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曲肽联合胃肠减压负压吸引对肠梗阻患者腹痛消失时间的影响

2021-02-25蒋婷婷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07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肠壁胃管肠梗阻

蒋婷婷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长沙市 410007

肠梗阻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与各种因素导致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有关,好发于腹内炎症患者及腹部手术患者。其中,急性肠梗阻具有诊断困难、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常伴有持续性地剧烈腹痛,呕吐亦不能缓解腹痛腹胀,可造成酸碱、电解质紊乱,严重者致死,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1]。临床上,肠梗阻患者常采用保守治疗,奥曲肽是一种生长抑素,可强效抑制全消化道液激素,减少患者肠腔内积聚的液体,改善临床症状[2]。相关研究[3]发现,肠胃减压负压吸引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关键环节之一,该方式利用负压吸收原理将患者胃肠道内积聚的气体、液体等内容物通过胃管吸出,降低胃肠道内部压力,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目前,奥曲肽联合胃肠减压负压吸引治疗肠梗阻的相关文献甚少,效果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奥曲肽联合胃肠减压负压吸引对肠梗阻患者腹痛消失时间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92例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15±1.28)岁;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6.20±1.31)岁。本研究已获患者、家属同意以及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腹部立位平片显示多个肠管扩张、液气平面等梗阻X线征象;近3周,接受过腹部手术。排除标准:因肠套叠、肠扭转和腹内疝等因素造成的肠梗阻;对本文研究药物过敏者。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解痉止痛、抗菌药抗感染、酸碱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和肠外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奥曲肽治疗,即医护人员为患者皮下注射0.1mg奥曲肽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50364 生产厂家: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每8h给药1次。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胃肠减压负压吸引治疗,即采用一次性F14硅胶胃管(生产厂家:扬州源康医疗器械厂),插入长度为45~55cm,然后采取经壁挂负压吸引,在壁挂吸引器的连接管和胃管上置入并用胶布固定20ml的注射器针头。在负压吸引胃时,固定针头可同时“进气”,从而避免负压过大造成吸引胃壁损伤。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断[4]:治愈:电解质指标恢复正常,腹部立位平片显示积液积气及肠管扩张基本消失;有效:电解质指标有所改善,腹部立位平片显示积液积气及肠管扩张明显好转;无效:以上指标均未达到。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和胃肠减压量(胃肠减压总量/治疗天数)。(3)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因子水平,抽取患者3~5ml的空腹静脉血,经2 5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后,将血清分离待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χ2=5.612,P=0.017<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因子水平对比

2.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胃肠减压量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常伴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主要症状。相关研究发现,肠梗阻会降低肠管厚度,增加肠腔压力,从而引发肠壁充血水肿,导致局部炎症反应[5]。奥曲肽是治疗肠梗阻的常用西药,而肠胃减压是降低患者腹腔压力,改善腹痛腹胀的主要措施之一。传统的胃肠减压方式常出现引流不畅等情况,本次研究受负压双套管启发对胃肠减压进行了改良,将减压器负压改为经壁挂负压吸引,弥补了传统胃肠减压方式的不足。

本文结果表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均长于观察组,胃肠减压量低于观察组。分析其原因可知,奥曲肽是一种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胃肠道、胰腺等分泌细胞有强效的抑制作用,不仅能促进肠黏膜吸收消化液,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肠腔内积聚的大量消化液,降低梗阻以上肠管的扩张,还能减少肠壁坏死和缺血,从而促进肠壁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改善小肠运动,进而缓解腹痛,恢复肠胃功能[6-7]。

相关研究[8]发现,肠胃减压的胃管引流不畅与压力不当有密切关联,压力过小易造成胃管接口与侧孔堵塞,压力过大易导致胃黏膜被胃管侧孔吸附,造成引流不畅,影响减压效果。本次研究采用的胃肠减压负压吸引方式不仅可随时调整壁挂吸引压力,保证有效的吸引效果,还能避免负压过大造成胃壁黏膜损伤[9]。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分析其原因可知,肠壁局部炎症反应将增加肠黏膜通透性,导致炎症渗出,而肠壁水肿将加速TNF-α和hs-CRP等炎性因子的分泌和释放,进一步增加肠黏膜通透性,造成恶性循环[10]。胃肠减压负压吸引不仅能减少肠道压力,还能改善血运障碍,避免肠管坏死、肠道菌群移位等恶性循环的形成[11]。奥曲肽可通过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改善及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有效保护肠壁细胞,加速肠壁水肿消退和炎症渗出,降低炎症因子水平[12]。因此,奥曲肽联合胃肠减压负压吸引治疗具有协同作用,消化液不仅能通过肠黏膜吸收,还能通过负压吸引减少,两者联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肠腔内的积聚液体,降低肠腔压力,改善局部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肠梗阻患者经奥曲肽与胃肠减压负压吸引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肠壁胃管肠梗阻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死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二次试水法在难置胃管患者胃管位置判定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留置胃管”真的那么恐怖吗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