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考古学学科综论

2021-02-24王芳超郭世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4期
关键词:考古学学科

王芳超 郭世杰

摘 要:考古学和艺术史学有同源关系,在早期各自的学科发展中有很大的混同性。随着二者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相交叉的艺术考古学。艺术考古学学科的建立有赖于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实践的深入。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来自考古发掘,是对考古发掘资料的审美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吸收借鉴考古学、艺术史学等方法,淡化学科壁垒,不应被学科边界所限制。同时,应当注重实地艺术考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考古;艺术史学;考古学;学科

0 引言

艺术考古学是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获得的艺术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力求复原古代艺术现象的本来面目,并分析历史上审美发展的一门学科,目前一般认为其是考古学的分支。艺术考古学目前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但在理论上仍有亟须完善的问题,实践上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艺术考古与美术考古并不完全一样,但由于实际原因,在实际工作中美术考古的成分为较多存在,本次我们在文中不做过多的区分。

1 前考古时代考古学与艺术史学的混同

考古学与艺术史学是一对具有同源关系的姊妹学科。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考古学与艺术史学在正式形成之前都是混同不分的。中国的金石学有相当长的历史与丰厚的成果,从事金石学的主体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学术价值取向决定了金石学的首要目的在于“证经补史”。对于传统文人士大夫而言,经史子集是其核心的、基础的知识结构,即使是以书画等艺术著称的文人,这些仍然是他们必修的内容。基于文物与经史的重合,金石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带有文字文物的文献价值,来实现“证经补史”的目的。这一点从宋代金石学产生时就是如此。到了清代,金石学除了原来“证经补史”的目的以外,还增加了对它们书法艺术价值的重视,并注意应用到创作实践中去,由此推动了清代书法从帖学到碑学的转变,对书法、篆刻、绘画等影响至今。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现代考古学与艺术史学的研究对象要远远多于金石学,金石学的研究对象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即我们上面所说的“带有文字的文物”,甚至图像都经常被忽略。从研究层次的角度来看,现代考古学与艺术史学也更为科学和全面。

金石学的研究活动以及研究成果既丰富了艺术史,又参与到考古学和历史学中,实际上在西方近现代考古学传入我国后,金石学仍然继续独立存在了一段时间,势必会参与近现代考古学的实践中。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产生于中国古代金石学的研究范围,也是现代考古学与艺术史学的一个部分。

在西方学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崇尚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文物兴趣浓厚,并形成了古器物学。他们的考古学和艺术史学即开始于这时期人们对古物的搜罗与收藏活动。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即通常所谓“古典时代”)的文物中,艺术性很强的雕塑则是挖掘搜罗的重点。它们的魅力吸引着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家们,并指导着艺术家们的创作(这一点就很类似于我国将“金石学”成果用于艺术的做法)。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时期的“挖宝”活动实际上就是出于艺术目的进行的一种考古活动,虽然尚不科学。这种现象在温克尔曼的著作《古代艺术史》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后人将《古代艺术史》视为考古与美术史的双重奠基之作,温克尔曼本人也被认为是两门学科之父。由此可见,西方的艺术史和考古学也是有同源关系的。

有一些观点认为温克尔曼就是美术考古学的先驱,这是不恰当的。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考古学”是在艺术史学与考古学这两个学科充分发展形成交叉之后的结果,温克尔曼的研究仍处于二者混同不分的初期阶段。实际上考古学与艺术史的混同性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考古学在当时被视为是古典艺术史的同义词。

2 艺术考古学的产生与发展

2.1 艺术考古学的产生

前文我们讲过考古学和艺术史学在各自形成之前曾经是混同不分的。同时,在二者形成之后关系依然密切,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科之间形成交叉,于是就有了艺术考古学出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因此,艺术考古学是考古学和艺术史学各自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的必然结果。

西方考古学传入我国的初期,对考古发掘所得材料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历史价值方面,希望借助考古资料证明历史。后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与研究的深入,开始注意制造这些器物时人类审美方面的问题,进而研究其藝术价值。考古学只能对考古出土艺术品进行一般研究,如果要进行深入的艺术方面的研究,就要用艺术史学的方法进行。

我国艺术考古学的建立是以田野考古理论和实践发展为基础的。随着考古学的充分发展,加上对材料的研究进入到审美意识领域,这也为艺术考古学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伴随着艺术史学的发展,对考古资料有了需求,这是艺术考古学产生的必要性。在现代意义上的“大艺术”观念下,艺术史学的材料除传世品以外,也依赖考古发掘出土。

