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拇指药罐联合中医辨证施护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的影响研究

2021-02-25刘晶晶张文娟邢肖玥

全科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药罐血瘀拇指

刘晶晶,张文娟,游 佳,李 晶,邢肖玥

中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病人以意识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或口舌歪斜等症状为主,中风属于脑梗死或脑出血范畴,且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等特点[1]。而在中医理论中,中风病机多由气滞血瘀引起,同时中风急性期病人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病人常出现语言不利、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因此在急性期即对病人开展一定程度的康复干预对病人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以中医辨证施护作为常用干预措施,中医辨证施护是基于中医辨证分型为基础,针对不同证型病人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而达到改善病人症状的目的[3]。在中医辨证施护的基础上使用拇指药罐,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进而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拇指药罐属于药罐一种,是火罐的延伸,是中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因罐具较小,形如拇指,因此被称为拇指罐,在操作中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排毒排脓的目的。为探究拇指药罐联合中医辨证施护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55~73(63.12±7.46)岁;发病时间2~16(9.43±2.21)周;运动障碍肢体:左侧21例,右侧39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人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中相关标准;②病人病情处于恢复期;③病人经辨证分型评价为气虚血瘀型;④病人伴有上肢功能障碍;⑤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且沟通能力正常;⑥病人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病人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②病人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内脏功能障碍;③病人在本次研究前即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④病人伴有感染性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无法进行拇指药罐治疗。

1.3 研究方法 对对照组病人行中医辨证施护。①生活起居干预:保证治疗环境安静、整洁,并对患肢进行保暖干预。②情志干预:其一,心理干预,由于该类病人多伴有情绪低落、善悲欲哭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与病人进行沟通,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感受,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病人不良情绪;其二,自我调节,指导病人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告知病人通过读书、听音乐、听广播、开展呼吸练习等方式调节情绪,时间为每次30 min,每日3次。③饮食护理:指导病人食用白菜、木耳、赤小豆、莲子粥、蜂蜜、黑芝麻等益气、补血、健脾且易吸收的食物,并禁食生冷刺激类食物。④用药干预:给予病人补阳还五汤,方剂包括生黄芪40 g,当归、地龙、鸡血藤、赤芍药各15 g,红花、桃仁、川芎、杜仲、桂枝、桑枝、川牛膝、川续断各10 g;对伴有头晕目眩症状的病人,可在方剂中适量添加天麻、菊花及珍珠母等药物;对伴有小便量较少的病人,可适量添加茯苓、芦壳、车前草等药物;对伴有沟通功能障碍的病人,可适量添加远志、郁金及石菖蒲等药物;对伴有肢体僵硬、麻木症状的病人,可适量添加陈皮、半夏及胆南星等药物。用法及用量为水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⑤中医康复护理:对病人足三里、血海、气海、合谷、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按摩,时间为15~20 min,每日2次,并使用中药对患肢进行浸泡,时间为每次30 min,每日3次。对研究组病人在中医辨证施护基础上实施拇指药罐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3.1 药物成分配方 根据《医林改错》中补阳还五汤所记载的处方,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理念进行筛选,确认本研究制作拇指药罐的药物成分为黄芪80 g、当归10 g、赤芍药15 g、地龙10 g、川芎15 g、红花5 g、桃仁10 g、桂枝20 g、伸筋草15 g、鸡血藤15 g、丹参10 g。

1.3.2 药罐使用方法 将以上汤剂与拇指药罐共同置于锅内水中浸泡煮沸60 min,然后利用电热锅煮沸的热力作用及中药的渗透作用使药罐吸附在特定的穴位或经络上,停留30 s,使药罐吸紧皮肤,每罐相距2 cm左右。

1.3.3 穴位选择 根据上肢经脉循行路线的不同,取手阳经、阴经的穴位。其中手三里:主治中风上肢不遂,属手阳明大肠经。合谷:主治上肢疼痛、不遂,属手阳明大肠经。《卫生宝鉴》更是详细地记载了治疗中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各经脉的常用穴位,如“手太阴列缺,偏风半身不遂”“手阳明肩、曲池”。

1.3.4 使用频率 根据病人症状的不同,拇指药罐使用频率为每1 d或每2 d 1次,连续进行2周。

1.4 观察指标

1.4.1 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改良Barthel评分量表(MBI)[7]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病人独立生活能力越高。

1.4.2 肢体运动功能 ①采用Fugl-Meyer评估表[5](上肢部分)对病人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满分为60分,评分越高表明病人上肢运动功能越好。②采用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6]中手的运动、手的精细活动两部分进行评价,该量表满分为12分,分数越高表明病人手部精细动作功能越强。

1.4.3 生活质量 采用简明健康测量表(SF-36)[8]对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共计8个维度,各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病人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中风在西医理论中属于脑卒中范围,随着近些年医学治疗水平的提高,该疾病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临床经验表明,多数病人在治疗后出现肢体偏瘫等症状,影响病人日常生活[9-10]。中风上肢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学“中风偏瘫”“中风偏枯”“中风软痿”等病的范畴[11],主要表现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对上下肢肌肉的控制能力、空间移动能力的减退或完全丧失,且在气血理论中以气虚血瘀型为主[12]。因此,在对该类型病人进行辨证施护中,以改善病人心理状态、开展饮食及环境干预为主[13]。胡杏娟等[14]指出,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虽然能够促进病人症状的改善,但对病人的影响较为缓慢,而病人年龄普遍较高,因此需采取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

3.1 拇指药罐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肢体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Fugl-Meyer评分及MAS评分分别为(53.49±4.02)分及(9.98±1.3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包括:①在拔罐时可通过药液的吸收发挥药效,再加上负压的热力作用,使局部穴位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血流状态得以改变,神经功能得到调节[15],局部营养状况、新陈代谢得到改善,血管壁渗透性增强,从而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耐受力,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好转[16]。②拇指药罐在药罐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它集合了普通火罐的热力、机械压力及药罐中的药物渗透能力,在经络选择、腧穴配伍中,拇指药罐因罐具较小,能更加灵活、准确定位,提高精准性,从而弥补了普通药罐的不足,能够更为有效地对病人进行干预,以促进病人病变部位血液循环的改善,达到良好的疗效。③补阳还五汤中[17],生黄芪补益元气,瘀去络通;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以上药物联用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症状。

3.2 拇指药罐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干预前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人MBI评分为(70.19±6.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原因包括:①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有助于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行为能力[18-19],进而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②中医辨证施护中,对因疾病而导致不良情绪的病人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病人不良情绪的改善[20],而实施拇指药罐干预能够通过有效改善病人症状[21],进一步缓解病人不良情绪,提高病人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病人实施拇指药罐联合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有效提高病人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药罐血瘀拇指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药罐
药罐
话说血瘀证
降落伞(翻绳)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拇指西瓜”
有趣的拇偶
药罐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