五”,他满怀憧憬,期待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在重要基因挖掘、种源安全保障、商业化育种体系、种业创新全产业方面能有突破,做大做强江苏种业。

当前,在迈向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发展征程上,最突出的短板依然在农业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业农村。如何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南京市高淳区蟹凤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海凤代表指出,目前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许多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承担起新型职业农民的重任,把荒废的田地变成了良田。但她发现,农产品销售缺乏实效,土地流转价格居高不下,造成农产品种植成本增加。为此,刘海凤建议,提高种粮补贴及出台农产品销售物流费用补贴政策,更多给予人才、技术等扶持,提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水平,走科技兴农发展道路。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现代化应先行。”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荀荣代表说,我省应重视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培育和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重构和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平台,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提供设施农业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随着我省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一些农旅融合产业发展迅猛,用地需求也随之增长。淮安市洪泽区刘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刘卉代表注意到这一问题。他希望,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着力通过制度创新加强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做好乡村产业用地规划实施。对于农旅配套项目,采取“点状供地”,盘活乡镇企业闲置土地。泗阳县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相民代表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农业产业发展效仿跟风现象,导致产业效益被削弱。“要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不重复和相互促进原则,在全市或县域范围内合理规划以传统农业为底色,以经作、粮油、养殖、农旅等不同类别产业为亮点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构建全产业融合、百花齐放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气韵可感 美丽江苏成最靓“王牌”

过去一年,我们感受到微信朋友圈晒蓝天、绿水、青山的频次更多了。这得益于过去五年,全省上下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水环境质量均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生态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代表说,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定碳排放率先达峰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美丽江苏作出新贡献。苏州市姑苏区政协副主席朱依东代表建议,要避免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问题,做到“建管并重”。他认为,过去几年我省很多环境指标大幅优化,越到后面进步的空间就越小、难度就越大,更要注意新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

守护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每个人的努力都很重要。盱眙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环卫工人周勤代表说,垃圾分类是居民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关乎生态环境的“大事”,他呼吁每个人都能养成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为美丽江苏贡献力量。南京晨光东螺波纹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牛玉华代表也针对垃圾分类提出建议,希望把垃圾分类坚持下去,并从省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做好全面实施准备。

美丽江苏建设,怎可少了绿色产业?在连云港市生态环保局局长唐光普代表看来,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他建议江苏要努力形成绿色竞争优势,严格按照环保准入,强化环保引导和调控作用,严格落实环境空间管控,积极引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动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

江苏水网密布,河湖沟汊众多,美丽江苏建设必须做好“水文章”。水环境和水文化是水韵江苏最鲜亮最灵动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内涵,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代表自信地表示,将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一体化推进生态宜居名城建设,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代表表示,将加快主城区“一江一湖水十河”滨水空间开发,打造充满温度、独立魅力的城市形象。

夯牢基石 民生保障动真格出实招

实现全面小康,吃穿已不再是大问题,而老百姓对于更加美好的生活需求却还不能完全满足,民生问题依然是代表们建言的重点,这也是大家可知可感,反映最多的内容。从建议来看,比较集中在关系千家万户的“一老一幼”“一教一医”。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荣林代表建议,经常性开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加强专业能力考核,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传染病及时发现、正确处置、迅速上报的能力。三甲医院要向基层下沉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重视儿科医生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专业角度出发,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创伤诊疗中心主任、烧伤研究所主任吕国忠代表希望,积极推动烧伤医学中心建设,加快构建烧创伤应急救援网络,加强紧急救援培训,通过空中救援等方式,畅通绿色应急救援通道。淮安市医保中心副主任王樱代表建议,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强化使用风险防控,打击骗保行为,进一步护航百姓“救命钱”;通过提升医保服务水平,探索缓解医患矛盾的途径。

“学前教育要继续加大投入补短板,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义务教育要推广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和城乡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和录取率,推进高品质普通高中集群发展,尊重家长在升学问题上自由选择的权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确保江苏的孩子不仅能公平公正地上大学,还能有更多机会上好的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太仓实验学校执行校长陈丽霞代表的发言引起大家共鸣。江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拓代表希望大力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制度设计、辩证施治、重点突破,着力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加快推进更多有条件的独立院校转为公办本科院校,在政策、财政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确保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科学布局有效供给。

“要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老有所养’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份责任。”江苏苏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龚育才代表认为,以百姓需求和满意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高质量、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养老项目实施、养老设施建设提供保障,强化养老机构运营监管,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淮安广济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林代表希望将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升格为养老护理职业大学,进一步理顺农村敬老院管理体制,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破解制约养老产业发展深层次问题,催生拉动照护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代表们在审议中心系妇女儿童,关爱弱势群体。有的代表建议进一步优化对社会组织的指导、培育和孵化,推动社会组织自律自治,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保障儿童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建立公办育儿机构,规范早教市场管理。南博云媒(江苏)大数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松代表建议,加强对“外卖小哥”这一庞大群体的意外伤害保障。镇江市公安局京口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金怡代表建议,加快推进建设专门学校,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进行矫正教育,予以引导和关爱。

交通领域也备受关注。代表们建议加大淮河生态经济带推进力度,将淮滨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高效利用淮河入海水道综合功能,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高速公路布局,推进新长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项目……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目标催人奋进。站在新起点上,江苏儿女建设和奋斗出幸福生活的决心和勇气势不可挡、从未改变。我们坚信,政府及相关部门必将带领全省人民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以一个个实招硬招为老百姓带去可见可感可触的现实体验,送去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未来的美好生活,让我们共同期待!

猜你喜欢

江苏代表
Changes in China in the eyes of a foreigner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数读江苏
江苏
数独江苏
老代表战“疫”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杨代表最急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