2.2 艺术考古学的发展

1929年,郭沫若根据德国学者米海里司的《美术考古学发现史》一书的日译本翻译为中文(后来在著作再版时改为《美术考古一世纪》),这是美术考古学一词首次在中国出现。但此著作并未对美术考古学的定义以及美术考古学学科理论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这里的“美术考古学”实际上等同于我们所说的“考古学”。

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考古学致力于为历史研究寻找资料,艺术史学的主要内容仍是画史的叙述。美术考古学一词并不经常为学界所提及,学科建设更无从说起。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上海成立了中国首个以美术考古命名的学术机构—美术考古学社,对考古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工作。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将考古发掘资料写进美术史,开始了考古学与艺术史交叉融合的趋势,并初步形成了美术考古的研究方法。但这一时期的学者并没有有意识地将艺术史与考古学结合起来去独立地研究问题,仅仅把考古资料作为艺术史所需的补充内容,进行艺术史方面的研究。

1986年8月《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出版,夏鼐在讨论特殊考古学时讲到了美术考古学,指出二者往往有共同的资料,认为它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并与美术史相区别。随后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中第一次出现了美术考古学的词条,该词条系统地阐述了美术考古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分类等。这一全面而又权威性的词条奠定了学界对美术考古学的认识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美术考古(或艺术考古)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相对成熟而又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对于美术考古的种种问题展开讨论。与此同时,一些有影响力的高校及研究机构纷纷成立美术考古(或藝术考古)相关专业,相关学术成果越来越多。2006年,西安美术学院成立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所专门从事艺术考古的高级研究单位。至此,艺术考古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进入初步发展的阶段。

3 艺术考古学学科定性

艺术考古学在我国已经初步发展,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还存在争论,学科的性质问题就是重要的一个。从理论上讲,对艺术考古学的定性不外乎有三种可能:第一,属于考古学的分支;第二,属于艺术史的分支;第三,考古学与艺术史二者相交叉下的一门独立学科。

认为艺术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特殊分支,是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大多来自考古学界。这种观点认为,艺术考古是针对考古学中与艺术相关的遗迹和遗物进行研究,是与宗教考古学、古钱币考古、古文字学等并列作为一种特殊考古学存在。与之相对应的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考古学是艺术史学的分支,同样的道理,持这类观点的学者以艺术史学界为主。这种观点认为学科研究是为了艺术史学,需在艺术史学的框架内进行,考古学仅仅提供材料。认为艺术考古学是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相互交叉下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一种折中的观点,这种观点综合考虑了考古学、艺术史学两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艺术考古学应该定性为兼跨艺术史学与考古学之间的一个领域,而不是某个学科的附庸。

这些争论对于学科理论建设是有启示意义的。但理论来自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也应不拘泥于教条的束缚,任何理论都要与实践相结合。

4 艺术考古学研究的相关问题

4.1 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根植于考古学,是通过科学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手段得来的考古资料的一部分。考古学对于所有考古发掘所得资料都要进行断代、定性等物质层面的研究,当进入艺术领域,涉及审美方面的就属于艺术考古学的研究范围了。

从理论上讲,艺术考古学要针对所有考古资料艺术方面的问题,因为绝大部分人造物品都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凝聚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完全意义上的纯艺术作品在考古发掘中是很少出现的。例如考古出土古代卷轴书画等纯艺术品,由于其对保存条件要求很高,因而出现概率很小,即使在偶然情况下有奇迹出现(如山东明代的鲁王墓就出土有宋代的绘画),一般情况下也仍然属于传统书画学的研究范畴。有些考古资料的艺术价值很低,乃至是可以忽略的,从艺术角度去分析它们,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发掘的,比如沟渠、人和动物的骨骼,等。所以说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考古资料的一部分,大部分情况是针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些考古资料的艺术性进行研究。

具体来说,通常情况下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包括:①现代艺术观下所认定的古代艺术品,如岩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雕塑等,由于古今艺术观念的不同,这类物品在古代并不被视为高层次的艺术;②古代各种工艺美术品如陶器、玉器、青铜器、漆器、金银器等,这类物品占了艺术考古研究相当大的一部分,具体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实用器具;一种是以审美为主要目的制作的工艺品。

从年代方面来说,艺术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同考古学一样都是明朝末年,因此近现代艺术种类如摄影、电影不在其中。

