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省铸造光绪通宝制钱始末

2021-02-25马明宗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

中国钱币 2021年4期
关键词:通宝光绪钱币

马明宗(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

宝川局正式设立于清雍正十年(1732),为清代西南地区的铸币大局。光绪年间,宝川局较早地开始铸造制钱,因为使用黔省土铅的缘故,长期铸造枚重一钱二分的制钱,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始遵铸八分制钱。未几,川省又引进近代造币机器,设立银元局,生产近代银币和制钱。今日我们还能看到大量的光绪时期的铸币,并且有较为充足的文献,这对我们研究川省光绪时期铸造制钱的历史提供了一手的实物资料和文献材料。目前,学术界对清代光绪年间宝川局铸币和宝川局光绪通宝版式的梳理研究较少。对于光绪时期川省生产机制制钱,研究较为深入的成都钱币学会所编写的《四川铜元研究》也仅推断光绪二十九年(1903)之前曾经在成都生产光绪通宝机制制钱,这一结论是比较模糊的。因此,本文拟对光绪时期川省传统方法铸造制钱和生产机制制钱的历史进行梳理,并对几种光绪制钱进行断代研究,略陈固陋,求正于方家。

一 光绪年间宝川局铸币始末

咸丰年间,受到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作为各省铸币局重要原材料的“滇铜”受阻无法外运,致使铜价大涨,各省铸币局纷纷铸造虚值大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同治、光绪时期。在光绪时期,有部分省份较早地恢复制钱的铸造。

早在光绪十三年(1887)朝廷规复制钱之前,宝川局早已开始铸造制钱,是各局中鼓铸制钱较早的。在光绪二年(1876)左宗棠上疏中就提到“云南、四川两省,业已开炉”,他希望和川云两省一样“一律鼓铸制钱,毋庸鼓铸当十钱”。[1]

光绪十三年规复制钱,令各直省鼓铸“一钱重制钱”,并且下拨给部分铸钱局祖钱、母钱,以“照式试铸”。[2]但是宝川局并未按照朝廷的标准来铸造,在光绪十九年(1893)户部上呈朝廷的折子中称“宝川局所铸钱文仍系铸重一钱二分”,希望宝川局按照光绪十三年每文重一钱的标准来铸行。

为何宝川局铸钱要重于朝廷“一钱”的标准,四川总督刘秉璋道出其中原委:

兹据布政使王毓藻详查宝川局鼓铸制钱需用铜铅,宁远各厂硐山□,产铜短绌,全赖另觅铅厂新矿供铸,曰铅因黔省禁卖,亦经另采新矿并招商远赴黔边收买,奏报在案,各新矿□暨黔□铜铅又会理州白果湾试白铅均系质地□□,屡经局中剔出低铜低铅,饬厂饬商变换纯铜纯铅而换运铜铅仍远不及老矿纯净,天地生物精华所限,非人力所能补救,是以近年川省铸钱总照每钱一文重一钱二分鼓铸,而铸□之钱质色尚欠坚精,掷地□□破碎,难以经久行使,巿面不甚通行。前奉懿旨饬宝川局照每钱一文铸重一钱该局□呈验所铸之钱,□系高低难分,字迹模糊莫辨,重按即破成□块,实属不能成钱,是以钦奉懿旨,日久未能遵办,职此之故。[3]

他认为,因为铜铅矿源枯竭,贵州禁卖,川省铸钱所用铜铅远不如老矿干净,“实难减轻分□,应□仍□□钱一文铸重一钱二分,□□矿中地气旺厚,所产铜铅质色纯熟,再行遵减”。四川总督刘秉璋的建议,最后也得到朝廷的批准。光绪十八年(1892)之前,宝川局铸造钱币数量大,“所需白铅甚钜”,所需之铅往往都是“赴黔采买”。光绪十八年,贵州所产铅尽数解京,不准四川购买,宝川局铸钱原料减少。虽然四川再辟新矿,但是宝川局铸造成本高昂。[4]

光绪二十四年四川总督按察使文光的奏折中提到补铸光绪早期卯额的情况,我们也了解到,此时宝川局钱重也先后改为一钱、八分:

壬午以前,卯额仍系照旧办理,嗣奉部驳,即将癸未卯额攺铸一钱,兹复奉文令铸八分,系为节省帑项之计,敢不勉力遵行。已于甲申卯额遵照攺铸,惟铜觔虽减,而钱数实增,工料之需,万难节省。[5]

