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2019-12-02胡志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9期
关键词:通宝钱币

胡志贤

摘 要:隋恭帝义宁二年(618),李渊推翻隋炀帝建立大唐帝国,从此结束了五铢钱制,始行通宝钱,自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通宝钱时代。作者主要综合对南北宋朝钱法的研究成果,对“开元通宝”两宋钱法的产生、特点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对通宝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通宝;钱币;钱法;两宋

1 “开元通宝”的产生

隋恭帝义宁二年(618),李渊推翻隋炀帝建立大唐帝国,结束五铢钱制,始行通宝钱,自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通宝钱时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除隋朝钱币,并根据西汉时期的五铢钱的特点来制作属于唐朝的货币,即“开元通宝”。在政权和时势的推动下,“开元通宝”成为唐朝的通用钱币,对后世钱币体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其表现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确定钱币构造形状仍是外圆内方,而周郭仍然作为其固有的特点保留下来。钱币的大小为径2.4厘米,币材用铜,重约4克,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成为以后封建社会王朝的铸币遵守的规范标准。

②“开元通宝”改变了五铢钱作为流通钱币的现状,结束了重量对钱币名称命名的影响,随之取代的有元宝、通宝等。从这些名字的寓意来看,主要是指在社会上流通的宝货,为往后的钱币铸造减轻重量埋下了伏笔,并有效避免了因钱币的名称与其实际重量的差距所产生歧义。

③开元钱币的铸造和命名与实际的年号无关,它在本质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对传统的钱币体制的弊端进行了纠正,自此以后,历代王朝的钱币铸造大都是年号钱,年号钱对于当朝统治者是权力的象征,对于深入调查研究某一特定时期的朝代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④它规定了开元钱的重量,要求单位为一两的开元钱一共为十文,单位为一钱的重量表示一文,也称作“一文钱”。在后来的流通过程中,“一钱”本身所代表的重量与清代的库平一钱的质量是一样的,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开启了先河,“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铢”单位退出历史。

⑤开元钱币和后世朝代所铸造使用的钱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书法的演变。从中国钱币上的文字类型看,先秦时期的钱币字体是大篆,秦朝至隋朝整体以小篆书写为主,夹杂着不同的变体,为垂针篆、薤叶书、玉筋篆。唐初的“开元通宝”钱为欧阳询所书,含八分篆隶体,极精极工。这些钱币上的文字书法,为中国书法史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⑥开元钱也为后世规定了铜质钱币铸造的成色标准,即铜83.33%,白铅14.56%,黑钖2.11%。唐高祖所铸的“开元通宝”,是在整顿隋末大乱导致的钱币混乱中产生的。它沿用了五铢钱的方孔圆形钱式,体形一钱的重量大小质量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要求,轻重适中,人民乐用,加上制作精整,币值稳定,从而驱除了一切古钱和私钱,出现了“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

2 两宋钱法及特点

后周显德七年(960),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窃夺了后周政权,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才统一全国的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赵宋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弱的一个朝代,在300多年中,不断受到邻国辽、金、西夏和蒙古的攻击,一直是屈辱乞和,苟且偷安,“岁币”“岁赐”和各种“贡礼”负担沉重,千方百计搜刮民众。南宋更是君臣荒纵享乐,重税盘剥,民不聊生。反映在货币经济上,货币长期贬值,物价波动不息。为了弥补民穷财尽的困境,宋王朝也在货币上打坏主意,实行以钱币为主,钱币、纸钞、银锭混合的币种流通制度。该套流通币种制度和钱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币种名称和其种类的错综性

宋建隆元年(960),赵匡胤仿制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宋元通宝”,蕴含着开辟新王朝的含义,按照开元钱标准,书体仿八分,阔郭,径2.6厘米,重3.4克,背多有星月纹。宋太宗即位便修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并在元年铸造“太平通宝”,这是宋朝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年号钱,并开启了年号钱的先河。北宋九帝,年号共计更改三十五次,而年号钱和非年号钱的铸造数量也有不同,分別为二十七种和三种。南宋七帝,改了二十次年号(连同闽、粤两帝应为九帝、二十二年号),铸造年号钱、非年号钱分别为十八种和三种。新年号钱的铸造规律遵循年号的更改顺序。

钱的名称各式各样,大体上有通宝、元宝、重宝。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称呼方法,如南宋时期的嘉定铜钱有小平、折二、当十及铁钱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等类,钱文作元、通、重、之、全、永、兴、安、新、满、万、正、真等三十余种。

