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2021-02-25殷康全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策略

殷康全

【摘要】初中教育之所以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因为该科目课程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同时影响着学生生活态度的形成、价值观体系的建立[1]。初中生的思维尚不成熟,他们正值建立价值观念、形成生活态度的黄金时期,只有在这一阶段不断接受正确的道德思想影响,学习法律知识,才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人格意识。因此,不仅是为了满足基础教育课程要求,也是为了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必须着力寻找能够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教师革新思想,转变学科教学理念

教师思想及其秉持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要想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先革新教师的授课思想。事实上,传统教育出现的问题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束缚,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向学生讲解考试需要的内容,并要求他们刻板记忆,并不会主动对知识的社会价值、情感内涵展开分析。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是刻板、浮于表面的,无法真正理解其核心情感,自然也无法将其内化于自身思维体系和知识结构中,整体教学呈现低效特征。在新的育人环境下,要想通过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加强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育,教师必须先革新自身的教育思想,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建立“以促进学生理解和吸收为主、帮助他们内化道德与法治思想”为主的教育理念,时刻秉持该理念组织工作。这样一来,学生接受的教育指导更加深入,能够在教师的全新理念指示下展开更深刻的学习,整体教学和学习有效性必然能够实现质的飞跃。

(二)丰富授课内容,加强课堂教学强度

丰富授课内容也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越丰富,越容易对其重要意义和情感内涵形成深刻理解,从而提升个人素养,这种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的过程就是课程教学有效性积极变化的过程。但是就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来说,大多数教师都将注意力局限在了讲解教材文本上,忽略了对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导致学生学习存在一定局限性,阻碍了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2]。要想在当前环境下进一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必须先解决这一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多研究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机会,让他们突破学习局限、对教材内容形成新的理解。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组织和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无论是从互联网寻找一些网络素材,还是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寻找本校所用教材没有的内容,都是不错的选择,都要围绕课程主题展开。如此,学生在课程教育活动中可以更全面地接触知识、更综合性地思考问题,其收获必然是丰富的,整体教学也是高效的。

(三)尊重学生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传统模式下的学习方法、效果展开对比不难发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活动,其教学效果远超于教师灌输。因此,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为目标,教师要调整课程组织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以“个人能力局限”最为突出。一些学生由于之前并未积累足够的自主经验和道德与法治知识,经常会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出现困惑,从而影响自主能力发展和课堂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从解决该问题出发,站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立场上寻找既能促进学生自主、又能增强学习效果的课程组织策略———小组合作应运而生。通过小组合作,學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能够在小组交流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自主能力对知识展开交流分析,从而实现新的理解、获得新的收获,不断提升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久而久之,随着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在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组织课程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必然会实现质的飞跃。

(四)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情感共鸣

除学生自主性影响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之外,是否存在合理的情境支持、教师指导能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授课效率和效果。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创设更加合适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指导激发学生情感共鸣[3]。一旦学生在情境支持下和道德与法治知识及教师产生了情感共鸣,他们就能更积极地学习、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提升自我。反之,若他们始终无法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探究停留在理论层次,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必然迟迟无法得到提升。教师必须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方法,如讲述案例故事、展示真实社会生活图片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象为故事主人公、事件参与者。这样一来,学生必然会调动自身情感去思考问题、学习知识,对教材理论产生更深刻的情感层次的认识,教学有效性也就更加理想。

(五)设计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完善自我

教师要科学设计和落实评价机制,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再借助初中生的自我完善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帮助。然而传统模式下的教育评价存在严重的评价内容过于单一、评价形式过于刻板等问题,评价结论不具备良好的指导意义,不仅影响学生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甚至还伤害他们的学习信心,于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无益。要想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调整评价方式,设计更加科学的评价机制。如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同步关注学生成长表现和最终学习结果;落实差异化评价,对基础素养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评价和指导方式等。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发现学生在最终学习结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引导他们积极调整,还能为其提供针对性教育指导,整体教学针对性更强,效果自然会更好。

二、结语

在初中阶段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有效性、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还有利于社会高素质人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对此建立正确认识,积极在工作过程中寻找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让学生在高效教学下更准确地掌握课程知识,更迅速地提升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陆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小议[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2):48.

[2] 吴珍珠.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112.

[3] 贾凤云.核心素养角度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教育界,2020(45):45.

[4] 方静.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0):123.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