壬午年即光绪八年(1882)之前的卯额,每卯的铸造额与旧时相等,也就是说铸造出来的光绪通宝铜铅配比、铸造数量、每枚重量都与之前大体相当。[6]癸未年即光绪九年(1883)的卯额,宝川局改铸一钱重的光绪通宝。甲申年即是光绪十年(1884)的卯额,宝川局又根据朝廷的命令,铸造八分重的光绪通宝。

光绪二十四年,宝川局开始遵铸八分制钱。[7]而此时新式制钱机器已经引进,宝川局铸钱量也大幅减少。其实,早在两年之前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川设立银元局,进口机器铸币,其中便有一台生产机制制钱的机器。近现代生产工具的引入、四川省内铜铅矿藏的枯竭,导致宝川局基本处于废止状态。宝川局鼓铸本钱也频繁挪作他用,宝川局一直没有重新鼓铸。

光绪三十年(1904),宝川局“制钱久经停铸”,为了不使宝川局房屋地基“倾圮荒芜”,四川布政使司冯煦奏请裁撤宝川局,并入机器局。川都锡良请示就宝川局旧址设立劝工农政局和劝工外厂,专收穷苦孩童,学习工艺。[8]宝川局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宝川局光绪通宝版式

宝川局所铸光绪通宝有几种常见的固定版式。

A 式为大字版,字体较大,笔力浑厚,带有浓厚的宋体风格,与书籍雕版字体很相像。方头双点通,尔宝,与宝川局所铸同治通宝[9]字体一致。钱背满文“宝”为出头宝,满文“川”头部倾斜作“”,与宝川局铸同治通宝一致。宝川局光绪通宝大字版均重3.8g,而宝川局铸同治通宝的重量均为3.84g。日本学者《清朝钱谱》已经注意到两者的相似性,称此版式为“同治の式”[10]。从字体、形制、重量等方面来分析,宝川局铸大字版光绪通宝当为早期铸造,即光绪初年宝川局铸造制钱时所铸。

B1 式字体较第一种小,较为圆润,类似于今日的幼圆体,方头双点通,尔宝,满文“宝”不出头,满文“川”作方折头。这类光绪通宝均重在3.5g 左右,九分有奇。

B2 式字体与B1 式较为相似,类似幼圆体,方头双点通,尔宝,满文“宝”不出头,满文“川”作方折头。这类光绪通宝均重3.0g,约八分(约2.98g)。因为钱体较小、穿孔较大,因而字体受到挤压,“光绪”二字较为扁平,“通宝”二字较为修长。

B1、B2 式的均重接近一钱和八分,正好符合历史记载。B1、B2 两式文字相近,也符合连续补铸癸未和甲申卯额的实际情况。因此B1、B2 式应当是光绪二十四年四川总督文光所言补铸癸未和甲申卯额所铸重一钱、八分者。

D 式为类似宋体字,笔画棱角分明,穿口较大,字体压缩而扁长,角头双点通,尔宝。这类钱币制作精良,每枚钱币的重量都在4g-4.1g,一钱一分左右,可见制作时有严格的标准。背下篆文“川”字的光绪通宝也都是这种版式,背下篆文“川”应当是样钱之类。根据重量,这类钱也是光绪二十四年川省遵铸八分钱之前所铸。

