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问题

2021-02-24廖公平

中国民商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乡镇财政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廖公平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在发展进程中也对内部管理进行不断的调整与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变化。乡镇财政作为乡镇政府所管理的一级财政,对于保障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实现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规范,维持单位稳定运营的重要手段,对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就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情况而言,依旧存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科学性不足,管理方式较为粗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就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究,明确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优化改进措施,以期实现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质量的提升,实现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镇财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落实路径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国家财政改革逐渐深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紧跟政策步伐,积极转变管理与服务模式,建立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而内部控制是现代化企业常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应用到行政事业单位当中,有利于单位加强财政资金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对事业单位履行自身职能、实现工作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因此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明确自身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提升事业单位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确保各部门正常运转,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推动事业单位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政府更好履行自身职能的重要保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政策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财政资产风险不断增加。国家财政部门对各单位内部资产的安全性和资金的使用绩效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乡镇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国家政策法规,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现自身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对于乡镇事业单位而言,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

(二)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乡镇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事业单位内部财政资金收支规模逐渐加大,同时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内部控制的顺利推进,能够全面监督管控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有效解决事业单位预算与对应经济事项、业务活动相脱节的状况。同时借助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保障财政资产安全,推动事业单位于当前经济环境下实现稳定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存在问题

(一)内部控制建设意识不足,风险防控意识薄弱

就目前部分乡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而言,部分管理层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缺乏现代化内部控制建设意识,将关注重点放在财政资金收支控制之上,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在实际的工作落实过程中,浅显地认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推进专属财务部门。而且财务部门职工在工作落实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建设意识,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建设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其他职能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缺乏应有的配合度,并未在事业单位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近年来乡镇财政事业单位职能逐渐增加,国家对其补贴资金总量也越来越但大,事业单位却并未实现内部组织架构的优化改进,岗位设置合理性不足,事业单位内部职工风险防控意识较为薄弱,难以有效保障财政资产安全。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程度不足

完善的体系建设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基础要求,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仅依靠制度就能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当实行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管控,事业单位需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完善,才能保障满足内部管理及业务开展需求。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程度不足,并未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考量不够充分,风险识别及评估流于表面,内部监督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权利,未能对各项活动实现全面监督管控。涉及职工岗位划分时,并未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难以实现各岗位相互约束相互制衡,轮岗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导致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内部控制体系并未形成闭环,难以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推动事业单位实现稳定发展。

(三)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监督管理机制匮乏

部分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相关政策指引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部分岗位设置合理性不足,导致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并未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价值。例如预算编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预算编制较为笼统,缺乏精细度,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仅依靠上一年预算数据进行简单地编制,并未根据当前实际状况实现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难以满足事业单位当前工作落实需求。与此同时由于监督管理机制的匮乏,难以保障预算编制与执行相一致,预算执行随意性大,预算资金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在实际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涉及预算调整时,相关审批机制落实不够充分。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职工综合素质尚待提升

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落实效果,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依旧停留在传统模式下的记账、核算工作之上,并未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統的优势,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应用并未实现全面推广。与此同时,各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实现共享,存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孤岛状况,无法实现相互衔接,缺乏一体化信息系统,不能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职工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现代化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要求,缺乏专业的信息数据分析能力及信息化手段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策略

(一)强化全员重视程度,提升风险防控意识

乡镇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领导层首先应当明确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明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根据政策指引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摒弃传统的不符合现代化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管理层的引导作用,提升事业单位全员对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视程度,在事业单位内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调动各职能部门对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配合。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内部相关岗位,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进一步保障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以及严谨。强化全员风险防控意识,借助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财政资金使用全流程的监督管控,切实保障财政资产的安全完善,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经营管理质量。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为了全面发挥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应当明确当前事业单位现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优化。从单位层面及业务层面进行全面梳理,以国家政策法规为落实依据,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首先,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应当遵循全面覆盖原则、重要性原则、兼顾效率原则,即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需要全面覆盖乡镇财政管理的各项服务项目、设施建设和主要业务,并贯穿于单位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内控制度建设应当侧重于风险环节,包括岗位和权限设置,以严格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作为依据,配置相应的管理结构,提高单位运行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廉政建设;兼顾效率原则是指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基于单位的业务特征和管理需求建设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高实际管理效率。其次,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落实好各部门职责,全面提升其配合度。合理设置相关岗位,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实现各岗位间相互制衡相互约束,对于关键岗位实现轮岗制度的有效落实。积极推进风险评估工作的落实,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完善的应对策略,同时提升对于评估结果的重视程度,充分应用评估结果,明确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改进与优化。

(三)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力,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当保障岗位设置的合理性,明确岗位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出现问题能够实现及时追查,避免相互推诿责任现象的出现。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有效约束职工行为,保障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同时强化预算管理工作的充分落实,应用合理的方式落实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编制满足业务开展需求。借助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与执行相一致,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刚性,落实预算资金使用全流程的监督管控,涉及预算调整时充分落实审批流程,从根本上保障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四)强化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復合型人才储备

事业单位应当明确信息化建设对于自身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软件,例如ERP 信息化系统及OA办公系统,根据实际工作落实需求对信息化系统相关功能及模块予以开放,并对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全面提升信息兼容性,为各部门间信息共享提供良好的渠道,避免信息孤岛状况的产生。同时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复合型人才储备,针对不足之处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信息化时代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需求,实现内部薪酬福利体系的优化,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乡镇财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依旧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强化职工思想建设,培养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为现代化乡镇财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事业单位自身也应当强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全面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唐洋,肖顺利,胡海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9,035(004):102-112.

[2]马永强,包所柱,刘成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实施与优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9,000(016):69,72.

[3]姚海燕.基于政府会计制度角度下探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31(002):292-293.

[4]林金建.对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纳税,2020,000(008):P.188-189.

[5]潘先廷.关于乡镇财政内控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财会学习,2018,No.192(18):264-265.

[6]徐虹.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分析[J].时代经贸, 2020,No.511(14):56-57.

猜你喜欢

乡镇财政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加强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关于对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