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R1基因rs1049353位点多态性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疗效的关系
2021-02-25杨晓旭赵振宇
杨晓旭,赵振宇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300400
有研究发现,2 型糖尿病对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视力障碍、脑卒中、肾病等代谢并发症的潜在影响较大[1-3]。利拉鲁肽作为临床常用的肠促胰岛素激素,与人体内源性酰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具有天然GLP-1 的功效和代谢稳定性,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降血糖效果均较好[4]。但因个体基因有差异,2 型糖尿病的疾病进展也不相同,对同种治疗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异[5]。有学者分析了全基因、候选基因组发现对2 型糖尿病提供贡献作用的遗传变异相关位点有近100 个[6]。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 型(CNR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6Q14~Q15,全基因共有外显子8 个,在不同群体中表达均有差异,可影响大麻素类物质功能及其代谢[7]。有研究发现,CNR1 基因 rs1049353 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 型糖尿病药物疗效有关[8]。现阶段,对于CNR1 基因rs1049353 位点多态性与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 型糖尿病疗效的关系研究较少,故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2 月—2020 年2月收治的早期2 型糖尿病患者241 例,男133 例、女108 例,年龄(46.54 ± 8.03)岁,病程(1.21 ± 0.24)年。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9]中相关诊断标准;②BMI 为 23.0~32.0 kg/m2;③病程≤2 年,接受利拉鲁肽治疗,且二甲双胍单用或使用其他药物口服或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较差;④餐后2 h 血糖(2 h PG)≥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9]。排除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其他类型糖尿病、肝肾疾病;②既往接受GLP-1类药物治疗;③存在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④治疗时还采用其他降血糖类药物治疗;⑤伴恶性肿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给予利拉鲁肽[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中国),规格∶3 mL∶18 mg]皮下注射,以0.6 mg/d 为初始剂量,随后剂量逐渐加至1.2 mg/d,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血糖水平调整,但最大剂量<1.8 mg/d。连续治疗4个月。
1.3 BMI计算及2 h PG、HbA1c、FPG检测 测量患者体质量及身高,计算BMI,BMI=体质量/身高2。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用低压液相色谱法测定HbA1c,用己糖激酶法测定FPG、2 h PG。
1.4 CNR1 基因多态性检测 于治疗前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Chelex-100 法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将所提取的DNA 置于冰箱(-20 ℃)中保存,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设计上下游PCR 引物,位点为1260G>A,即rs1049353,扩增该位点及附近的DNA 片段,扩增条件:95 ℃初始变性6 min,94 ℃变性30 s 共35个循环,60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72 ℃再延伸7 min。 1260G>A 位点上游引物序列5'-GAAAGCTGCATCAAGAGCCC-3',下游引物序列5'-TTTTCCTGTGCTGCCAGGG-3'。在37 ℃用MSP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5U(德国圣莱昂罗特酵素股份有限公司)过度消化PCR 产物10 μL,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消化,将A等位基因切割,片段92、19 bp;G等位基因未切割,片段111 bp。
1.5 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CNR1 mRNA 表达检测 治疗前收集患者新鲜外周血标本164 例。对所得样本用淋巴细胞分离液Histopaque-1077 提取PBMC,采用 TRIzol 试剂提取 PBMC 中的 RNA,用美国RT-PCR 仪进行检测。扩增条件:95 ℃初始变性10 min,95 ℃变性30 s,共35 个循环,60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72 ℃再延伸7 min。CNR1-1260G>A 上游引物序列 5'-TTCACAGGGCCGCAGAAAG-3',下游引物序列5'-GAGGCATCAGGCTCACAGAG-3'。探针序列:突变型5'-VIC-ATCAAGAGCACAGTCAA⁃GATTGCC-TAMRA-3',野生型 5'-Fam-ATCAAGAG⁃CACGGTCAAGATTGCC-TAMRA-3'。用 2-ΔΔCt法计算基因相对表达量。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NR1 基因 rs1049353 位点的分型 241 例患者 rs1049353 位点的分型:GA 型 46 例,占 19.09%;AA 型 5 例,占 2.07%;GG 型 190 例,占 78.84%。等位基因频率最小为0.107,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因 AA 型例数少,将 AA 型与 GA 型患者合并用于后期分析。GA 型/AA 型患者男33 例、女18 例,年龄(46.71 ± 8.94)岁;GG 型患者男 100 例、女90 例,年龄(46.50 ± 7.83)岁。两种类型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241 例患者治疗前后BMI、2 h PG、HbA1c、FPG比较 241 例患者治疗后BMI、2 h PG、HbA1c、FP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见表1。
2.3 不同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后BMI、2 h PG、HbA1c、FPG 比较 治疗前不同基因型患者BMI、2 h PG、HbA1c、FP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 GA 型/AA 型、GG 型 BMI、2 h PG、HbA1c、FPG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GA型/AA 型患者 BMI、HbA1c、FPG 均较 GG 型患者低(P均<0.05),不同基因型患者2 h P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41例患者治疗前后BMI、2 h PG、HbA1c、FPG比较(±s)