宝川局铸同治通宝、光绪通宝数据对比*

宝川局铸造同治通宝大字版和光绪通宝大字版对比

三 宝川光绪通宝机制币生产始末

川省除了采用土法鼓铸制钱之外,还曾经购买近代机器制造机制制钱。

光绪时期,因为四川地区制钱缺乏,川督鹿传霖设立“蜀通官银钱局”发行钱票,但是蜀地向来不习惯使用钱票,因此也未能取得太多成效。

光绪二十二年,鹿传霖向清廷上奏请求开办银元局,“拟分购机器于省城铸造制钱,于川东铸造银圆,以期开浚利源,便民利用”,并且“委员前赴上海购置机器”[13]。随即得到朝廷的同意,向美国新泽西州的汉立克纳浦机器公司(Ferracute Machine Company)采买机器、模具等设备。孙浩先生《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一书引用了汉立克纳浦机器公司的档案,对此次中国向美国订购生产银币的机器有较为详细地研究。中国政府通过在上海的茂生洋行(American Trading Company)向美国汉立克纳浦机器公司订购了3 座造币厂设备:两座生产新式的制钱和铜币,分别设置于成都和武汉,产能分别为每日30 万枚和25 万枚;一座生产银币,产能每日15 万枚,设置于成都。汉立克纳浦机器公司提供印花机、冲饼机、冲孔机、制模机、熔炉、退火炉、烧铸炉、轧片机、锅炉等一系列设备。很快,汉立克纳浦机器公司将设备制作试车完成,打包运往中国。开始拟定制钱于成都生产,银元于川东生产,但之后朝廷决定将原拟定于川东生产的“银圆亦改于省城制造,以期就近易查”[14]。与此同时,汉立克纳浦机器公司派出技术人员跟随机器一起赴成都给予技术支持,技师强必尔(Henry Janvier)自美国新泽西启程出发,从美国西岸的旧金山乘船经过日本的横滨再到上海,与茂生洋行的英籍雇员艾文澜(Henry Everall)会面,乘船到达万州转陆路,于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三日(1898 年4 月3 日)到达成都,并且在光绪二十四年六月(1898 年7 月)机器完工试车,开始生产钱币[15]。

机制宝川局光绪通宝制钱,圆形方孔,直径约23mm,面文楷书“光绪通宝”四字,幕文满文“宝川”二字(图1)。长期以来,对于机制宝川局光绪通宝制钱的生产缺乏研究,更未能明确其生产年代和地点。《四川铜元研究》一书总结历年的出土材料和研究成果,根据四川成都造币厂光绪二十九年(1903)试铸铜元时“就原购铸小制钱废机修改应用”的记载,断定光绪二十九年前确实生产过机制方孔小平钱,并且认为所谓的“小制钱废机”就是生产机制宝川局光绪通宝制钱的机器[16]。这是根据旧有的材料所能做出的最合理的结论了。

通过孙浩先生在《百年银圆》一书中披露的汉立克纳普机器公司的档案,我们了解到1896 年中国政府向美国汉立克纳浦机器公司订购3 台造币机,其中两台设置于成都,一座设置于武汉。又根据《申报》等材料的记载,我们得以确切地知道,成都的两台机器一台是每日15 万枚产能的银元造币机,另外一台是每日30 万枚产能生产新式制钱的造币机,生产的新式制钱即是机制宝川局光绪通宝制钱。这台日产30 万枚的造币机没有使用几年就被废弃,就是成都四川造币厂资料中所说的“原购铸小制钱废机”。光绪二十八年(1902)川督岑春煊始议在川省生产铜元,并于次年开工试铸,这台废旧机器又被修复,用于试铸新式铜元。

四 结论

光绪时期,宝川局鼓铸制钱。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光绪初年川省即开始铸造光绪通宝制钱。光绪十三年(1887),朝廷规复制钱,令各直省鼓铸“一钱重制钱”。但由于川省铜矿短缺,黔铅禁卖,宝川局所用铜铅质量较差,若按照朝廷的标准来铸造,制钱很难铸造坚实,于是“宝川局所铸钱文仍系铸重一钱二分”。

宝川局铸光绪通宝A 式,又称大字大样,其均重3.8g,文字与宝川局铸同治通宝制钱一脉相承,应当是光绪初年所铸。光绪通宝C 式、D 式均重分别为3.9g、4.05g,与A 式重量相当,都接近“一钱二分”,C 式钱背满文“川”字,与宝川局铸同治通宝制钱相同,故C、D 两式的铸造年代也是在宝川局铸钱减重为一钱之前。

第二阶段,光绪十九年户部上报朝廷希望宝川局按照光绪十三年每文重一钱的标准来铸行。几经波折,宝川局终于开始铸造枚重一钱的制钱,其铸造时间大约在光绪十九年到光绪二十三年间,其所铸造的是癸未年即光绪九年的卯额。光绪二十四年,宝川局开始遵铸八分制钱。此时新式制钱机器已经引进,宝川局传统铸钱量也大幅减少。

宝川局铸光绪通宝B1 版式,均重3.53g,在一钱上下,其文字风格与B2 式大体相当,B2 式均重2.96g,在八分上下。B1、B2 两式钱币,正合宝川局铸钱减重为一钱,又减重为八分的历史。故B1 式即是宝川局减重为一钱时的铸钱,B2 式即为宝川局减重为八分时期的铸钱。