总计两宋统治的三百二十年(960-1279),共铸了四十五种年号钱和六种非年号钱。如果再按大小、等级、币材、年份、成色、特征、版别、钱监、纪年等及其他标记来划分,更不知有多少种类。仅仅神宗朝铸的煕宁、元丰两种年号钱,光是版别就各有一百多种。

此外,南宋还铸行过一种“钱牌”,形状为圆、方上下互异和长方形三种。钱牌表面显示“临安府行用”字样,牌背有“准式伯文省”字样等,这是通行性质的代用钱。

2.2 宋钱的封建割据性

南朝和五代十国使用铁钱是临时应急之措。铜、铁钱并用,到五代才逐渐盛行。宋初曾禁铁钱,宋开宝三年(970)才在雅州百丈设监铸铁钱。此后,铁钱在两宋都长期流通使用。同时严禁钱出口,防止被辽、夏套去熔制兵器。徽宗时,特铸夹钖钱,一折铜钱二,每鍲用铜八斤,黑铅之,白铅又之。这是一种铜钖合金低质钱。两宋广铸铁钱,如宋元丰三年(1080)有钱监26个,共铸钱5949234贯(一贯一千文),其中铸铜钱十七监,铸506万贯;铁钱九监,铸889234贯,约总数的15%。铜钱与铁钱并行。宋王朝禁止铜钱流通在川蜀地区。由于不同地区发行的铜、铁钱,其质地、性质不尽相同,这就无形中加大了钱币流通的地方割据性。

2.3 宋钱的剥削性

宋钱铸造形式和特点都有唐朝开元钱的特征,可是从宋钱的质量和重量来看,其铸造效果与开元钱有一定的差距。唐开元钱一般含铜83%以上。宋钱最好的为“太平通宝”,铜仅为65%~66%,以后各朝铸钱更是降低含铜的比例,见表1。

又如蔡京所铸的夹钖钱,含铜57.14%、黑钖28.57%、白钖14.29%,有规定将夹钖钱当作两个铜钱使用,这在实际的流通过程中让钱币贬值。绍兴以后的钱,掺杂将近一半。所谓折二、折三、当十等大钱,更是名不符实,公开减重和贬值。

宋钱制作精良,书法艺术高超,钱大小不变,但成色递减,这是剥削阶级的天性。

2.4 宋钱形态和钱文书法的多样性

宋钱的大小分别是一种常规性的制度。自新钱被制造出以来,其主要分为“小平”和“折二”,这两种钱的大小也不相同,除此之外也有“折三”“折五”等的大钱。从时代钱币的种类来看,其大小的划分大都是如此。基于铜、铁的比例看,它们之间没有具體的定价。宋钱有大小之分,也有各色各样的钱文。宋钱在钱币的研究领域内是文物和书法的共同载体,钱币上的钱文在不同的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变革。宋钱上的钱文还能够体现不同的书体,钱币上通常会有两种书法字体,也存在着三种书体的情况。以宋太宗的“淳化元宝”为例,其钱文的书写主要由真、行、草三种书体构成。而“崇宁通宝”中的真书体与“大观通宝”都是从“小平”到“折十”等五种钱上的文字,是宋徽宗赵佶所书,铁画银钩,号称“瘦金体”。宋徽宗即位之初,即贬斥元祐党人,其后王安石的忠实信徒蔡京任相,对百姓横征暴敛,徽宗为了耳目之误,下令采办花石纲,致千万人倾家荡产,可见当时政局之黑暗。然而,宋徽宗时期所铸钱的工艺及钱文书法艺术却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铸钱“第二好手”。宋徽宗练得一手好书法,瘦金体钱文铁划银钩、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被藏家视为珍品。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1040)所铸的九迭篆文“皇宋通宝”极为少见。

宋钱上的钱文书法有着极大的艺术成就,除了钱文上的艺术以外,也出现了与钱文书法类似的艺术手法。一种是在同一规格的基础上,通过书法字体的变换形成不同的书体钱,其本质的制式是相同的,在不同的书法字体的使用下,钱文的艺术魅力便在这些规制的钱币上体现出来,增加了钱文的艺术魅力,而这种钱币便成为“对钱”。对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宋朝的钱币铸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中国古钱谱》编撰组.中国古钱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纲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通宝钱币
Sun Yat-sen Numismatic Museum, Hangzhou
左脑风暴
谁传承了大顺通宝的基因
中国钱币收藏的五次热潮
新沃通宝业绩位居同类前列
古币收藏需关注什么
Scholar and East Lake
钱币保存各有法
一枚罕见的“圣宋元宝”
“钱币园地”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