表1 241例患者治疗前后BMI、2 h PG、HbA1c、FPG比较(±s)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 P BMI(kg/m2)25.91±1.64 22.67±1.58 22.087 0.000 2 h PG(mmol/L)14.93±1.82 8.71±1.56 40.282 0.000 FPG(mmol/L)11.69±1.66 6.36±1.55 36.433 0.000 HbA1c(%)9.54±0.96 6.86±0.82 33.003 0.000
表2 不同基因型患者BMI、2 h PG、HbA1c、FPG比较(-x± s)
2.4 不同基因型患者CNR1 mRNA 表达比较 164例患者提取 PBMC 合格样本,其中 AA 型 1 例、GA 型30 例、GG 型133 例,且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哈迪温伯格平衡相符(P>0.05)。GA 型/AA 型、GG 型患者PBMC 中CNR1mRNA 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3 ±0.87、4.98 ± 1.65,GG 型患者PBMC 中CN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GA 型/AA 型患者(t=7.711,P<0.05)。
2.5 不同基因型患者利拉鲁肽不良反应比较 不同基因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基因型患者利拉鲁肽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0]。临床上常通过控制血糖指标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从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刺激第一时相胰岛素的分泌,以解除糖毒性的不良影响。利拉鲁肽是GLP-1受体激动剂,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阻止胰岛β细胞的凋亡,有效控制血糖[11]。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疗效有一定影响。CNR1 基因是介导大麻素发挥作用的重要分子,可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研究发现,当小鼠CNR1 基因被敲除后,会降低血中瘦素、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影响机体消耗血糖水平与能量;在CNR1基因的3'侧翼区存在的AAT重复序列,可于DNA 内部形成Z 型结构,影响其转录功能及大麻素的正常功能[12]。CNR1 系统失调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紧密联系,其多态性位点rs1049353 参与着多种病理学疾病,如克罗恩病、冠状动脉疾病等[13]。CNR1 是 2 型糖尿病的重要关联易感基因,研究CNR1 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 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GG 型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占较高比例。赵倩等[14]研究表明,在纳入的230 例早期 2 型糖尿病患者中,GG 型 188 例,占比为 81.7%,略高于本研究。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所选取研究对象的地区差异、年龄差异等因素造成。本研究患者采用利拉鲁肽治疗后,BMI、2 h PG、FPG、HbA1c 均低于治疗前,说明利拉鲁肽可较好地控制机体血糖、BMI。分析其原因为利拉鲁肽作为GLP-1 受体激动剂,可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体BMI,从而减轻肥胖。有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出现是与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β 细胞功能障碍有关[15]。利拉鲁肽以依赖葡萄糖浓度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还可最大程度解除糖毒性的影响,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胰岛β 细胞衰竭,从而降低患者血糖[16]。另有研究表明,利拉鲁肽还可作用于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c-jun氨基末端激酶1/2 信号通路,抑制β 细胞凋亡,改善血糖[17]。另治疗后 GA 型/AA 型、GG 型BMI、2 h PG、HbA1c、FP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GA型/AA型 BMI、HbA1c、FPG 水平均较 GG 型低,而不同基因型患者2 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CNR1基因中的1260G>A 位点可影响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 型糖尿病的效果。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基因型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另本研究结果显示,GG 型CNR1 mRNA 的相对表达量高于GA 型/AA 型。与野生型GG 型患者血糖、BMI 水平比较,GA 型/AA 型患者血糖、BMI 控制更佳,临床疗效更好。分析其原因为CNR1 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中的重要基因,可作用于外周、中枢系统,并调控腹侧纹状体、丘脑、海马及边缘系统的杏仁核,影响神经系统,进而影响食欲。GG 型为野生型,属于显性基因,相对于GA 型/AA 型这一突变型基因而言,于人体中存在的比例较高。CNR1 G等位基因高表达,会增加患者食欲,表现出糖尿病的多饮、多食等典型症状,因此GG 型CNR1mRNA 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影响疗效。而A 等位基因携带者经药物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明显减轻,并可提高代谢值,体质量减轻,从而对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效果产生影响[18]。
本研究中不同基因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说明不良反应不会受基因分型的影响,各型患者使用利拉鲁肽均较为安全。目前,CNR1 基因多态性对早期2 型糖尿病的作用靶点、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后期仍需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对象为单中心,群体代表性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环境背景、遗传不同的人群研究不适用,后期将纳入多中心、多种人群以做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