第三阶段,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川设立银元局,从美国汉立克纳普机器公司进口两台机器铸币,一台为生产银元的机器,一台是生产机制制钱的机器(图2)。光绪二十四年(1898),银元机器和制钱机器开始使用,制钱机器产能为每日30 万枚,但是该制钱机器使用时间不长,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之前就被废弃。

图1 机制宝川局光绪通宝制钱[17]

图2 制造光绪通宝制钱和光绪元宝银元的四川银元局内景[18]

图1 所示宝川局机制光绪通宝制钱,即是从美国汉立克纳普机器公司进口的制钱机器所生产,投产时间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到光绪二十九年之前。该机器生产时间较短,并且由于机制制钱是作为传统铸造制钱的补充,因此机制宝川局光绪通宝制钱生产不多,存世量较少。

近现代生产机器的引入,四川省内铜铅矿藏的枯竭,鼓铸本钱频繁挪用,导致宝川局基本处于废止状态。光绪二十八年川督岑春煊始议在川省生产铜元,并于次年开工试铸,铜元的生产速度和利润率是传统铸钱和机制制钱所无法相比的。川省铸造制钱的历史至此也彻底结束。

注释:

[1][清]左宗棠:《甘肃暂缓开炉鼓铸制钱片》,《左宗棠全集·奏稿六》第6 册,岳麓书社,1992 年,第742 页。

[2]《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京报全录》,《申报》(上海版),1888 年2 月6 日,第5321 号,第11 版。《请开炉铸钱折稿》,《申报》(上海版),1885 年8 月23 日,第4439 号,第1 版。

[3]《光绪二十年七月十三日京报全录》,《申报》(上海版),1894 年8 月21 日,第7663 号,第12 版。

[4][清]朱寿朋编纂:《东华续录(光绪朝)》光绪一百十九,清宣统元年上海集成图书公司本。

[5]《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京报钱录》,《申报》(上海版),1899 年2 月5 日,第9274 号,第12 版 。

[6]同一铸币局、同一时期每卯用铜铅数量基本相同,卯额相同即是说明每卯钱币铸造量、钱币枚重大体相当。关于清代铸币中“卯”的问题可以参见李强:《浅谈清代铸钱体系中的“卯”》,《中国钱币》,2007 年第3 期。

[7]马飞海等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清钱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763 页。

[8]《川督奏派员采铜及设立劝工农政局事北京》,《申报》(上海版),1905 年11 月23 日,第11712 号,第4 版。亦见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大事纪述》,四川科技出版社,1999 年,第169 页。

[9]宝川局所铸同治重宝也有两种版式:一种为大字版,一种为小字版。大字版存世量较大,重量较重,与宝川局铸光绪通宝大字版在字体风格、周郭形制、钱币重量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接续性。而宝川局铸同治通宝小字版则与宝川局铸咸丰通宝字体风格一致,可以推断宝川局同治通宝大字版当为同治后期铸造。

[10][日]塙史朗:《清朝钱谱》卷四,东京清朝钱币学会,1974 年,第240 页。

[11]黄鹏宵:《故宫清钱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年,第133 页。

[12]马明宗:《宝云局所铸光绪通宝断代研究》,《中国钱币》,2020 年第1 期。

[13]《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二日京报全录》,《申报》(上海版),1896 年9 月19 日,第8414 号,第12 版。

[14]《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四日京报全录》,《申报》(上海版),1898 年10 月27 日,第9173 号,第14 版。

[15]孙浩:《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修订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第58 页。

[16]成都市钱币学会:《四川铜元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21 页。

[17]图片来源于《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卷》。

[18]照片为附属于机器局的四川银元局生产车间内景,为美国汉立克纳浦机器公司随行至成都安装机器的强必尔拍摄,时间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当时汉立克纳浦机器公司提供了两台机器,一台生产制钱,一台生产银元,就是照片中的机器。图片取自中国钱币博物馆编:《中国铜元精品展》,科学出版社,2017 年。

猜你喜欢

通宝光绪钱币
西沙群岛考古发现的铜钱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Sun Yat-sen Numismatic Museum, Hangzhou
左脑风暴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Scholar and East Lake
钱币保存各有法
一枚罕见的“圣宋元宝”
光绪与珍妃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