4.2 艺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一门成熟学科的建立要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艺术考古学兼有艺术史学和考古学的内容,因此艺术考古学的研究都应当借鉴和运用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形成自己的系统。具体来说,艺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文化人类学、图像学以及文献学。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能够解决古代艺术品的断代及分类问题,从中可排列出古代艺术品发展演进脉络,并复原古代社会面貌。由于艺术考古学的研究资料来自科学的考古发掘,因此通过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所做出的断代、分类是可行的,它的成果也是有科学依据的。通过文化人类学能够帮助人们科学地认识史前艺术品,史前艺术、有史艺术与现代后进民族和地区的艺术活动有很大的互通性。史前艺术、现代后进民族和地区的艺术品既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又是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现代后进民族和地区的艺术活动能为艺术考古学研究提供参照。

古代艺术品往往不是自有的艺术创作,多数情况下受宗教、政教影响与制约,呈现程式化与一致性的特点。图像学应用于艺术考古研究,能够为具有特定含义的图像提供合理的解释,文献记载难免会有偏颇、失实之处,但它的参考价值却是不可替代的。古代文献记载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古代艺术品则是意识形态的物质化,因此文献能为其提供参考与解释。

4.3 艺术考古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3.1 了解古代艺术起源和发展

艺术在文字出现前早已出现,并与人们密不可分,在考古学中,研究史前时代的历史必须通过对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来实现,同样探讨艺术起源也必须依赖考古学的发现以及对艺术考古学的进一步研究。即使在文字出现以后,考古发现仍然是早期艺术史的主要资料来源,对于艺术发展演变的研究具有决定性意义。

4.3.2 认识古代审美文化

人类社会有物质的组成部分,也有精神领域的组成部分,艺术考古学研究的则是古代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思想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与社会面貌的反映,并对社会产生反作用。借助艺术考古学研究,能够了解与古代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

4.3.3 为艺术史学提供研究方法与成果

全面了解古代艺术史,需要更多的古代资料,考古学为艺术考古学与艺术史提供资料和初步研究成果,艺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为艺术史学所借鉴,它的成果能够补充古代艺术史。

4.4 艺术考古学研究的特点

由于艺术考古学同考古学、艺术史的密切关系,艺术考古学研究呈现出二者兼具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内容与研究方法上。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既是考古学的一部分,又是艺术史的一部分,既有考古学的方法与成果,又与艺术史学互通。在实际工作中,考古学注重唐代以前,艺术史偏重唐代以后,而艺术考古学就没有这样明显的时代偏向。由于实际原因,在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中工艺美术品占了大宗,且墓葬出土较多。艺术史除作品外,艺术家本身也是研究对象,能够通过作品去探究其个人风格,但艺术考古学则以无名的作品为主,更容易认识时代、地域内作品的共通性。

5 艺术考古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

目前,我国从事艺术考古学研究者的学术出身以考古学和艺术史学为主。近年来,有些学术研究机构或高校也相继开设有艺术考古学或美术考古学专业,培养专门的艺术考古学(美术考古)人才。但我们要确定的是,学术出身仅仅代表其受教育时期的专业内容及特点,并不能代表全部,每位学术研究者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都会面临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在实际研究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5.1 研究活动以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为中心

西方近现代的分科教育体制传入我国后,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其对于全局的进步是不必多言的,但在个别方面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地方。传统学者基础的知识结构是经史子集,是一种综合统一的知识体系;而在西式教育体制下,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是分科培养的模式。在分科教育体制下往往有意无意地强调学科界限,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数是综合的,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综合考虑问题。艺术考古学与考古学、艺术史紧密的关系自不必说,也难免会涉及历史、文学、科技史等知识,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整体研究。虽然学科的发展需要理论建设,但总的来说应该以实践为主要工作内容。理论是靠大量的实践成果为基础而产生的,单纯将大量工作放在理论的探讨中意义是不大的,有了实践成果理论,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在艺术考古学的研究中最需要解决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具体的问题上。用俗话说就是“少讲空话,多办实事”,实际上艺术考古本身就是综合考虑问题的结果。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各种交叉学科就是在学科边界日益模糊的情况下出现的。如果被学科定义的教条所束缚,被学科界限所限制,就难以开展工作了。因此交叉学科都应该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不要从人为设定的学科框架出发,不要被框架限制。

5.2 重视艺术考察的意义

在艺术考古学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艺术考察是一项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内容。

5.2.1 艺术考察的目的、意义

传统的金石学研究方法,多数是书斋式的,通过零星的、不系统的乃至歪曲的资料来进行狭隘的研究工作。相比之下,现在的考古学等学术研究方法则是科学的、全面的。在艺术考古学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认识研究对象,并且我们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经达到这一目的,主要有直接的艺术考察(包括对博物馆的考察和艺术遗址的考察),还有间接地对出版资料、电子资料、网络资料的查阅。当然,这两种途经和方法都各自有其优缺点。

在论文的写作之前、写作过程中,通过对出版资料、电子资料、网络资料的查阅,能够用较少的成本投入,在短时间内给我们带来更广泛的资料信息,并且这些资料信息经过作者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这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它的局限在于我们对出版物资料的查阅不够直观,且会受到作者或多或少的主观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考古考察是非常必要的、是绝对不可替代的,它能带来最真实、真切的感受,能带来文献资料中的图片所带不来的真实感与体量感,同时艺术遗物、遗迹所处的现场情景更是文献资料所难以体现的。通过艺术考察我们才能得到其全面的、最初的意义。换个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直接面对受众,才是艺术作品的本来目的。文献资料中的艺术是被一定程度上“曲解”后的形态,呈现在出版物等资料中只是后人为了传播和研究的方便。因此,出版物、电子资料、网络资料给我们带来的系统、快速、便捷只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手段,直面现场原作的观感才是最标准、最真实的。

另外,艺术考察的意义除了对遗物、遗迹等艺术资料本身的直观感受之外,对艺术作品、艺术遗迹所处的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切身体验也是任何在书斋内研究的方法所带不来的。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有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我们现在倡导用“原境”的视角来研究艺术现象,将之放入其本来的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中去,而非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某些被我们认为是艺术作品的事物。因此,艺术考察的对象不仅是艺术作品、艺术遗迹的本身,同时也在于其所处的、所生存发展的环境,我们通过艺术考察来了解艺术作品、艺术遗迹的这些环境,才能对其有深入的、真正的、全面的了解,才能理解它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以及其对后来社会的影响,这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5.2.2 艺术考察对学科的形成和维护

实际上,从艺术考古等学科的形成来看,艺术考察就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考古学、艺术史学、艺术考古学这些学科在走向成熟、走向现代化、走向科学化的时候,本身就有赖于艺术考察所奠定的基础。我国传统的金石学及西方近代对古典时代艺术品的搜集活动,皆缺乏对艺术品和文物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发掘。现代考古学以及艺术考察能够获得切实可信的一手资料,将科学的学术研究从偶然的发现以及无序的“挖宝”活动中解脱出来,我国和西方国家都是如此。

在我国,现代形态的艺术史学科在建立的初期,有赖于一大批学者、艺术家的辛苦开拓。比如梁思成、林徽因等对唐代建筑的搜寻、测绘、记录和研究,张大千、常书鸿等对敦煌莫高窟的系统考察、临摹和研究,还有王子云于1940年成立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他们对关中、洛阳、敦煌、兰州等地进行系统考察,最接近于我们当下意义上的艺术考察活动。这些考察活动都是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们初步摸清了我国艺术资源的基本情况,向社会和学界推广了新的艺术观念,奠定了艺术考察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他们完成了历史性的任务,具有伟大的开创意义。相比之下,我们这时候的考察一般很难再有以上开拓性成果,因为这些工作前人已经替我们做了。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要重视艺术考察,艺术考察除了作为一种学习研究的过程,能够带来真实真切的感受之外,同时也在于对艺术资源内容的不断增补,以及对已有艺术资源的深化研究。“温故而知新”,即使对已经被前人注意到、研究到的资料进行考察,也势必会融入当下人的重新理解,从而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艺术考察的不断进行,也是对艺术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例如今天潘鲁生及其团队对民间艺术的全方位考察。这些活动将人们的视线引入过去被传统学界忽视的民间、日常生活范圍,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引申到更全面、更深层次的领域内,这就是一种对艺术研究新领域的开拓。

参考文献

[1]周晓陆.艺术考古学:相关理论探讨[N].中国文物报,2006-10-18(006).

[2]夏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8.

[3]孙长初.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62.

[4]刘允东.美术考古学与美术史—兼论美术史边界的泛化[J].南京艺术史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1):24-27,173.

[5]黄厚明.中国艺术考古学的学科向度与理论框架[J].美术研究,2006(1):60-68.

[6]王芃.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史略钩沉[J].四川文物,2009(5):117-121.

猜你喜欢

考古学学科
考古学未来的威胁与挑战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初中历史学科阶段性复习课形式的探讨
《熬波图》煮盐盘铁的考古学探索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更正
中国考古学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考古”百议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小议考古学和“中国”的结合